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儿童口腔科 
  • 别名: 暂无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多见
  • 相关疾病: 口腔炎 

概述

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强,儿童期感染常称之为鹅口疮(thrush)。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菌,其致病力弱,仅在一定条件下感染致病,故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

病因

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诱因有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诱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鹅口疮。

发病机制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咽、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正常人口腔带菌者为30%~50%,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才大量繁殖而致病。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呈卵圆形(酵母样)的单细胞,它是以芽生的方式进行繁殖,当患有白色念珠菌病时,口腔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菌丝。与白色念珠菌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微生物、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在正常条件下,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患者在接受某些抗生素药物后,体内正常共生的某些菌群受抑制,而另一些菌群增殖,发生菌群失调。尤其是某些条件致病菌的快速增殖,可使宿主发生二重感染而致病。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诱发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体外实验证明,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均可直接刺激念珠菌的生长,金霉素制剂中含有促进念珠菌生长的因子,可促进念珠菌生长。抗生素能增进念珠菌的毒力,加强念珠菌的侵袭性。激素能减弱网织内皮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抗体生成;另一方面激素也能增强真菌的毒性,因而造成真菌繁殖扩散的条件。
2.患者长期患病 患者抵抗力低下,营养缺乏,条件致病菌易于群集而诱发新的感染。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烧伤、创伤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均可降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力,导致念珠菌的群集、增殖和感染。
3.局部因素 如吸烟,口干综合征或口腔放射治疗后,唾液减少,活动义齿或其他活动修复体引起局部黏膜创伤等。如义齿性口炎多因义齿设计错误或使用方法不当引起。患义齿性口炎者大多数为佩戴全口义齿者,尤以日夜佩戴者最为严重,长期佩戴义齿者罹患率较高。[收起]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咽、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正常人口腔带菌者为30%~50%,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才大量繁殖而致病。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呈卵圆形(酵母样)的单细胞,它是以芽生的方式进行繁殖,当患有白色念珠菌病时,口腔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菌丝。与白色念珠菌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微生物、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在正常条件下,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患者在接受某些抗生素药物后,体内正常共生的某些菌群受抑制,而另一些菌群增殖,发生菌群失调。尤其是某些条件致病菌的快速增殖,可使宿主发生二重感染而致病。广谱抗生素或多种...[详细]

临床表现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又叫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特点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分布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黏膜上出现散在白色斑点,呈小点状和小片状,如凝乳,呈半黏附性略微高起。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成为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经过数天,白色斑块的色泽,转为微黄,日久则可变成黄褐色。白色斑片与黏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吃奶,有时可出现患儿烦躁拒食,啼哭不安等情况,一般全身反应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偶有个别因累及消化道、呼吸道而出现呕吐、声嘶或呼吸困难。涂片和培养可帮助诊断。
2.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和假膜型念珠菌病同时发生。患者多有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史。口腔黏膜充血,形成广泛的红色斑块,边缘不整齐,好发于舌、颊及腭黏膜,舌部好发于舌背中线处,局部丝状乳头萎缩,病变双侧的丝状乳头增生与病变区形成明显的界线,这种表现又称抗生素舌炎,严重时在萎缩的红斑区可形成小的溃疡面,相对应的腭黏膜可出现充血的红斑区,疼痛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3.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病损好发于戴上颌义齿和正畸矫正器的患者,也可发生于一般患者口中。常伴有口角炎。慢性病程,持续数月至数年。可复发,患者有轻度口干和烧灼痛。[收起]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又叫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特点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分布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黏膜上出现散在白色斑点,呈小点状和小片状,如凝乳,呈半黏附性略微高起。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成为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经过数天,白色斑块的色泽,转为微黄,日久则可变成黄褐色。白色斑片与黏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一般情况...[详细]

并发症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管,引起食管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实验室检查

