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无征兆眼病

2019年05月29日 78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2014年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最近称,在健康、亚健康人群中,没有眼病症状情况下,45岁以上人群各类眼科疾病的患病率高达15%(快乐老年人报2014.05.22)。在健康、亚健康人群中常见的没有眼病征兆情况下,突然或缓慢视力下降的眼病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单眼无痛性急性严重视力下降,发病约有94%的可在数秒内降至指数到光感。多发生于老年人,左右眼发病无差别,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病史。多次发作后造成永久性的动脉阻塞而失明。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单眼无痛性突然视力下降,视野部分丧失,发作前可有一过性视力下降(黑矇)。

    3.视网膜中央静脉动阻塞:单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可于数天内视力逐渐下降。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非缺血型的发病率大于缺血型。非缺血型患者约有1/3的患者可转为缺血型。一眼患病后约8~10%的患者另一只眼有可能患本病。

    4.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突然单眼视力下降或部分视野缺损。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部位多在颞上方,其次是颞下方及鼻下方。

    5.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不发生出血,玻璃体积血多因内眼血管性疾病,或损伤引起,也可由玻璃体后脱离等引起,突然无痛性视力下降伴眼前突然黑影飘,出血量多时患者眼前发黑,检查无法窥见眼底。

    6.视网膜脱离:突然眼前闪光,眼前似有物漂浮,视野中出现帘幕或阴影遮挡,视物变形,周边或中心视力下降。高度近视、无晶体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有眼外伤史者易患视网膜脱离。

    7.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下降,眼和眉部痛。早期为暂时性同侧黑矇及特征性的光照后视力下降。发作前可有单眼一过性黑矇病史。常单眼发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中老年人发生视力突然下降的常见病之一,是导致中老年人视盘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国内发病年龄较国外低,平均为49岁,国外平均为60岁。通常有30%~40%双眼先后发病,糖尿病患者有70%的双眼先后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发生是因局部血管硬化所致,并与许多全身因素有关。  

    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眼部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50岁以上患者重要和致盲原因。本病与病程和血糖有关,与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的类型关系不大。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我国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糖尿病对视力影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因视网膜内屏遭到破坏,毛细血管闭塞,闭塞区附近产生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棉絮斑、黄斑囊样水肿,造成无征兆性视力下降。有的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查血糖才发现患有糖尿病。

    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50~70岁最多。有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家族史,在暗室时间过长,或饮水、饮酒过多,晚上突然眼胀头痛,恶心,视物模糊,夜晚看灯有虹视,视力急剧下降。有的甚至因头痛就诊内科,误诊为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急性胃炎等。

    1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硬度逐渐升高,在这个升高的过程中,患者逐渐适应高眼压的状况,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偶尔出现虹视、眼胀、头痛。往往没有引起患者注意,有的患者到晚期出现视野缩小,视力下降明显时才来就诊。

    11.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动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眼底改变。这些眼底病多见于老年人,没有发生眼底出血时,视力可没有显著改变,在某些诱因,如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饮酒等诱因影响下可发生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

    无征兆症状性眼科病变,起病突然或缓慢发病,无明显征兆症状,但对视功能损害明显,有的发病时未及时就诊,可造成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害。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查眼底;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中老年人要注意检查视力、眼压和眼底。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工作时间长,不疲劳也要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血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但不要做剧烈运动。放松心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多食蔬菜和水果。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