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急诊科 
  • 别名: shock vulneralis wound shock 外伤性休克
  • 症状: 休克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创伤性休克在平时及战时均常见,发生率与致伤物性质、损伤部位、致伤能量、作用时间、失血程度、患者平时生理状况和伤后早期处理均有关。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及暴力犯罪的增加,严重创伤及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多发伤中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病因

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分为四类:①交通事故伤,约占总数的65%;②机器损伤,约占总数的12%;③坠落伤,约占12%;④其他伤,约占11%。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为“暴力”。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创伤的原因是动能对机体的不利作用。

临床表现

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对重危伤员初诊时,切不可只注意开放伤而忽略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注意观察伤员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这对决定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可以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1.望诊
(1)看神志: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伤员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着病情发展,脑组织缺氧加重,伤员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
(2)看面颊、口唇和皮肤色泽: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时,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淤血,色泽青紫。
(3)看表浅静脉:当循环血容量不足时,颈及四肢表浅静脉萎缩。
(4)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者可在1s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则充盈时间延长。
2.触诊
(1)摸脉搏:休克代偿期,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前可以摸到脉搏增快,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2)摸肢端温度: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肢端温度降低,四肢冰冷。
3.血压 临床上常将血压的高低作为诊断有无休克的依据。但在休克代偿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收缩压可以正常,可有舒张压升高,脉压可<4.0kPa(30mmHg),并有脉率增快,容易误诊,因此应将脉率与血压结合观察。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一般正常为0.5左右。如指数=1,表示血容量丧失20%~30%;如果指数>1~2时,表示血容量丧失30%~50%。
广州军区广州总院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血压脉率差法,正常值为30~50,数值由大变小,提示有休克的趋势。计算法为:
收缩压(mmHg)-脉率数(次/min)=正数或>1为正常;若等于0,则为休克的临界点;若为负数或<1,即为休克。负数越小,休克越深。由负数转为0或转为正数,表示休克好转。
总之,对血压的观察,应注意脉率增快、脉压变小等早期征象,如待休克加重、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时,很可能失去救治时机。
4.尿量 正常人尿量约50ml/h。休克时,肾脏血灌流不良,尿的过滤量下降,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可采用留置导尿,持续监测尿量、比重、电解质、蛋白和pH值。
5.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嵌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正常值为6~12cmH2O。测量CVP可以了解血流动力状态。但CVP在休克诊治中并不直接反映血容量或液体需要量,而是反映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流量是否不足。此外,CVP对了解右心功能有一定作用,但不能确切反映左心功能。因此判断休克程度必须将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测定综合考虑。如CVP低于正常值,即使血压正常亦表明血容量不足,需要补液。在输液过程中,除非CVP明显升高,否则应继续输液至血压、脉搏和尿量达正常水平,然后减速维持。如CVP高于10~20cmH2O,血压低、尿少,除某些病理因素外,一般表示心功能有明显不良,如继续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故应采用强心剂以改善心搏功能。
(2)肺动脉嵌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是采用漂浮导管从颈外静脉或头静脉插入,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至肺动脉,测定肺动脉及毛细血管嵌压。其正常值为6~12mmHg。在呼吸、循环正常情况下,平均肺毛细血管嵌压基本与肺静脉压一致,因此能正确反映肺循环的扩张或充血压力。此外,PAWP与左心房平均压有密切关系,前者一般不高于后者1~2mmHg,左心房平均压又与平均左室舒张压有密切关系;正常时后者高于前者2~6mmHg。因此PAWP比CVP能更准确地反映左心房舒张压的变化和整个循环功能。若PAWP超过20mmHg,表示左心功能严重不全;若<6mmHg,表示血容量相对不足,需增加左心充盈,以保证循环功能。若PAWP在12~18mmHg,提示左心室肌舒张功能正常。
6.休克程度的估计 临床上可将休克分为轻、中、重三度,见表1
[收起]
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对重危伤员初诊时,切不可只注意开放伤而忽略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注意观察伤员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这对决定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可以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1.望诊
(1)看神志: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伤员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着病情发展,脑组织缺氧加重,伤员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
(2)看面颊、口唇和皮肤色泽: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时,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淤血,色泽青紫。
(3)看表浅静脉:...[详细]

并发症

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早期抢救价值不大,但有助于判断休克的程度,并可作为病情变化的依据。如血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测定、血pH值和血气分析等,均应尽早进行。

