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口腔科 
  • 别名: 非特异性涎腺腺癌 adenocarcinoma not other wise specified
  • 症状: 疼痛 麻木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腺癌(adenocarcinoma)又称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 wise specified,简称NOS)。是指具有程度不等的腺分化,但不能归入某一特殊类型的癌瘤。随着将特异性腺癌即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涎腺导管癌、基底细胞腺癌、嗜酸性细胞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等从腺癌中分出,腺癌范围将缩小。按WHO新分类标准分类,非特异性腺癌所占比例下降。
根据WHO涎腺肿瘤新分类,涎腺上皮性癌近20种。本节将常见并具临床及病理特点者做了详细介绍;有的则在讨论其良性表现时做了一般介绍,如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尚有不少类型如嗜酸细胞腺癌、皮脂腺癌、黏液腺癌等因其少见或纯属病理鉴别方面的问题则未加讨论。腺癌则是一组不能归入前述任何一种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故又称之为非特异性腺癌。
非特异性腺癌的确切发生情况难以分析。因为很多病例分析报告原则上多依据Foote和Frazell(1954)和WHO(1972)的分类。Foote和Frazell将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放在腺癌项下作为一种亚型;WHO的分类中虽将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单列为一型,腺样囊性癌和腺癌都放在“癌”的项下,而无其他亚型腺癌。后来腺样囊性癌单列一型为世所公认,但其他学者提出的不同分类以及有关腺癌类型直到1990年通过学者们的研讨,1991年WHO发表了新的分类,才有统一的认可。
Aculair和Ellis的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分类前面已作介绍,和WHO新分类基本相似。他们根据美国陆军病理研究所881例非特异性腺癌分析,认为是仅次于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而居第3位的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据他们的统计,非特异性腺癌占所有涎腺肿瘤6.4%,占恶性肿瘤的17.4%。国内5所院校口腔病理研究室统计的456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其他腺癌410例,占所有涎腺肿瘤的8.9%,占恶性肿瘤的21.3%。[收起]
腺癌(adenocarcinoma)又称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 wise specified,简称NOS)。是指具有程度不等的腺分化,但不能归入某一特殊类型的癌瘤。随着将特异性腺癌即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涎腺导管癌、基底细胞腺癌、嗜酸性细胞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等从腺癌中分出,腺癌范围将缩小。按WHO新分类标准分类,非特异性腺癌所占比例下降。
根据WHO涎腺肿瘤新分类,涎腺上皮性癌近20种。本节将常见并具临床及病理特点者做了详细介绍;有的则在讨论其良性表现时做了一般介绍,如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尚有...[详细]

病因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根据组织病理分出不同类型很困难,但可根据细胞分化及某些结构特点分级。Ⅰ级(高分化型)肿瘤相对性的有清楚界限,但有局灶性的浸润。癌细胞较多形成腺腔或导管样结构,细胞分化较好。癌细胞无论从形态、大小以及染色特点、核仁等均无异形性而似良性表现,罕见有丝分裂相。腔隙衬里细胞呈立方状,腔内或含嗜酸性同形质物。有时细胞成巢成片,细胞核核仁显著,但无细胞和核异形性表现。低倍镜下可见其浸润生长入腺实质以及较大范围的侵入周围组织和肌肉。Ⅱ级(中分化型)主要形态变化是较Ⅰ级有较多的有丝分裂相。Ⅲ级(低分化型)主要呈实性生长,瘤细胞异形性显著,核仁增大,更多的有丝分裂相。有形成腺管样结构的倾向但极少。坏死和出血往往十分显著,有时可见瘤巨细胞。虽然所有细胞分级都可见到细胞间腔隙,但无大的囊样腔隙和乳头状成分。[收起] 根据组织病理分出不同类型很困难,但可根据细胞分化及某些结构特点分级。Ⅰ级(高分化型)肿瘤相对性的有清楚界限,但有局灶性的浸润。癌细胞较多形成腺腔或导管样结构,细胞分化较好。癌细胞无论从形态、大小以及染色特点、核仁等均无异形性而似良性表现,罕见有丝分裂相。腔隙衬里细胞呈立方状,腔内或含嗜酸性同形质物。有时细胞成巢成片,细胞核核仁显著,但无细胞和核异形性表现。低倍镜下可见其浸润生长入腺实质以及较大范围的侵入周围组织和肌肉。Ⅱ级(中分化型)主要形态变化是较Ⅰ级有较多的有丝分裂相。Ⅲ级(低分化型)主要呈实性生长,瘤细胞异形性显著,核仁增大,更多的有丝分裂相。有形成腺管样结构的倾向但极少。坏死和出血往往...[详细]

