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概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又名慢性腰背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之一。从症状上观察,它与胸背或腰骶部纤维织炎完全相似,尽管其发生机转属另一原因,更多见于潮湿、寒冷条件下的工作者,但在临床上常常难以区分,除非依据病史上的特点。作者以为:能区分则区分,因二者在防治上各有侧重;而对无法分别者,则可统称之为“腰肌劳损”。
“劳损”一词,系指无明显外伤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既往多称为“过劳”。发生在腰部的劳损称为腰劳损;发生在背部者,则称为背部劳损;两者情况同时存在者,则称为腰背部劳损。两者常呈延续状发生,因其发生是逐渐地形成,所以又有慢性腰背部劳损之称。

病因

多为急性腰扭伤的后遗症及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

发病机制

其致伤机制主要是由于急性腰背部扭伤的后遗症及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但如加上气温低及潮湿等因素,则更易发生。
1.急性腰背部扭伤后遗症 急性扭伤十分多见,经过治疗后95%患者虽可痊愈,但是如果早期治疗失误,未获得满意的制动与固定,则由于受损的腰背肌仍处于被牵拉状态,或是由于腰背部的频繁活动,而影响组织的正常愈合,或由于重手法推拿等操作,使刚刚愈合的纤维组织又被拉开等,均可造成这一不良后果。严重的腰背肌撕裂伤,即使早期得到合理的治疗,也有可能出现这种后遗症,这主要是由于愈合后遗留的大面积瘢痕组织对脊柱正常活动与负荷的承受力较正常组织为差,以致易被牵拉而松弛、变性及局部缺血,并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此类病例,在治疗上要特别小心,其发生率一般不超过腰背部急性扭伤病例总数的5%。
2.累积性慢性损伤 尚不足以引起肌肉韧带撕裂的外伤,或使腰背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下的被迫体位,以汽车司机、翻砂工及坑道作业等为多见,可引起该处肌组织及某附着点处的过度牵拉,以致出现断裂前状态。此时局部出现反应性炎症,包括局部血供受阻、缺血、充血、缺氧及渗出增加等,逐渐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复不断的慢性劳损可使这一过程日益加重,并易形成恶性循环。
3.附加因素 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可促进上述病理过程的发展,其他诸如内分泌紊乱(女性更年期为多见)、重病及严重外伤后等,均易诱发本病。[收起]
其致伤机制主要是由于急性腰背部扭伤的后遗症及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但如加上气温低及潮湿等因素,则更易发生。
1.急性腰背部扭伤后遗症 急性扭伤十分多见,经过治疗后95%患者虽可痊愈,但是如果早期治疗失误,未获得满意的制动与固定,则由于受损的腰背肌仍处于被牵拉状态,或是由于腰背部的频繁活动,而影响组织的正常愈合,或由于重手法推拿等操作,使刚刚愈合的纤维组织又被拉开等,均可造成这一不良后果。严重的腰背肌撕裂伤,即使早期得到合理的治疗,也有可能出现这种后遗症,这主要是由于愈合后遗留的大面积瘢痕组织对脊柱正常活动与负荷的承受力较正常组织为差,以致易被牵拉而松弛、变性及局部缺血,并可形成恶性...[详细]

临床表现

1.弥漫性疼痛 患者多主诉腰背部(有时包括臀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腰部、椎旁及骶嵴上更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痛剧,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疼痛又复现。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椎炎相似。
2.多有诱发因素 患者发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体力劳动、体育锻炼、过累、受潮及受凉为多见,且于既往病史中多有类似情况发生。
3.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 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向上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疼痛。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cm左右的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
4.其他 包括腰痛之一般症状,其中以腰背部僵硬、活动受限及肌肉紧张等多见。[收起]
1.弥漫性疼痛 患者多主诉腰背部(有时包括臀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腰部、椎旁及骶嵴上更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痛剧,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疼痛又复现。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椎炎相似。
2.多有诱发因素 患者发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体力劳动、体育锻炼、过累、受潮及受凉为多见,且于既往病史中多有类似情况发生。
3.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 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向上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疼痛。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详细]

并发症

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及抗“O”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此点可与风湿性患者相区别。

其他辅助检查

X线平片多无阳性所见。

诊断

1.病史 除以往有腰背部外伤史外,多具有职业特点,可详细询问有无长时间使腰骶部处于屈曲状态之工作情况及其持续时间等。
2.化验 红细胞沉降率及抗“O”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此点可与风湿性患者相区别。
3.X线平片 多无阳性所见。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与腰骶部纤维织炎基本相似,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消除病因 除了在劳动中注意腰背部体位、避免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状态的前屈位外,尚应注意劳动的节奏性。对非此体位无法操作的工作,应选择较为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坐姿,并经常更换,不宜在一种坐姿下持续过久。每间隔1~2h,做一次工间操或类似课间休息的腰背部活动,对本病的防治十分有效。此外,对气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亦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2.腰肌锻炼 对慢性劳损者,增强以骶棘肌为主的腰背肌锻炼,不仅可通过增加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且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腰背肌锻炼的方式较多,以飞燕点水(或称蜻蜓点水)式为佳,3次/d,每次50下(开始时可较少)(图1)。

3.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如前所述,除注射普鲁卡因外,每次可加入氢化可的松O.5ml;4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5~7天为宜。大多有效,约50%~70%的患者为显效,甚至完全痊愈。
4.其他 包括理疗、对症用药、中草药外敷、矿泉浴等均有一定疗效。对个别病程较长、久治无效者,亦可采用石膏腰围或胸背支架制动及固定8~l0周,同时加强腰背肌锻炼,多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收起]
本病的治疗与腰骶部纤维织炎基本相似,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消除病因 除了在劳动中注意腰背部体位、避免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状态的前屈位外,尚应注意劳动的节奏性。对非此体位无法操作的工作,应选择较为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坐姿,并经常更换,不宜在一种坐姿下持续过久。每间隔1~2h,做一次工间操或类似课间休息的腰背部活动,对本病的防治十分有效。此外,对气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亦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2.腰肌锻炼 对慢性劳损者,增强以骶棘肌为主的腰背肌锻炼,不仅可通过增加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且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腰背肌锻炼的方式较多,以飞燕点水(...[详细]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本病的预防是全方位的,从居住条件到劳动姿势等均应考虑会否引起腰背肌劳损,并应考虑预防慢性腰背痛等的具体问题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