1.涂片 刮取病损区表面假膜或分泌物,义齿性口炎刮取义齿基托的组织面,涂于载玻片上,加滴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加盖玻片,吸出溢液,用酒精灯轻微加热溶解角质。直接用显微镜检查,显微镜下可见无色的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涂片也可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孢子和菌丝呈红紫色,易于观察,且可长时间保存。
2.培养 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取0.5ml接种在TTC琼脂培养基(含红四氮唑的沙培养基)上,在35℃下培养。1~2天后取出菌落生长情况,形成酵母样菌落,可做涂片和进一步鉴定,第7天仍无菌落生长视为阴性。
3.鉴定 厚膜孢子形成实验是目前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方法是在玉米吐温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待检菌,22~25℃培养1~2天,可出现点状灰白色菌落,显微镜下菌丝顶端有厚膜孢子生长。
4.组织病理检查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假膜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素、食物碎屑、白细胞、细菌和白色念珠菌菌丝组成的一个厚厚的膜层。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以菌丝可以侵入黏膜角化层。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病损区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上皮不全角化,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上皮内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不全角化层中,白细胞聚集形成微小脓肿。有时可见轻、中度异常增生,因此,对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明确诊断。[收起]
1.涂片 刮取病损区表面假膜或分泌物,义齿性口炎刮取义齿基托的组织面,涂于载玻片上,加滴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加盖玻片,吸出溢液,用酒精灯轻微加热溶解角质。直接用显微镜检查,显微镜下可见无色的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涂片也可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孢子和菌丝呈红紫色,易于观察,且可长时间保存。
2.培养 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取0.5ml接种在TTC琼脂培养基(含红四氮唑的沙培养基)上,在35℃下培养。1~2天后取出菌落生长情况,形成酵母样菌落,可做涂片和进一步鉴定,第7天仍无菌落生长视为阴性。
3.鉴定 厚膜孢子形成...[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一般无需辅助检查,当病情重,感染蔓延时,应相应做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

根据各型临床表现,配合念珠菌涂片、培养和鉴定,一般比较容易诊断。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结合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

1.局部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主要是用碱性药物及制霉菌素局部治疗,因为口腔的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一般用2%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2%甲紫或冰硼散,1~2次/d,数天后便可痊愈。若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3~4次/d。
2.全身药物治疗
(1)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生素,从链霉菌属菌株衍生而来,其作用机制在于与真菌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糖酵解、呼吸链及RNA和蛋白质合成等多方面的改变,以致真菌细胞溶解、坏死。基本不溶于水,口服肠道不吸收,从粪便中以原形排出。将其作成粉剂或混悬水溶液(5万~10万U/ml)撒布或涂布于口腔内病变区,每2~3小时撒1次,效果良好。本品局部应用刺激性小,但其苦涩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有患者难以耐受。
(2)两性霉素B:属多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同制霉菌素。口服不吸收,静脉滴注可有效地治疗各种深部真菌病,但副作用大,尤其损害肾脏,故临床用静脉制剂(粉针剂50mg/瓶)配成水溶性含漱剂,局部用效果显著。但该配制剂液急性稳定性差,必须在12~24h内使用。
(3)酮康唑:是咪唑类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DNA和RNA。用0.5%酮康唑溶液涂搽,3次/d,或用2%酮康唑霜剂局部涂搽,1~2次/d,效果良好。实验证明,酮康唑局部应用,治疗鹅口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制霉菌素。
(4)克霉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口服肠道吸收不太好,可局部应用。一般用1%~5%克霉唑霜涂搽,可治疗念珠菌口角炎及念珠菌唇炎;克霉唑锭剂含化,可治疗口腔白念珠菌病。
(5)咪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因肠道不吸收,局部应用治疗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特别对于白念珠菌唇炎,将本品做成糊剂局部涂搽效果好。咪康唑凝胶涂口腔患处与义齿组织面,4次/d,治疗义齿性口炎疗效显著。因为咪康唑能直接损害真菌细胞膜,使麦角固醇合成发生障碍,以此达到抗真菌的目的。
3.全身支持治疗 补充维生素B2 5mg/次,3次/d,复合维生素B等。调整全身情况,如缺铁者应补充铁。内科配合治疗全身疾病。用转移因子、胸腺素等增强免疫功能。
4.手术治疗 腭部结节状增生组织,表面出现颗粒增生的病损及组织学检查有上皮异常增生的病损,抗霉治疗后应手术切除。[收起]
1.局部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主要是用碱性药物及制霉菌素局部治疗,因为口腔的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一般用2%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2%甲紫或冰硼散,1~2次/d,数天后便可痊愈。若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3~4次/d。
2.全身药物治疗
(1)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生素,从链霉菌属菌株衍生而来,其作用机制在于与真菌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糖酵解、呼吸链及RNA和蛋白质合成等多方面的改变,以致真菌细胞溶解、坏死。基本不溶于水,口服肠道不吸收,从粪便中以原形排出。将其作成粉剂或混悬水溶液(5万~10万U/ml)撒布或涂布...[详细]

预后

及时治疗,去除诱因,预后多良好;若为白血病、癌症等患儿,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制剂者,感染易扩散,甚至发生全身性感染。

预防

去除不良因素,小儿喂养用具要清洁与消毒。注意防止因喂养员而引起的交叉感染。要尽量去除病因,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诱发药物。戴义齿的患者应注意义齿的清洁,睡觉前将义齿取下,浸泡在2%~4%碳酸氢钠液或0.12%氯已定液中。除去局部创伤,义齿固位不好引起创伤的应重衬或重新修复。吸烟的患者应嘱其戒烟。营养不良患儿,重病、久病患儿应加强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