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口腔科 
  • 别名: 根尖周炎的急性化脓期 急性根尖周脓肿 Acute alveolar abscess
  • 症状: 夜间磨牙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口腔牙体病 

概述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Acute suppurativ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也称急性牙槽脓肿(Acute alveolar abscess)或急性根尖周脓肿,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故又称根尖周炎的急性化脓期。

病因

绝大多数根尖周组织病变,尤其是炎症性病变,多继发于牙髓病。因此,凡引起牙髓病的刺激,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根尖周病。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创伤、化学刺激和免疫学因素。
1.感染 细菌感染是根尖周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1)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是从感染根管中分离出来。感染根管是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包括类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和不产黑色素杆菌)、梭杆菌、真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等,都与根尖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2)细菌入侵根尖周组织的途径有:
①感染的根管:感染或坏死的牙髓组织、根管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或副孔波及根尖周组织,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应该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单纯的牙髓坏死而没有细菌感染,如因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牙髓坏死,是不能引起根尖周炎的。
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不仅存在于主根管,也存在于侧枝根管和牙本质小管。细菌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在近冠部,细菌入侵牙本质小管较深,近根尖部入侵深度较浅,平均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0.25mm左右。
②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蔓延:有严重牙周病的患牙,牙周袋深达根尖或接近根尖时,一方面,感染可进入牙髓,再通过牙髓波及到根尖周。另一方面,牙周袋的感染可直接扩展到根尖周组织。此外邻牙根尖周的感染向周围波及造成邻近牙齿的根尖周病变。
③血源性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感染称血源性感染。当根尖周组织受到创伤,包括牙外伤、医源性机械损伤、长期的创伤,或遭到物理、化学的损伤时,通过引菌作用,造成根尖周组织的血源性感染。临床一般少见。
引菌作用(anachoresis),也称摄菌现象。是指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的细菌来自血液循环。在进行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中,如:拔牙、根管治疗、刮治等,可将病变局部的细菌压挤到血流中,出现一时性菌血症。正常人,在机体防御系统作用下,能很快将血流中的细菌清除掉。而当机体患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后,机体防御机能低下或受损时,进入血流中的细菌则不易被清除,而在机体的某些薄弱部位停留,如:受了创伤的根尖周组织,在此处引起感染,形成根尖周炎。此现象称引菌作用。
2.创伤 包括急性牙外伤和慢性创伤。
(1)急性牙外伤:各种原因施暴力于牙齿上,如:牙齿碰撞伤或口腔医疗工作中的意外,如拔牙时撞伤对猞牙、正畸治疗时加力过猛,都可造成急性牙外伤,引起根尖血管的挫伤或断裂,同时根尖周组织也受到损伤。此外,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或根充材料超填,直接损伤了根尖周组织,均引起急性根尖周炎。
(2)慢性咬合创伤:由于先天牙齿排列不齐、牙齿不均匀磨耗、充填体或修复体过高等原因,均可造成慢性的咬合创伤,不仅影响牙髓的血液循环,导致牙髓不同程度的病变。
创伤性力也可直接加于根尖周组织引起病变,创伤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就是典型的例证。
3.化学刺激 在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过程中,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如牙髓失活时所封砷剂时间过长,其作用超出根尖孔,损伤了根尖周组织。造成炎症或坏死。如根管内封入过饱和消毒剂甲醛甲酚,药物自根尖孔溢出,造成根尖周化学性炎症。年轻恒牙根尖孔粗大或乳牙根尖被吸收,如果行牙髓塑化治疗均可使塑化液流失到根尖周组织,造成化学性根尖周炎。
4.免疫学因素 牙齿的根尖周组织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免疫应答不仅表现为消灭病原微生物、抗感染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为对微生物感染产生的免疫损伤。根尖周组织损伤的程度,不仅与入侵的病源微生物的毒力有关,而且与宿主的免疫性有关。
牙髓防御屏障被突破后,根尖周组织便承担起防御功能。很多研究证明,在根尖周组织疾病中,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管内的抗原物质,包括细菌及其毒素、感染变性的牙髓组织、牙髓治疗药物中的半抗原物质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的抗原等,通过根尖孔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局部或机体的免疫反应,许多研究证明,根尖病变中含有各类免疫成分,包括:①淋巴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这些细胞都是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②有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和补体成分;③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抗原和免疫成分的相互作用,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根尖周组织因其解剖位置和其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免疫反应也有其特点。由于根尖周组织被牙槽骨包围,有一道硬组织屏障,抗原可以在此处长期停留。又由于咀嚼压力可使少量抗原进入到淋巴或血循环中,激发抗体形成,也使局部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因此目前认为,慢性根尖周炎是机体对根管系统抗原的免疫病理反应性疾病。根尖周病变是病理性免疫反应的结果。[收起]
绝大多数根尖周组织病变,尤其是炎症性病变,多继发于牙髓病。因此,凡引起牙髓病的刺激,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根尖周病。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创伤、化学刺激和免疫学因素。
1.感染 细菌感染是根尖周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1)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是从感染根管中分离出来。感染根管是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包括类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和不产黑色素杆菌)、梭杆菌、真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等,都与根尖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2...[详细]

