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医药防疫科普 | 从肺炎疫情看中医整体观

2020年06月15日 84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医药

此次疫情暴发以来,据统计,我国新冠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占有率达90%以上,在新冠救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相信通过此次疫情,大家更是对中医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将中医当做一门玄学,看起来很神奇但不是很靠谱的样子呢?其实在没有学习中医之前,笔者也受到电视剧的影响,看着演员们把把脉就能开出一张方子治好病人的样子,甚至于隔空悬丝诊脉就能诊治疾病。

又甚者掏出一根跟银针随便针刺几个穴位或是刺络放血就能使晕厥的患者苏醒……

为了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客观地了解中医,以下即是对中医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和科普,那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与西医相似的是,中医学也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包括

(1)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方剂学;

(2)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学等;

(3)中医养生康复学。


另外中医学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诊治方法,即整体观和辩证论治。


     整体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会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整体观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人体是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是由脏腑、形体、官窍组成的,由经络相连,它们各有其自己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所以一旦有一个脏腑组织生理结构或者功能失衡,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组织,并且形体病变也会影响神志的变化,故治疗上也不能只是“对症治疗”,更要从整体上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根据整体观提前对可能影响或已经影响到的脏腑组织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中医所说“未病先防”。即“治未病”。


1.五脏一体观


A

生理结构

a.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

  五脏➡六腑➡五体➡官窍 = 五大系统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将脏腑、形体、官窍相连,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系统。以肺为例,中医认为肺是通过经络与大肠相连,另肺的病变可以通过观察与之在体表的组织器官看出,诸如畏寒怕冷,肌肤毛孔闭塞,鼻涕等,所以构成了肺-大肠-皮-鼻的肺系统。具体如图:

b.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运行于脏腑组织官窍内,是其组成成分,能够维持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正常,另一方面脏腑组织功能正常,又能促进经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

B

生理功能

a.脏腑——各司其职

脏腑组织以心为主导,其他脏腑组织在心气和心神的作用下,各个脏腑组织各司其职,皆因“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占据主导地位。如下图所述一些脏腑生理功能皆赖心气推动和心神主导才能发挥作用。


b.脏腑之间——协调配合

中医认为任何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其他脏腑组织的协调运作,脏腑间的生理功能都是相关的。

c.脏腑与形体官窍——由外知内,由内亦应外

表现在外的形体官窍不仅与所对应系统有关脏腑功能相关(经络相连),也与其他脏腑功能相关。例如抽筋,中医认为筋连接关节主运动,上述表中可知,筋为肝在体的表现,抽筋与肝血或肝精不足有关,同时气血津液损耗也会导致抽筋,而气血津液的产生与脾胃的运化和心气推动运行血脉等有关。

病理


因人是一个整体,生理上各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相互影响,故局部脏器等的病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形体官窍的病变。

a.脏腑之间:

如肺的升降功能失常,无法输送营养物质给脾,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出现脘腹胀满、食少等症;且经络与大肠相连,故会出现津亏便秘等肠道问题。在此次疫情中,患者大都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腹部胀满饮食减少、便秘等脾肺症状。

b.形体官窍:

由于外在官窍通过经络的内外联系,与所在内脏对应而成为一个系统,故形体官窍是内在脏腑的外在表现,若形体官窍发生病变也可以反映出脏腑的病变。一般来说,局部病变是反映总体病变情况,如眼睛的病变可以说是肝之精气生理功能失调有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则也会反映出五脏精气功能失常。


2.形神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是指形体与精神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统一归于一个有机整体内。


A

形神含义


形:即上述提及的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形体官窍和运行于其中发挥机能的精、气、血、津液。

神: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包括情绪性格等心理意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表现在外的总体现。


B

形神关系

B.形神关系——不可分离、相互依存

上大学以后,因为忙于彼此的生活,我们联系面的次数少了许多。

C

生理上的“形神一体观”


中医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也是化神的物质基础,神对精、气控制和调节作用,而人体以五脏为中心,故精神活动与五脏精气有关,若五脏精气充沛则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反应灵敏、言语流利、情志活动处于正常范围,不会过于抑郁或兴奋。


3.防治

A

诊断方法

因为局部和整体是辩证统一的,脏腑形体官窍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在诊察疾病时,通过对形体官窍、舌脉、面色等外在病理表现分析,推测内在脏腑病变,从而做出正确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中医望诊(四诊之一,四诊是指望闻问切)中,验舌和望面色诊断都是一种由外查内的诊病方法。

由于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通,因而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可反映于舌,观察舌像不但可知脏腑精气虚实,还可推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和逆顺转归。

1


正常舌像,淡红舌,薄白苔



2


舌淡不胖而有齿痕多属脾虚或气虚,舌胖大而多齿痕多属脾虚或湿困



而面部色泽是内在脏腑精气的外荣,故诊察面部色泽可知脏腑精气的盛衰以及疾病之所在。故验舌和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的具体体现。


B

治疗原则


从整体层次上对疾病部位进行调节。中医治疗目的是“扶正祛邪,阴阳平衡”。

治疗方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等都是在整体观念下确立的,即中医并不是完全地“对症治疗”,哪病治哪,还会依据脏腑的整体性看待整个疾病发的发展变化,即治疗不仅只是病变部位,还会治疗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等。

例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说依据中医五行相克之理论,肝的病变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运化,所以可提前防治以防进一步病变及脾,此即整体观下得到的“治未病”的方法。

例如久泄不愈,属肾阳虚者,可艾灸头顶百会穴以调之,即“下病上取”;

如肝阳上亢、头晕、眼涩、面红者,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可针灸脚底涌泉穴以调之,即“上病下取”。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中,大自然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阳光、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变化。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即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


1.气候


生理:

自然界四季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生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也不例外,夏季皮肤毛孔打开,出汗增多,冬天皮肤闭合,皮肤体液代谢减少,排尿增多;同样,气血运行随季节变化而改变,人体脉象则会相应变化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病理:气候变化不合常理,过于急骤,人体若是没有抵御住则发病。此次疫情中,武汉地区冬日阴雨绵绵,气候潮湿,使得人体处于湿气的环境中,发病的外在条件具备。


2.昼夜


生理:昼夜晨昏变化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阳气白天趋于体表,夜晚归于内里,反映了人体阳气随昼夜阴阳二气盛衰变化而做出的适应性改变。

病理:《灵枢》云:“夫百病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反映了人体病情随着白日阳气盛而转好,随夜晚阴气盛而转差。


3.地理


地理位置不同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仍以武汉地区为例,武汉被长江一分为三,所在地域内水系发达,江河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内湿气很重,长期居于此处,人体也会受到影响,湿气加重,而中医认为此次疫情致病因素是“湿邪”。


人与社会的整体性


结语: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是同源异构及普遍联系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要求人们在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正法辩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