临床表现

涎腺腺癌最多发生于腮腺,肿块一般生长较快,但也有长达数年或10余年方就诊。肿块常有自发疼,累及面神经出现面瘫,或累及皮肤而破溃。触诊肿块硬而不活动。
本瘤病程较短,生长快,绝大多数病例病程在1年之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块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固定。肿瘤表面溃疡者多发生于小涎腺。

并发症

晚期病例常常有肿瘤侵及皮肤、肌肉、神经引起张口受限,面神经麻痹及溃疡出血。原发于下颌下腺或舌下腺者,可见到舌下神经受累引起舌肌萎缩。原发于下颌骨中心者有下唇麻木。

实验室检查

大体所见:肿块不规则形,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剖面呈灰白色、颗粒样、质地较软而脆。可见到局灶性坏死,一般肿瘤无包膜。镜下所见:癌细胞有些具丰富嗜酸性细胞质并有清楚界限,有一些则类似肌上皮细胞;而在另一些区域,癌细胞密集,细胞界限不清。散在或成片的透明细胞时有所见。癌细胞增殖呈巢、或呈条索相互吻合的分支状,或呈散在细胞团。由于结缔组织的介入而形成各种不同表现。没有表皮样分化,但形成腺腔或导管样结构则常见。

诊断

腺癌临床上常有恶性临床体征,诊断为恶性肿瘤,无很大困难。但是,明确腺癌则需依靠病理确诊。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有腺性分化或腺样结构则属于腺癌一大类型。但是,还应排除各类特异性腺癌。常借助于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情况,加以确定是非特异性腺癌。涎腺腺癌组织病理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各型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

治疗

非特异性涎腺腺癌,局部复发率高,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率高。因此,在原发灶处理,应按高度恶性涎腺癌处理原则。对腮腺区原发者,面神经处理除早期肿瘤距面神经有较大距离,考虑面神经保留外,一般情况应去除面神经。但是,可积极采用神经移植术或筋膜悬吊术或肌瓣转移术,患病侧外眼睑融合术,缩小睑裂,避免角膜暴露。如侵犯外耳道或乳突区者,应将下颌骨升支外耳及乳突一并切除,肿瘤粘连皮肤也应切除。腮腺区、外耳及乳突缺损,可应用带蒂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腮腺区缺损。外耳道区应放置橡皮管,以便不造成外耳道闭锁。据上海二医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验,大多数是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部分病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进行缺损修复。部分老年人采用颈皮前额瓣或头颈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由于淋巴结转移率高约54%,因此考虑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术后化疗是否可以预防远处转移,尚需进一步研究。[收起]
非特异性涎腺腺癌,局部复发率高,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率高。因此,在原发灶处理,应按高度恶性涎腺癌处理原则。对腮腺区原发者,面神经处理除早期肿瘤距面神经有较大距离,考虑面神经保留外,一般情况应去除面神经。但是,可积极采用神经移植术或筋膜悬吊术或肌瓣转移术,患病侧外眼睑融合术,缩小睑裂,避免角膜暴露。如侵犯外耳道或乳突区者,应将下颌骨升支外耳及乳突一并切除,肿瘤粘连皮肤也应切除。腮腺区、外耳及乳突缺损,可应用带蒂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腮腺区缺损。外耳道区应放置橡皮管,以便不造成外耳道闭锁。据上海二医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验,大多数是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部分病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进行缺损修...[详细]

预后

影响涎腺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关系密切。Spiro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化程度:Ⅰ级5、10、15生存率分别为69%、54%及54%。Ⅱ级46%、40%及30%。Ⅱ级为8%、5%及3%。②临床分期:Ⅰ期5、10、15生存率为83%、75%及67%。Ⅱ期为56%、36%及35%。Ⅱ期为20%、11%及8%。
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8例腺癌远期随访结果。5年生存率为50%、10年为32%。15年为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