发病机制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多是由急性浆液期发展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此阶段通常称作急性牙槽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
浆液性炎症继续发展,则发生化脓性变化。此阶段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根尖周膜中的组织细胞被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破坏致死,坏死的细胞溶解、液化后就形成了脓液。脓液最初只局限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在根尖孔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中。此阶段称为根尖脓肿阶段(图1A)。若根尖部的脓液得不到通畅的引流,导致向根尖周围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并从组织结构较薄弱之处突破。积聚在根尖附近的脓液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排出:

1.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炎症细胞自根尖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迅速向整个牙槽骨内扩散,脓液穿过骨松质到达骨外板,再通过骨皮质上的营养孔到达骨膜下。由于骨膜坚韧、致密,不易穿破,脓液在此处积聚,造成局部压力升高。此阶段称为骨膜下脓肿阶段(图1B)。当骨膜下的脓液积聚达到相当的压力时,骨膜破裂,脓液流注于黏膜下或皮肤下,构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图1C)。最后,脓肿破溃,脓液排出,急性炎症缓解,转为慢性炎症。
上述排脓方式是急性根尖周炎最常见的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这种排脓途径较为复杂,并常伴发颌面部蜂窝织炎。脓液突破的方向及破口的位置与根尖周组织解剖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可见到以下4种排脓途径(图2):

(1)穿通骨壁突破黏膜:牙槽骨唇、颊侧的骨壁较薄,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上颌后牙颊根以及下颌牙多从骨的唇、颊侧穿出,在口腔前庭形成骨膜下脓肿及黏膜下脓肿。若患牙的根尖偏向舌(腭)侧,或上颌后牙的腭根,脓液则可穿过舌、腭侧骨板在固有口腔中排脓。破溃于口腔黏膜的排脓孔久不愈合则形成窦管,称为龈窦。
(2)穿通骨壁突破皮肤:有少数病例根尖部的脓液穿通骨壁后不在口腔内排脓,而是穿通皮肤,久之形成皮窦。如下颌切牙的根尖脓肿有时可穿通颏部皮肤,形成颏窦;上颌尖牙可见于同侧眼眶的内下方皮肤排脓,形成面窦;下颌磨牙的根尖部脓液也可排放于颊部皮肤,形成颊窦。
(3)突破上颌窦壁: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相毗邻,当上颌窦处于低位时。上述牙尤其是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二磨牙的根尖部分就可能被包被在上颌窦当中。此时它们若发生根尖周炎,则可累及上颌窦而并发上颌窦炎,甚至其脓液有可能穿通薄层上颌窦壁向上颌窦内排脓(图3)。不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4)突破鼻底黏膜:当上颌中切牙的牙槽突很矮而牙根又很长时,其根尖部的脓液排放有可能在穿通唇侧骨壁后,继续沿骨膜上行而流注于鼻底黏膜下形成脓肿,破溃后向鼻腔内排脓(图4)。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排脓途径。

