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术后胆漏的诊断及内镜治疗方式01

2022年04月24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术后胆漏常见的临床原因
    造成胆漏的临床因素主要有:⑴术前患者年龄较大,一般情况较差,长期使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药物,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是造成胆管损伤术前的主要危险因素。⑵术中术者对解剖结构的错误评估、电刀的使用不当造成电灼伤以及传导性损伤、夹子错误夹闭胆管、夹子移位、解剖胆管过程缺乏保护胆管血供意识、吻合针距过密造成吻合口张力过高、缝合线选取过粗或者吻合针距过宽以及吻合时漏针、胆道本身疾病导致胆道水肿影响吻合、T管型号选取不当以及裁剪不当、术者术中操作粗暴造成胆管撕裂等因素是术后胆漏的主要危险因素。⑶术后误拔T管、拔T管时操作不当造成窦道损伤均可导致术后胆漏。
2、术后胆漏的诊断
  术后胆漏通常在明显的延迟后才能诊断出来,术中可识别出<30%胆道损伤,一般结合胆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2.1临床表现
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发现术后胆漏的平均时间为9.5天。这可能是由于其非特异的临床表现,通常伴有轻度或中度的腹痛或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和肠梗阻。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可在腹腔引流袋看到胆汁。但在那些没有腹腔引流管或有腹腔引流管引流不充分的患者中,最初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易察觉。然而,当发生肠梗阻,胆汁性腹膜
炎和脓毒症时,患者的临床状况可能在几天内迅速恶化,因此需要高的临床怀疑指数来早起诊断和及时处理。
2.2辅助检查
当怀疑有胆漏时,目前可用于评估胆管损伤的方法包括: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ERCP。胆道造影可以直接显示胆道并精确定位缺损。通过ERCP可以在>95%的患者中识别漏出部位,并可以为残留的胆管结石和狭窄提供治疗。因此,ERCP是临床上明确胆漏首选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再次手术。除了对内镜治疗或经腹腔穿刺引流无反应的严重的胆源性腹膜炎外,几乎不需要诊断性剖腹手术。同样重要的是排出任何相关的胆汁聚集(胆汁瘤)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与胆汁性腹膜炎相关的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介入放射科医师行经皮穿刺引流,通常在ERCP实施之前完成。
3、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的目的是消除Oddis括约肌两端的压力梯度,促进胆汁优先流入到十二指肠或体外,并促进漏口愈合。如果胆管中存在残留结石或胆泥,当Oddis括约肌切开后将从胆管中清除。通过置入胆管支架或鼻胆管,降低壶腹压力梯度。数据可用于指导内镜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和最佳支架尺寸及材料。
3.1.1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早期研究表明,内镜下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可能比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术后胆漏方面有更高的治愈率。然而,EST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8%,死亡率高达1.3%。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出血、脓毒症。此外,EST与迟发型乳头狭窄有着相关显著的风险,并且慢性十二指肠球部反流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而且,EST
不能用于伴有凝血疾病的患者。
本文选自:锁嘉鑫,术后胆漏的诊断及不同内镜治疗方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