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chromoblastomycosis
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产色霉菌病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男性
-
相关疾病:
暂无
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指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感染。包括两个病种:皮肤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前者只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后者除感染皮下组织外,还可引起系统性感染。
暗色丝孢霉病又称暗色孢子丝菌病(phaeosporotrichosis)、暗色真菌囊肿(phaeomycotic cyst)、脑着色真菌病(cerebral chromomycosis)等。暗色孢科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约有30余属50多种,其组织相均为棕色分隔的菌丝。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空气中孢子和菌丝可通过肺、皮肤伤口或其他途径感染人体,并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暗色丝孢霉病较少见,可分为两类: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和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常表现为孤立的皮下或肌肉脓肿,也可表现为皮下囊肿,称为暗色真菌囊肿。若血行播散,以肺脏、骨骼、心内膜及脑最易累及,肝、脾、肾等也常受累,出现化脓性肉芽肿样反应伴脓肿形成,多预后不良,一般在发病1年内死亡。[收起]
暗色丝孢霉病又称暗色孢子丝菌病(phaeosporotrichosis)、暗色真菌囊肿(phaeomycotic cyst)、脑着色真菌病(cerebral chromomycosis)等。暗色孢科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约有30余属50多种,其组织相均为棕色分隔的菌丝。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空气中孢子和菌丝可通过肺、皮肤伤口或其他途径感染人体,并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暗色丝孢霉病较少见,可分为两类: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和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常表现为孤立的皮下或肌肉脓肿,也可表现为皮下囊肿,称为暗色真菌囊肿。若血行播散,以肺脏、骨骼、心内膜及脑最易累及,肝、脾、肾等也常受累,出现...[详细]
暗色孢科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约有30余属50多种,其组织相均为棕色分隔的菌丝。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空气中孢子和菌丝可通过肺、皮肤伤口或其他途径感染人体,并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
暗色丝孢霉病较少见,可分为两类: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和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常表现为孤立的皮下或肌肉脓肿,也可表现为皮下囊肿,称为暗色真菌囊肿。若血行播散,以肺脏、骨骼、心内膜及脑最易累及,肝、脾、肾等也常受累,出现化脓性肉芽肿样反应伴脓肿形成,多预后不良,一般在发病1年内死亡。
无菌部位标本中培养出暗色孢科真菌可确诊,而痰液等污染标本中直接镜检或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需多次培养并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评价。
X线表现差异很大,多种形态均可出现,包括团块状圆形阴影。单发或多发结节,肺叶或肺段实变,弥漫性肺泡浸润、纤维小结节性浸润和空洞形成。
1.系统性感染常存在致免疫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 2.临床表现与许多其他皮肤和内脏疾病相似,无特征性。 3.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学检查是最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4.病理标本中发现棕色分隔的菌丝有诊断价值,要确定菌种则须培养。无菌部位标本中培养出暗色孢科真菌可确诊,而痰液等污染标本中直接镜检或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需多次培养并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评价。
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尽可能停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还可应用一些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如胸腺素5mg肌内注射,每2天1次。亦可用转移因子、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皮肤病变可采取局部治疗加药物治疗。系统性感染须全身治疗。 1.药物治疗 皮肤型与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首选伊曲康唑口服100~400mg/d,疗程1~48个月。约半数病人有效。其他药物无效者,也可试用该药。 氟康唑对链格孢霉感染有效,首次剂量为400mg,静脉滴注,以后减至100~200mg/d,一般用药1个月后症状改善,3个月显著改善。 严重的系统感染需用两性霉素B或与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但仅对部分病人有效,且颅内感染无效。两性霉素B的用法为,成人初始剂量1~5mg/d,静脉滴注,以后每天增加2.5~5mg,直至0.7mg/(kg·d)。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可口服或静脉滴注,常用剂量为每天50~150mg/kg,分3~4次给予,静脉滴注应每次在45 min内滴完。 曾有人试用两性霉素B与酮康唑联合治疗,亦仅对部分病人有效。两性霉素B用法同上,酮康唑为每天400mg口服。 2.手术治疗 孤立的局限性皮损宜早期手术切除。部分病变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可在全身用药1个月后进行大面积手术切除,术后做自体或异体植皮。孤立的肺部病灶也可考虑手术切除,但这种机会相当少。因为肺部暗色丝孢霉病常伴有其他脏器的病变或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这些病人往往不宜手术治疗。[收起]
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尽可能停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还可应用一些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如胸腺素5mg肌内注射,每2天1次。亦可用转移因子、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皮肤病变可采取局部治疗加药物治疗。系统性感染须全身治疗。 1.药物治疗 皮肤型与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首选伊曲康唑口服100~400mg/d,疗程1~48个月。约半数病人有效。其他药物无效者,也可试用该药。 氟康唑对链格孢霉感染有效,首次剂量为400mg,静脉滴注,以后减至100~200mg/d,一般用药1个月后症状改善,3个月显著改善。 严重的系统感染需用两性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