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神经内科 
  • 别名: 流脑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小儿
  • 相关疾病: 颅内炎症 

概述

  脑脊髓膜炎,是一种致命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就诊,死亡率较高,但该病可以预防,软脑膜的弥温性炎性改变,由于脑膜在组织解剖上与脊髓膜相延续,脑膜的炎症往往波及脊髓膜。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患者以儿童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病因

人体感染脑膜炎奈瑟氏菌,病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体,如人体免疫力强,则可迅速将病原菌杀灭,或成为带菌状态;若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力较强时,则病菌可从鼻咽部粘膜进入血液,发展为败血症,继而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脑炎。

临床表现

一、临床特点

脑脊髓膜炎,是一种致命的化脓性脑膜炎,如不及时就诊,死亡率较高,但该病可以预防,脑膜炎球菌主要引起隐性感染,据统计,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为深呼吸到感染型和出血型,1%为典型流脑病人。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患者以儿童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二、症状体征

1、脑脊髓膜炎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d,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

(2)、败血症期
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少数病人板有关节痛、脾肿大。多数病例于1-2d后进入脑膜炎期。

(3)、脑膜炎期
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d后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

2、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在24h内死亡。儿童多见。可见如下各型。

(1)、败血症休克型
除普遍型败血症期必须外短期内出现广泛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是本型的特征,为面色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发绀、皮肤呈花斑状,脉搏细速甚至融不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可有呼吸急促,易并发DIC。但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那基业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膜脑炎型
主要以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除高热、淤斑外,病人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锥体束征阳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眼底奸诈见静脉迂曲及视审计盘水肿等脑水肿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常见的是枕骨大孔疝系因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为昏迷加深,瞳孔散大,肌张力增高,上肢多呈内旋,下肢强直;并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少数为天幕裂孔疝,致脑干和动延伸神经受压,表现为昏迷,同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瘫痪。均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严重,病死率高。

3、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收起]
一、临床特点脑脊髓膜炎,是一种致命的化脓性脑膜炎,如不及时就诊,死亡率较高,但该病可以预防,脑膜炎球菌主要引起隐性感染,据统计,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为深呼吸到感染型和出血型,1%为典型流脑病人。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患者以儿童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二、症状体征1、脑脊髓膜炎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d,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2)、败血症期
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