2.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 这种排脓方式对根尖周组织的破坏最小。患牙以此方式进行排脓需具备下述条件:根尖孔粗大、根管通畅、冠部缺损(如龋洞)呈开放状态。患有急性根尖周炎的成人患牙很难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因此,在临床上应尽早将髓腔开放并保持通畅的引流,在根尖部脓液尚未广泛扩散到牙槽骨骨松质时,促使其由此通路排放,尽量减轻炎症对根尖周围组织的损伤(图5)。

3.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 成人患牙经此方式排脓多发生于同时患有牙周病的情况下,通常预后很差。因根尖部的脓灶与牙周袋底接近,脓液易从该薄弱的牙周膜结缔组织处突破而向牙周袋内排放,形成牙周窦道(图6)。在脓液经此途径引流的过程中,牙周膜纤维遭到严重破坏,加重了牙周病病变,使牙齿更为松动,甚至导致患牙脱落。在临床上经此通路进行引流的还有另一种情况:当牙周膜组织较为疏松时,根尖部的脓液可顺牙周间隙扩散,从龈沟排出。但是,此时患者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修复再生的能力较强,患牙又不伴有牙周疾病,因此当局部的急性炎症被消除并经完善的治疗后,遭受损伤的牙周组织仍能愈合并恢复正常。
[收起]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多是由急性浆液期发展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此阶段通常称作急性牙槽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
浆液性炎症继续发展,则发生化脓性变化。此阶段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根尖周膜中的组织细胞被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破坏致死,坏死的细胞溶解、液化后就形成了脓液。脓液最初只局限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在根尖孔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中。此阶段称为根尖脓肿阶段(图1A)。若根尖部的脓液得不到通畅的引流,导致向根尖周围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并从组织结构较薄弱之处突破。积聚在根尖附近的脓液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排出:

1.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详细]

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搏动性跳痛。自觉牙齿明显伸长,不敢咬合。甚至唇、舌触动患牙也引起明显疼痛,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严重者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所属淋巴结肿大并压痛。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在其发展过程中,因脓液所在部位不同,分为3个阶段,即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各阶段症状除有上述共同点外,又有各自特点,分述如下:
1.根尖脓肿 根尖周牙周膜破坏,脓液聚集在此得不到引流,故有剧烈的持续性疼痛,牙齿伸长感明显,咬合时患牙首先接触并引起剧痛,患者不敢咬合。患牙根尖部黏膜充血发红,压之轻度疼痛,但不肿胀,叩痛(++)~(+++),松动Ⅱ°~Ⅲ°。所属淋巴结肿胀并压痛。
2.骨膜下脓肿 脓液通过骨髓腔并穿过牙槽骨壁扩散到骨膜下。因骨膜为致密、坚韧的结缔组织,张力大,脓液聚集在此,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疼痛范围较前扩大,至面部痛。疼痛程度较前加重,为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患牙浮起、松动,轻触即感明显疼痛,叩痛明显(+++),松动Ⅲ°
。患牙根尖部黏膜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扪痛且在深部有波动感。相应处面部皮肤呈反应性水肿。所属淋巴结肿大、压痛。病情发展到这阶段,疼痛多已持续3~5天,影响进食及睡眠,患者精神疲惫,呈痛苦病容。此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达38℃左右,白细胞计数增多,还可出现失眠、烦躁、便秘等症状。若全身症状加重,则应高度警惕,防止发生颌骨骨髓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黏膜下脓肿 脓液在骨膜下停留不久即穿破骨膜达黏膜下或皮下,形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因黏膜及皮肤组织疏松、张力小,脓肿内压比骨膜下大大降低,故疼痛明显减轻,叩痛(+)~(++),松动度Ⅰ°。此时脓液趋于表浅,患牙根尖部肿胀明显局限,移行沟黏膜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时有明显波动感。所属淋巴结仍可触及,有压痛。全身症状有所减轻,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有下降。因脓肿表浅,易破溃,在黏膜或皮肤上留下瘘管开口。排脓后,症状逐渐缓解,根尖周炎症由急性转化为慢性。[收起]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搏动性跳痛。自觉牙齿明显伸长,不敢咬合。甚至唇、舌触动患牙也引起明显疼痛,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严重者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所属淋巴结肿大并压痛。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在其发展过程中,因脓液所在部位不同,分为3个阶段,即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各阶段症状除有上述共同点外,又有各自特点,分述如下:
1.根尖脓肿 根尖周牙周膜破坏,脓液聚集在此得不到引流,故有剧烈的持续性疼痛,牙齿伸长感明显,咬合时患牙首先接触并引起剧痛,患者不敢咬合。患牙根尖部黏膜充血发红,压之轻度疼痛,但不肿胀,叩痛(++)~(...[详细]

