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起“子宫颈保卫战”行动
2022年11月11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文章转载自:上海学习平台
今年8月23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九价HPV疫苗在中国国内的适用人群从16-26岁女性拓展到9-45岁女性。11月11日,“扩龄”后的上海首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3家单位同时开打。同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起“子宫颈保卫战”行动,呼吁全社会每位女性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三级预防”,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里,拥抱健康人生。
“子宫颈保卫战”行动,以宫颈癌三级预防策略为着力点
2020年11月,世卫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全球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将携手消灭宫颈癌。具体的措施是在2030年前,让本国15岁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让35-45岁之间女性的筛查覆盖率达到70%、让所有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可及性达到90%。
院方表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概述了三个关键措施: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正是医学科学界中明确有效的宫颈癌三级防控手段:一级预防是HPV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二级预防是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宫颈癌病人管理。
随着一级预防策略的推进,HPV疫苗接种已经广泛开展。然而院方发现,在疫苗后时代,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仍未得到部分女性的重视。而二级预防的缺失无疑将导致宫颈癌前病变诊治不及时,为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同时加重三级预防的工作负担。
据悉,活动将聚焦健康人群、宫颈癌高危人群及宫颈癌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由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一体化团队、精准治疗宫颈癌团队、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及癌前病变的精准诊治研究团队联合医务社工,围绕宫颈癌三级预防以及患者教育等领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健康活动,打造集“防、筛、诊、治”一体化、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惠及更多女性。
宫颈癌发展有迹可寻,定期筛查将肿瘤精准狙击在萌芽状态
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的首要预防手段,但接种HPV疫苗仅是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中的一个部分。从科学角度出发,要想真正远离宫颈癌,即使接种了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成二级预防工作。该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隋龙教授在活动中强调。
据悉,目前宫颈癌筛查诊断方法为“三阶梯法”,包括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评估与组织病理学确诊等。这些筛查和诊断过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宫颈细胞学筛查报告的准确解读、细胞学结果与阴道镜视觉图像的精确评估比对等,都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长期的临床训练。
作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下生殖道疾病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非常重视女性宫颈癌的早筛早诊,在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诊治领取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显著提高了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了女性宫颈癌的发生。
聚焦宫颈癌筛查的难点痛点和“卡脖子”问题,通过精准筛查,结合患者阴道镜印象综合评估,实施分类而治,从低级别病变等良性病变患者中进一步锁定高危人群,提升高危人群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机会。
对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癌前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宫颈锥切术(LEEP术)进行诊断治疗。然而,“锥切不难,精准不易”。隋龙教授表示,如果患者在LEEP术后被诊断为切缘阳性,往往会建议进行全子宫切除,这种将宫颈和子宫“一锅端”的手术方式,虽说能根治疾病,但也意味着这批患者将终身失去当妈妈的机会,而在红房子医院,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被分流随访,更多家庭因此获益,这一“红房子经验”为宫颈癌筛查指南的更新提供了依据。同样,对于宫颈早期浸润癌治疗,团队在积累了大量LEEP锥切术经验之后,论证了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浸润癌行宫颈锥切而非直接切除子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聚焦育龄女性,团队还对宫颈病变合并妊娠以及对妊娠结局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为围产期处理提供依据。
在活动中,隋龙教授坦言,大部分宫颈癌的发展都有迹可寻。对于宫颈病变,最好的发现方法就是定期去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隋龙教授强调,高危HPV感染不仅可引起宫颈病变,亦可影响其他下生殖道。
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质控管理,让宫颈癌患者活得久、活得好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每年完成宫颈肿瘤手术4千余例,位居上海市首位。医院的“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质控管理高于国际质控标准。活动中,医院党委书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一体化团队华克勤教授在强调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规范诊断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表示过度治疗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
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份2014年-2019年,5952例宫颈癌患者长期密切随访后形成的数据报告显示:5年生存率达到了94.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IB1期2年无复发率达97.3%,远超国际质控标准要求的90%。超过国际水平的疗效,得益于医院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治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质控管理,将科学的诊疗规范渗透到了宫颈癌诊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手术治疗的结构、过程、结果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确保患者无论在哪一个专家团队就诊,都可以得到同质化的诊疗。
随着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让不少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面临两难:能不能既保命又能生孩子?医院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更加重视内涵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团队于2013年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开创了孕期宫颈癌手术新的里程碑。医院诊治的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6.3%,新生儿存活率达100%。对于年轻的宫颈癌患者,医院一份2017年-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240例宫颈癌患者接受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从一名癌症患者,成为了一名健康的母亲。术后成功受孕率达63.9%,复发率仅0.08%。而国际上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成功妊娠率在30%左右。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由医院姜桦教授、武欣主任领衔的精准治疗宫颈癌团队开展了保留下腹下神经丛膀胱支术等精准术式保障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此外,为了进一步评估宫颈癌术后各器官功能所受的影响,医院自主开发的宫颈癌患者报告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则能更好地评估宫颈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全程化的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而对于疑难、晚期及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医院不仅有成熟的MDT诊治流程,同时精准治疗宫颈癌团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全程性、综合性和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帮助更多晚期、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获益。
如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宫颈癌手术治疗质量控制标准质已经立项将写入上海市卫生健康地方标准。对标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医院牵头制定了长三角地区宫颈癌单病种标准并进行推广,意味着三省一市将纳入同质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使得长三角地区的患者在当地即可享受宫颈癌的同质化诊治和长期管理。同时,医院还协助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起草了关于子宫肌瘤、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单病种质量监测手册》。为全国宫颈癌诊治工作提供了“红房子经验”。
作为 “国家队”,肩负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责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正在加快年轻宫颈癌患者生育能力保护研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给更多患者正常生育,正常生活的机会,让中国更多的宫颈癌患者看到了曙光,也将为国际同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