其他辅助检查

无相关辅助检查。

诊断

1.病史 创伤性休克病人均有较严重的外伤或出血史 。
2.临床特点 “5P”征,即皮肤苍白(pallor),冷汗(perspiration),神志淡漠(prostation),脉动搏微弱(pulselessness),呼吸急促(pulmonary deficiency)。
3.一般检查 主要是血压及脉搏的监测。
(1)收缩压降低:一般多在13.3kPa以下。
(2)脉压:一般小于4kPa。
4.特殊监测
(1)尿量: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指标,正常人为50ml/h,休克时每小时尿量一般少于25ml。
(2)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6~12cmH2O休克时常偏低。
(3)血气分析:呈代谢性酸中毒改变。[收起]
1.病史 创伤性休克病人均有较严重的外伤或出血史 。
2.临床特点 “5P”征,即皮肤苍白(pallor),冷汗(perspiration),神志淡漠(prostation),脉动搏微弱(pulselessness),呼吸急促(pulmonary deficiency)。
3.一般检查 主要是血压及脉搏的监测。
(1)收缩压降低:一般多在13.3kPa以下。
(2)脉压:一般小于4kPa。
4.特殊监测
(1)尿量: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指标,正常人为50ml/h,休克时每小时尿量一般少于25ml。
(2)中心...[详细]

治疗

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外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内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现场静脉穿刺往往很难成功,即使穿刺成功,在运送途中也容易脱出。因此,休克若不十分严重,能在30min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以免耽误过多时间;如果需要输液,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脱出。
1.急救复苏原则及程序 复苏是指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早年所指的复苏主要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较为狭义的概念。而目前是将抢救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称之为复苏。
(1)休克急救复苏原则:休克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休克伤员的预后。所以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①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2)休克复苏程序:
①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PaCO2≥8.0kPa(60mmHg)时应做机械呼吸,必要时维持PaO2>9.3kPa(70mmHg),但不超过13.3kPa(100mmHg)。
②早期、快速、足量扩容: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
③迅速止血。
A.对开放出血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B.有骨折的做好伤肢外固定,骨盆严重骨折出血者急诊行手法整复固定并尽早使用抗休克裤。
C.对活动性大出血或体内重要脏器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如出血速度快,估 计不除去病因休克无法纠正时,则应在积极 抗休克的同时,紧急手术。
D.如果出血不严重,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纠正后 进行手术。
2.早期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尤其有大出血者液体复苏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但以何种液体复苏为佳,临床上颇多争论。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且能以最少的液量达到最大的扩容和最佳的带氧为原则。近20年来的文献认为,早期液体复苏晶体液优于胶体液,前者包括葡萄糖和电解质,后者包括血浆、血浆代用品和全血。
(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
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这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
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min快速输平衡盐液1 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如血压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可先输O型全血400~600ml。
③输液的晶胶比例: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但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50~60g/L(5~6g/dl),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休克恢复后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红细胞比容为0.35~0.45,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
(2)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晶体液:常用的有平衡盐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
A.平衡盐液:因其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缓冲碱浓度及酸碱浓度均与血浆相似,且对H有缓冲作用,输入后能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均将平衡盐液作为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据文献报道,大量快速失血时,最初15~30min内经数根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液2000ml。血细胞比容可降到0.23上下,但有作者认为短期内降低到0.15也无大妨碍。
B.生理盐水:习惯上将其称为生理盐水并不妥当,因为0.9%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钠比正常的细胞间液高10mmol/L,而氯的含量实际上要比血浆中高40mmol/L,其pH值为5.0~6.7,偏酸性,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氯血症,将加重休克时的酸中毒。因此,有人主张对轻度或中度代谢性碱中毒,可应用生理盐水治疗。
C.高渗氯化钠溶液:
a.高渗盐液的应用:1980年Felippe报道应用7.5%氯化钠溶液,治疗顽固性低血容量休克病人12例。其休克发生时间平均为(10±3)h,尿量为2~3ml/h,对输液、升压药、激素治疗均无反应,而后选用7.5%氯化钠溶液50ml,于3~4min静脉注入,15min后重复1次,以后每30min一次,4h内注入总量为400ml,然后用平衡盐液维持血压,结果显示,有11例病人的血压立即回升,心率减慢,尿量增加,神志清醒,其中9例痊愈出院。Traverso等认为:7.5%氯化钠溶液250ml,至少相当于等渗液2000ml具有的复苏效果。对失血性休克和其他创伤所致血浆量减少时,目前都主张一次“弹丸式”给7.5% NaCl/6% Dextran溶液(HSD),无论从提高血压,增加心排出量和作用持久性方面都比单纯注入7.5%氯化钠溶液效果好。M[收起]
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外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内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现场静脉穿刺往往很难成功,即使穿刺成功,在运送途中也容易脱出。因此,休克若不十分严重,能在30min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以免耽误过多时间;如果需要输液,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脱出。
1.急救复苏原则及程序 复苏是指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早年所指的复苏主要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较为狭义的概念。而目前是将抢救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称之为复苏。
(1)休克急救复苏原则...[详细]

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