并发症

发生颌骨骨髓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象白细胞增多,计数多在1.0万~1.2万/mm3。

其他辅助检查

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诊断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即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不敢咬合。患牙多有牙髓炎病史或有深牙周袋,叩诊疼痛明显,根尖部黏膜有不同程度红肿,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所属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依据疼痛和肿胀程度,判断病情所处阶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消炎止痛措施。

治疗

根尖周病变因就诊时病变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在急性期就诊,首先应消除急性炎症,采取应急处理的方法。急性炎症消退后,应消除根管内病源刺激物。因患牙部位、根管形态、病变性质、病变大小等不同而选用不同方法。目前多采用根管治疗和牙髓塑化疗法。对某些经完善根管治疗仍不能治愈的囊肿,或根尖周病变范围较大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应配合做根尖周手术,以消除病灶。对因牙髓坏死已变色的前牙,为恢复美观应配合做脱色治疗。
1.应急处理(emergent treatment) 急性炎症时,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检查可见到明显的异常体征,如:充血、肿胀、扪痛、叩痛、所属淋巴结肿大、压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应急处理的目的:缓解急性症状,解除患者痛苦,阻止炎症的迅速发展。
应急处理的原则:建立引流,消炎止痛。
(1)建立引流:方法有二,即开髓引流和切开脓肿引流。
①开髓引流:适用于急性根尖周炎的各期、各阶段。特别是在浆液期和根尖脓肿阶段,开髓引流对缓解疼痛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浆液或脓液聚集在根尖周组织内,打开髓腔并拔除根管内残存的牙髓组织,使根尖周的液体,通过根尖孔,经过根管,在口腔内引流。引流后,根尖周组织的压力迅速降低,疼痛逐渐缓解。此种引流方式不破坏根周膜,预后良好,患者痛苦少,为最捷最佳引流途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保持无痛,应选用高速涡轮机和锐利的钻针。开髓钻磨时,左手手指固定患牙以避免震动。如仍有疼痛,则应在局麻下进行。
B.为使根尖周渗出物得到引流,单纯穿通髓腔是不够的,必须揭净髓顶,拔除根管内残存的牙髓组织及其钙化物,使根管通畅。
C.对根尖孔细小的患牙,用细的消毒的根管治疗器械,轻轻穿过根尖孔,有助于根尖渗出物的引流,但不要反复多次。否则会将感染带出根尖孔,同时机械刺伤根尖周组织,使炎症及疼痛加重。
D.用缓和的根管消毒剂清洗根管,通常用2%~5%的氯胺T钠(氯亚明)液。然后在根管内松放引流棉捻,髓腔内置消毒小棉球避免食物残渣掉入髓腔妨碍引流。
E.开放引流时间不可过长,一般2~3天,待急性症状缓解,即可进一步治疗。如脓液较多,可隔日清洗1次根管,更换引流棉捻,直至脓液消失,症状缓解,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
②切开脓肿引流:在急性化脓性根尖炎骨膜下和黏膜下脓肿阶段,一部分脓液已到达骨膜下或黏膜下,单纯地开放髓腔,不能将这部分脓液引流出去,而必须切开黏膜或骨膜,使脓液由切口引流。脓肿切开注意事项:
A.掌握好切开时机:脓液在黏膜下时,患牙根尖部有局限性肿胀,移行沟黏膜膨隆,可触到明显波动感。脓液在骨膜下时,患牙根尖部黏膜肿胀界限不明显,移行沟黏膜变平,检查时一定要触到深部波动感时,才可切开,否则切开过早,出血多,疼痛剧烈,也未起到引流作用。一般在急性炎症的第4~5天时切开较为适宜。
B.脓肿切开术应在麻醉下进行:黏膜下脓肿比较表浅,只需麻醉黏膜表层即可,也可用表面麻醉法。骨膜下脓肿深在,应做传导麻醉,配合脓肿周围封闭麻醉。
C.切口方向:应与较大的神经血管走行方向一致,避免切断神经和血管。切口深度必须达骨膜下。切口长度应和脓腔范围相适应,以便充分引流。
D.切口应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条要做成倒刺,以免滑脱。尖端做成箭头形,以示标志,万一引流条撕断,可及时发现,避免断端留在脓腔内。引流条尖端必须放置脓腔底部,另一端留在切口外,即可真正起到引流作用,又便于取出。
