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概述

咽后脓肿(retropharyngeal abscess)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机理不同,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较为常见,占94.8%,为咽后淋巴结急性化脓所致,慢性型较少见,占5.1%。

病因

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 婴幼儿每侧咽后隙中有3~8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口咽、咽鼓管及中耳、腮腺等区域的淋巴引流,故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及鼻窦炎等,以及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均可引起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后形成脓肿。致病菌以链球菌与葡萄球菌为多见,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次之。另外,本病可并发于猩红热、麻疹、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咽部异物及外伤 咽后壁异物刺入,或者外伤、手术等侵入性损害,消毒不严格时,可引起咽后隙的感染,多位于喉咽部。
3.耳部感染 中耳炎所并发的颞骨岩锥炎或硬脑膜外脓肿,可经颅底破裂孔侵入咽后隙;贝佐尔德脓肿也可经咽旁隙穿入咽后隙形成咽后脓肿。
4.咽后隙淋巴结结核或颈椎结核形成寒性脓肿 颈椎结核形成的脓肿,早期在椎前间隙,晚期由椎前隙破入咽后间隙。而咽后隙淋巴结核形成的脓肿发生时即位于咽后隙。
另外,咽旁脓肿可直接穿入咽后隙。全身脓毒血症时可在咽后隙出现转移性咽后脓肿,但极少见。[收起]
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 婴幼儿每侧咽后隙中有3~8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口咽、咽鼓管及中耳、腮腺等区域的淋巴引流,故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及鼻窦炎等,以及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均可引起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后形成脓肿。致病菌以链球菌与葡萄球菌为多见,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次之。另外,本病可并发于猩红热、麻疹、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咽部异物及外伤 咽后壁异物刺入,或者外伤、手术等侵入性损害,消毒不严格时,可引起咽后隙的感染,多位于喉咽部。
3.耳部感染 中耳炎所并发的颞骨岩锥炎或硬脑膜外脓肿,...[详细]

发病机制

急性型为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位于咽后隙的一侧,局部隆起,黏膜充血。慢性型中由颈椎结核引起者,脓肿膨突于咽后壁中线上,但淋巴结结核形成的脓肿,也可位于咽后壁一侧,局部隆起,黏膜色淡或苍白。

临床表现

1.急性型症状 发病较急,一般经2~3天即可形成脓肿。初起有畏寒、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烦躁不安,婴幼儿多拒食或不愿吮乳,日益加重,说话不清,甚至呼吸困难呈张口呼吸。多呈急性病容。
2.慢性型症状 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隐匿。须经2~3周,甚至数月,脓肿始形成,方出现症状。多伴有结核病变,有慢性病容。
3.典型症状
(1)咽痛与吞咽困难:婴儿表现为拒食,哺乳时因吞咽困难,常将乳汁呛入鼻内,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剧烈呛咳,甚至发生窒息,由此,患儿多呈脱水、衰弱状态。儿童与成人诉咽痛,且反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异物外伤所致者,症状更严重,吞咽不下。慢性型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脓肿增大后,有异物感及吞咽困难症状。
(2)呼吸困难:视脓肿位置与大小而定。位于口咽部上方者,将软腭向前推移,使患者张口呼吸。如位置较低在喉咽部者,易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婴儿的喉部位置较高,故喉阻塞出现早,平卧时更为明显,因舌松弛后缩,更增加呼吸困难,患儿不能安眠,鼾声大,易惊醒。慢性脓肿发展得很大时,也可出现上述症状。
(3)语音不清:由于咽后壁炎症影响和咽部共鸣腔改变,患者发声说话、哭叫时,语音含糊不清,如口中含物说话,有时如小鸭鸣叫声。
(4)颈僵直,偏向患侧:为此病的特征,患者头多向前伸,偏向患侧,颈部僵直,转头时连身肩部和躯干一同转向,借以减轻疼痛和改善呼吸。颈椎结核性咽后脓肿因颈痛,更加限制头颈部转动,易误诊为固定性斜颈;这类患者起床和头离枕时疼痛加重,喜以手支头,减轻痛苦。
(5)发热:急性型多有高热、畏寒、烦躁不安,但已用抗生素者,体温多不高。有高热者,多在切开排脓后1~2天内迅速下降,如不下降,则有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存在。慢性型者多有下午低热、夜间盗汗。
(6)颈淋巴结肿痛:颌下及颈部淋巴结不论急慢性型均有肿大疼痛。可在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有肿胀压痛。若伴有牙关紧闭,应考虑脓肿有破入咽旁间隙的可能。
检查:病人呈急性病容,一般情况差,检查可见咽后壁一侧隆起,黏膜充血,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由外伤或异物引起的咽后脓肿,多位于喉咽,须用直接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才能发现,局部常有脓性或粘脓性分泌物,有时尚能查见异物。若为颈椎结核引起的脓肿,常位于咽后壁中央,黏膜色泽较淡。检查时,宜操作轻柔,以免患儿哭闹挣扎导致脓肿破裂,抽吸脓液时也须慎重。如发生意外,应速将患儿头部倒下,防止脓液流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检查可发现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收起]
1.急性型症状 发病较急,一般经2~3天即可形成脓肿。初起有畏寒、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烦躁不安,婴幼儿多拒食或不愿吮乳,日益加重,说话不清,甚至呼吸困难呈张口呼吸。多呈急性病容。
2.慢性型症状 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隐匿。须经2~3周,甚至数月,脓肿始形成,方出现症状。多伴有结核病变,有慢性病容。
3.典型症状
(1)咽痛与吞咽困难:婴儿表现为拒食,哺乳时因吞咽困难,常将乳汁呛入鼻内,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剧烈呛咳,甚至发生窒息,由此,患儿多呈脱水、衰弱状态。儿童与成人诉咽痛,且反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异物外伤所致者,症状更严重,吞咽不下。慢性型者早期...[详细]

