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血液科
-
别名:
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
-
症状:
贫血
发热
出血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又名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肥大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克隆性疾病。MCL可由肥大细胞病(Ⅱ或Ⅲ型)转化而来,也可一开始即为MCL。
其病因未明,有报告发病可能和C-KIT基因突变有关。
MCL同样具有AML的病理和临床特点,仅浸润各脏器的细胞以肥大细胞为主。可出现淋巴结、肝大、脾大,有时伴溶骨性损害。浸润皮肤是MCL的一大特点,典型的皮损为色素性荨麻疹,呈棕色素斑疹或丘疹,可形成结节,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肥大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能分泌各种活性物质的颗粒,其中分泌组胺,形成高组胺血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是MCL的一组特殊征象,如皮肤潮红、瘙痒、支气管痉挛,甚至发生低血压晕厥及休克。还可致顽固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若释放肝素过多,可引发各种出血倾向。
由于肥大细胞白血病常为肥大细胞增多的进展期表现,一般有两大类特异性表现。 1.由肥大细胞浸润所致 如肝、脾、淋巴结肿大,或引起骨损害、骨压痛或溶骨性损害;皮肤浸润引起瘙痒、发红,出现色素性荨麻疹,范围大小不等,呈棕色素斑疹或丘疹,有时呈结节,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2.肥大细胞胞质内有异染颗粒,内含肝素、透明质酸,并能产生组胺、多种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激肽、前列腺素等 释放组胺可引起较顽固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腹痛、呕血、黑便,以及头痛;面部、四肢水肿。大量组胺释放可引起患者突然出现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心悸、荨麻疹,甚至休克。肝素释放过多可引起出血倾向。此外,可有乏力、发热、体重下降、厌食。[收起]
由于肥大细胞白血病常为肥大细胞增多的进展期表现,一般有两大类特异性表现。 1.由肥大细胞浸润所致 如肝、脾、淋巴结肿大,或引起骨损害、骨压痛或溶骨性损害;皮肤浸润引起瘙痒、发红,出现色素性荨麻疹,范围大小不等,呈棕色素斑疹或丘疹,有时呈结节,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2.肥大细胞胞质内有异染颗粒,内含肝素、透明质酸,并能产生组胺、多种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激肽、前列腺素等 释放组胺可引起较顽固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腹痛、呕血、黑便,以及头痛;面部、四肢水肿。大量组胺释放可引起患者突然出现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心悸、荨麻疹,甚至休克。肝素释放过多...[详细]
主要并发症为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其原因是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造成的。
1.血象 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贫血,血小板可减少或正常,白细胞数增高达(10~150)×109/L,分类中肥大细胞明显增多。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有较多的组织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亦可增多,其他各系细胞受抑,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形态不同,前者胞体较大而不规则,直径15~20μm,胞质较多,可有伪足或空泡,颗粒粗密,大小较一致,染深紫色,可掩盖核上,但一般核仍可见,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较多,无核仁。电镜下,肥大细胞的颗粒有无定形结构或典型的卷纸样特征。 3.细胞化学 苏丹黑B(SB)和爱茜(alcian)蓝染色阳性,氯乙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酶阳性,过氧化物酶(POX)和α-萘酚酯酶阴性。 4.免疫表型 可出现髓系标记CD33阳性,说明其来源于髓系,而CD4及CD2说明其与T细胞系有关。[收起]
1.血象 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贫血,血小板可减少或正常,白细胞数增高达(10~150)×109/L,分类中肥大细胞明显增多。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有较多的组织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亦可增多,其他各系细胞受抑,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形态不同,前者胞体较大而不规则,直径15~20μm,胞质较多,可有伪足或空泡,颗粒粗密,大小较一致,染深紫色,可掩盖核上,但一般核仍可见,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较多,无核仁。电镜下,肥大细胞的颗粒有无定形结构或典型的卷纸样特征。 3.细胞化学 苏丹黑B(SB)和爱茜(alcian)蓝染色阳...[详细]
X线片检查示骨质硬化或破坏。B超,可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同时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CT、胃肠镜等检查。
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上有白血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①淋巴结、肝或脾肿大;②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变化,包括皮肤潮红、色素性荨麻疹、皮肤瘙痒、发作性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心悸、低血压、晕厥、休克等症状。 2.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组织嗜碱细胞)。 3.骨髓象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30%以上。 4.尿内组胺升高。 5.骨髓干抽或有皮肤及脏器浸润时,需做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治疗效果较差,可选用AML方案,亦可用羟基脲、白消安、疏嘌呤和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抗组胺药可暂时缓解症状。肝素过多引起的出血,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本病病情凶险,进展快,生存期仅3~9个月,患者多因脏器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