E.引流条每天更换1次,至脓液明显减少时撤出,不再放置新的引流条。
F.切开引流前应该先进行开髓引流:清除根管内病源刺激物后,使之不继续形成脓液,同时,也使位于根尖部的脓液,从根管处直接引流,减轻疼痛。开髓后再切开脓肿,视野清楚,便于操作。
有些急性根尖周炎患牙,同时患有严重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接近根尖或已达根尖,Ⅲ°松动,不宜保留。应选择时机,在全身情况较好时,及早拔除患牙,自牙槽窝引流。
(2)消炎止痛:建立引流后,在局部起到了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但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全身症状,如发烧、白细胞增高、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单纯的引流尚不足以缓解全身症状,还应给予全身和局部的辅助治疗:
①全身应用消炎止痛药:一般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抗生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同时给非甾体类的镇痛药物。用法与其他疾病应用这些药物的方法相同。如有烦躁、便秘症状,可对症给予镇静及通便药物。全身给予支持疗法,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②中医中药:通过辨证施治,可给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也可给些中成药。
③患牙局部处理:为缓解疼痛,可采用局部封闭,在移行沟处用普鲁卡因加抗生素在肿胀区周围注射。调磨对颌牙齿,以减轻力负担。在肿胀的面部外敷如意金黄散或化毒消肿膏。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理疗手段局部加用超短波,有助于深部组织消炎,在脓肿未形成前,早期可帮助炎症消散,晚期可使脓液局限。应注意:在脓肿切开前、后的24h,不宜做超短波。因超短波使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易导致切口出血不止。
2.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髓腔内的坏死组织,将残存在髓腔及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及毒素进行消毒,充填根管,填塞死腔,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从而预防和治愈根尖周病。
(1)适应证:由于根管治疗器械的日益进步,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因而根管治疗的适应证也明显扩大:
①牙髓坏死。
②慢性根尖周炎:
A.根尖周肉芽肿或脓肿(包括有龈窦或皮窦)。
B.根尖周囊肿(最大直径不超过3cm)。
③牙髓牙周综合征。
④残根残冠:牙周情况良好,断端不超过龈下2mm,经根管治疗后,桩核冠修复的冠根比例应为1∶2,至少1∶1.5。
⑤细小弯曲根管,能用器械扩通者。
(2)非适应证:
①严重的牙周疾患。
②牙根纵折。
(3)根管治疗术原则:
①根管清理:清理根管系统内的细菌及残余牙髓。
②根管成形:形成一个在根管口处直径最大,牙本骨质界处直径最小的平滑的锥形根管。
③根管充填:用生物相容性好、不溶解的材料充(resinif[收起]
根尖周病变因就诊时病变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在急性期就诊,首先应消除急性炎症,采取应急处理的方法。急性炎症消退后,应消除根管内病源刺激物。因患牙部位、根管形态、病变性质、病变大小等不同而选用不同方法。目前多采用根管治疗和牙髓塑化疗法。对某些经完善根管治疗仍不能治愈的囊肿,或根尖周病变范围较大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应配合做根尖周手术,以消除病灶。对因牙髓坏死已变色的前牙,为恢复美观应配合做脱色治疗。
1.应急处理(emergent treatment) 急性炎症时,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检查可见到明显的异常体征,如:充血、肿胀、扪痛、叩痛、所属淋巴结肿大、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