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概述

上尿路上皮性肿瘤包括肾盂和输尿管上皮癌,发病率较低,肾盂肿瘤约占尿路上皮性肿瘤的5%,而输尿管肿瘤仅占1%,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膀胱癌基本相同。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移行细胞癌占90%,其次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腺癌。间质性肾炎、长期使用止痛药、慢性炎症或结石刺激、接触致癌物质常常是肾盂肿瘤的诱因。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同时或先后伴发输尿管、膀胱或对侧肾盂的移行上皮细胞癌,具有多中心性发生的特点。由于肾盂壁薄,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肿瘤容易向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病因

染料、皮革、橡胶、油漆等工业原料中的芳香伯胺类物质如β-萘胺、联苯胺等是肾盂癌致癌质,色胺酸代谢紊乱、吸烟及长期服用非那西丁类药物者,肾盂癌发病率明显增高。感染或长期结石刺激可引起鳞癌或腺癌。囊性肾盂炎、腺性肾盂炎可发展为肾盂癌。

发病机制

肾盂癌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可分为4级。Ⅰ级:乳头状伴正常黏膜;Ⅱ级:乳头状伴少量多形性变和核分裂;Ⅲ级:扁平移行细胞伴显著多形性变和核分裂;Ⅳ级:极度多形性变。因肾盂壁薄,易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预后不良。
鳞状细胞癌约占肾盂癌的15%,病变扁平,质硬,迅速浸润达肾脏周围、肾门及区域淋巴结,确诊时多已转移,预后差。腺癌极为少见。肾盂肿瘤可发生于肾盂的任何部位,有多中心发生的特点,可同时或先后发生输尿管肿瘤或膀胱肿瘤,在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患者中较为多见,而在平坦的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中较为少见。关于肾盂肿瘤的多发现象,目前有4种解释:①淋巴途径扩散;②经黏膜直接扩散;③多中心病灶;④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在输尿管或膀胱黏膜上,继续生长而成。[收起]
肾盂癌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可分为4级。Ⅰ级:乳头状伴正常黏膜;Ⅱ级:乳头状伴少量多形性变和核分裂;Ⅲ级:扁平移行细胞伴显著多形性变和核分裂;Ⅳ级:极度多形性变。因肾盂壁薄,易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预后不良。
鳞状细胞癌约占肾盂癌的15%,病变扁平,质硬,迅速浸润达肾脏周围、肾门及区域淋巴结,确诊时多已转移,预后差。腺癌极为少见。肾盂肿瘤可发生于肾盂的任何部位,有多中心发生的特点,可同时或先后发生输尿管肿瘤或膀胱肿瘤,在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患者中较为多见,而在平坦的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中较为少见。关于肾盂肿瘤的多发现象,目前有4种解释:①淋巴途径扩散;②经黏膜直接扩散;③多中心病灶;④肿...[详细]

临床表现

肾盂癌临床上分为5期。O期:肿瘤局限于黏膜期;A期:肿瘤侵及固有膜;B期:肿瘤侵犯肌层;C期:肿瘤扩展至肾盂旁脂肪或肾实质;D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或其他部位有转移。
1.血尿 发生率约为90%,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可排出条索状血块。
2.疼痛 血尿时血块致输尿管梗阻可引起肾绞痛,肿瘤引起肾积水可出现腰部胀痛不适。
3.肿块 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导致肾积水或病情已近晚期。
4.全身症状 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是肿瘤患者常有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或高血压。
5.肿瘤转移表现 肾盂肿瘤常发生早期转移,有时可扪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收起]
肾盂癌临床上分为5期。O期:肿瘤局限于黏膜期;A期:肿瘤侵及固有膜;B期:肿瘤侵犯肌层;C期:肿瘤扩展至肾盂旁脂肪或肾实质;D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或其他部位有转移。
1.血尿 发生率约为90%,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可排出条索状血块。
2.疼痛 血尿时血块致输尿管梗阻可引起肾绞痛,肿瘤引起肾积水可出现腰部胀痛不适。
3.肿块 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导致肾积水或病情已近晚期。
4.全身症状 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是肿瘤患者常有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或高血压。
5.肿...[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常可发现红细胞。
2.尿液细胞学检查 需多次检查,阳性率为35%~55%。采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率可高达80%。