并发症

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1.肺部感染和窒息 咽后脓肿破裂,脓液流入下呼吸道,可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咽旁脓肿 脓肿向两侧扩展,可致咽旁脓肿,可再循颈动脉鞘进入后纵隔,或沿食管而下,发生食管周围炎,纵隔炎或脓肿。
3.喉水肿及喉阻塞 脓肿向下发展,可引起急性喉炎,喉水肿以及喉阻塞表现。
4.出血 脓肿侵蚀颈部大血管,如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实验室检查

应检查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粪常规以明确有无急性发作和并发症的存在。

其他辅助检查

颈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前隆起之软组织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颈椎有结核病变者,可发现骨质破坏征象。

诊断

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以及检查所见,诊断不难。幼儿如有上述症状时,首先须考虑本病。因颈椎前软组织在呼吸时有较大的变化,颈侧位X线片诊断可出现假阴性。CT检查,不仅大血管易见,且有利于脓肿与蜂窝组织炎的鉴别(Gianoli等,1991)。

治疗

1.急性型咽后脓肿 一经确诊,应及早切开排脓,患儿不需麻醉,成年病人可喷用2%丁卡因(地卡因)数次即可。取仰卧头低位[图1(1)],以免切开后脓液沿咽后壁流入下呼吸道。用直接喉镜或麻醉喉镜将舌根压向口底,暴露咽后壁,看清脓肿部位,在脓肿最隆起处穿刺抽脓,如有脓液,应尽量抽吸[图1(2)]。然后于脓肿最隆起处和最低部位(接近喉咽一端)作一纵形切口[图1(3)],并用血管钳扩大切口,排出脓液并充分抽吸,以免下流。切开后不置引流条。若切开时脓液大量涌出吸引不及时,应将病人立即转身俯卧,便于吐出脓液,不致误吸。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术,尤其对于切开排脓后仍有呼吸困难患者,更属必要。

手术中,使用直接喉镜或麻醉喉镜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呼吸、心搏骤停。因而,对于不用任何麻醉的患者,术前应给予迷走神经抑制剂,如常用阿托品注射液。
术后需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如脓液引流不畅,每日应扩张创口,排尽脓液,直至痊愈。
少数基层单位,不能切开排脓,可考虑抽脓治疗。有些病例经反复抽脓,也能痊愈。
对于位置过低,体积过大的脓肿,或有咽旁隙、颈动脉鞘、纵隔等处并发症者,有时须行颈外径路切开排脓术。一般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后缘切口,可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及神经。
2.结核性咽后脓肿 除全身抗结核治疗外,可在口内穿刺抽脓,脓腔内注入0.25g链霉素注射液,如脓肿再次形成,可同法处理。切忌在咽部切开排脓。
并发颈椎结核者,宜由骨科医师在治疗颈椎结核的同时,取颈侧切口行排脓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进入,切开后可置引流条。[收起]
1.急性型咽后脓肿 一经确诊,应及早切开排脓,患儿不需麻醉,成年病人可喷用2%丁卡因(地卡因)数次即可。取仰卧头低位[图1(1)],以免切开后脓液沿咽后壁流入下呼吸道。用直接喉镜或麻醉喉镜将舌根压向口底,暴露咽后壁,看清脓肿部位,在脓肿最隆起处穿刺抽脓,如有脓液,应尽量抽吸[图1(2)]。然后于脓肿最隆起处和最低部位(接近喉咽一端)作一纵形切口[图1(3)],并用血管钳扩大切口,排出脓液并充分抽吸,以免下流。切开后不置引流条。若切开时脓液大量涌出吸引不及时,应将病人立即转身俯卧,便于吐出脓液,不致误吸。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术,尤其对于切开排脓后仍有呼吸困难患者,更属必要。

...[详细]

预后

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预后良好。国外报道病死率有高达10%以上,国内的统计为3.6%。多因误诊、就诊晚、并发症严重或处理不当所致。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122例,无1例死亡。

预防

预防感冒,加强锻炼,增强全身抵抗力。积极治疗引起扁桃体周脓肿病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及扁桃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