其他辅助检查

1.肾盂造影 IVU结合逆行肾盂造影是肾盂肿瘤定位诊断、估计肿瘤大体形态和肿瘤分期的基本手段,IVU阳性率为58%~80.8%,逆行肾盂造影有86%可发现肿瘤。采用双倍剂量的造影剂或对不显影的患肾作逆行肾盂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实质肿瘤与肾盂肿瘤有时因肾脏外形及肾盏的X线征象的改变相似而不易区别。一般肾脏外形无改变,而肾盂内充盈缺损较大,则以肾盂肿瘤可能性大。肿瘤较小时常需多次行肾盂造影方能明确,逆行肾盂造影时宜用浓度较淡的造影剂,并从不同角度摄片有助于发现。
2.B超检查 B超检查对早期肾盂肿瘤的诊断率不高,但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肾盂肿瘤可作出正确的诊断。肾盂造影显示的充盈缺损常难与透光结石和血块相鉴别,B超则可以定性将肾盂肿瘤与阴性结石和血块相区别。肾盂肿瘤B超图像表现为肾窦回声分离、内为低回声区,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表面形态。当相应部位肾脏正常皮质、髓质结构紊乱,表明肿瘤已侵犯肾实质;如果在此基础上肾脏轮廓有不规则变形,提示肿瘤已侵及肾实质深层或浸润已超越肾包膜。如因肿瘤导致积水时,可兼有肾积水的超声图像。
3.CT扫描 CT扫描具有高分辨力,在平扫及加用对比剂增强扫描后,能清楚地显示病变密度、浸润范围及周围器官的关系,对肾盂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并对肿瘤进行临床分期和制定手术方案有很大的价值。肾盂肿瘤的CT征象与肿瘤浸润的范围有关,CT扫描还能发现肾周围浸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
4.肾动脉造影 一般不用于肾盂肿瘤的诊断,肾动脉造影由于其与肾脏的炎症性疾患相混淆而不易区别,假阳性率可达40%以上。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肾盂肿瘤可有以下征象:动脉分支缺失;肿瘤血管细小,肾实质受侵犯时肾实质期呈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肾动脉造影对于鉴别肾盂肿瘤与其他原因如肾动脉瘤、血管压迫引起的肾盂充盈缺损有一定的价值。[收起]
1.肾盂造影 IVU结合逆行肾盂造影是肾盂肿瘤定位诊断、估计肿瘤大体形态和肿瘤分期的基本手段,IVU阳性率为58%~80.8%,逆行肾盂造影有86%可发现肿瘤。采用双倍剂量的造影剂或对不显影的患肾作逆行肾盂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实质肿瘤与肾盂肿瘤有时因肾脏外形及肾盏的X线征象的改变相似而不易区别。一般肾脏外形无改变,而肾盂内充盈缺损较大,则以肾盂肿瘤可能性大。肿瘤较小时常需多次行肾盂造影方能明确,逆行肾盂造影时宜用浓度较淡的造影剂,并从不同角度摄片有助于发现。
2.B超检查 B超检查对早期肾盂肿瘤的诊断率不高,但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肾盂肿瘤可作出正确的诊断。肾盂造影...[详细]

诊断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及体征者,应考虑肾盂肿瘤的可能,结合实验室检查、细胞学检查及影像学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

原则上肾盂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但对于单发的分期分级较低的肿瘤也可采用保留器官的手术。
1.根治性手术 手术切除为肾盂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术式为:无远处转移者,应常规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肾脂肪囊、同侧肾上腺、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一般多采用两个切口施行手术,处理膀胱壁间段时宜在直视下进行,将有利于预防术后膀胱内种植。至于是否要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有争议。
2.保留器官的手术
(1)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或经皮肾镜电灼或切除术: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适用于肿瘤分期分级较低、单发表浅的肿瘤,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肿瘤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时间随诊,复发率为13.4%~50%,复发的肿瘤多为分级较低的乳头状肿瘤。报道显示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手术有高达25%的失败率和7%的较大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肾镜有较大的内镜操作空间,而且如果置留肾造瘘管可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适于单发小的低分级的表浅的肾盂肿瘤,尽管经皮肾镜有出血、肿瘤外溢、种植的危险。有学者报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肿瘤的复发率为45.4%,并建议若留置肾造瘘管应再次行肾镜检查以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并以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激光)烧灼可疑区域。
(2)开放性肿瘤切除术:对低期、低级局部表浅生长的一侧或双侧肾盂肿瘤采用保留器官的开放性手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局部单纯肿瘤切除术、肾盂切开电灼切除术或YAG激光切除术;如肿瘤未累及肾实质时,可作部分肾切除术等,但术后应密切随访,警惕肿瘤复发。
3.姑息手术 如果已有远处转移,因梗阻、感染或严重血尿时,可考虑作单纯肾切除术或肾动脉栓塞术,以缓解症状。有肝脏、骨骼、肺等处转移的治疗,手术后可试作全身化疗,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放射治疗无效。
4.放疗化疗 放疗作为辅助治疗用于肾盂肿瘤术后较多,但效果并不明确,一般认为对于分级高的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全身化疗对于肾盂肿瘤的治疗并无多少价值。[收起]
原则上肾盂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但对于单发的分期分级较低的肿瘤也可采用保留器官的手术。
1.根治性手术 手术切除为肾盂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术式为:无远处转移者,应常规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肾脂肪囊、同侧肾上腺、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一般多采用两个切口施行手术,处理膀胱壁间段时宜在直视下进行,将有利于预防术后膀胱内种植。至于是否要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有争议。
2.保留器官的手术
(1)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或经皮肾镜电灼或切除术: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适用于肿瘤分期分级较低、单发表浅的肿瘤,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肿瘤复发率较高...[详细]

预后

预后与手术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有关。肾盂癌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84%,非根治性手术51%,但根治术是否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尚未统一。G1级5年存活率75%,G2级为55%,G3级为27%;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为0。

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