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tDCS阳极重复刺激治疗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的 疗效初探

2018年06月02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tDCS阳极重复刺激治疗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的

疗效初探

吴依兰*,李格飞*,史妍慧,何欣威,胡玥,刘译升,彭鹏#,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刘建仁,彭鹏,emailliujr021@sjtu.edu.cn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小脑共济失调;Frenkel 平衡训练

 

摘要 目的 目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初步探索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分析;又将接受治疗患者根据有无遗传病史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探究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9位患者接受治疗,平均年龄53.3±8.2岁,其中男性6人(66.7%)。患者治疗前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评分有高于治疗后得分的趋势(P=0.051),其中“协调动作”单项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43结论 治疗前后的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的趋势;入院时功能活动能力情况、年龄、有无家族遗传史是治疗后改善的潜在影响指标。本研究初步观察的结果为将来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脑是皮质下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与脊髓、前庭、大脑皮质等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下行运动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其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1]。许多病理情况,包括外伤、炎症、卒中、药物中毒、或者慢性退行性变性都可影响小脑的功能,小脑损害的主要表现是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2]。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包括多系统萎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Friedreich共济失调等[3]。这些变性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呈现进行性发展,导致患者运动能力逐渐全面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Frenkel 训练等[4] ,但上述治疗方法效果并不肯定。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无创,并可能改变神经可塑性的新型治疗手段,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5]。既往有研究表明小脑tDCS可通过分化浦肯野细胞从而改变小脑兴奋性[6]同时可以改变小脑深部输出核团的运动模式[7]。这提示改变小脑兴奋性可以影响人体的运动调节功能。在tDCS增加神经元可塑性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可能可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tDCS治疗变性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文献报道尚少,均为国外小样本的研究[8-10]中国人群患者中未见报道,国内外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缺乏,在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前,需要对tDCS治疗适宜的评价指标、影响疗效的因素、不同人群的疗效进行初步探索,为大样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的选择、样本量的计算、混杂因素的预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我们采用tDCS无创电刺激联合Frenkel康复训练治疗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9例,完成治疗后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对评价tDCS疗效的相对敏感的指标、治疗前后自身症状改善情况、是否具有遗传病史对疗效的影响等进行初步探索,报道如下;为下一步设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治疗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经神经内科高年资主治以上的医生诊断为变性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疾病;2.有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笨拙和不协调,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或言语障碍;3.神智清晰,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4.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具有脑卒中、颅内占位、感染、脱髓鞘等神经系统疾病病变;2.严重的心、肾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精神及躯体重大疾病; 3.带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植入式刺激器者;4.具有癫痫病史的患者;5.有严重视力或矫正视力异常,或有眩晕发作、听力障碍、中耳炎病史。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统一标准,由同一位医生实施治疗。治疗采用tDCS刺激辅助Frenkel康复训练治疗1周,治疗前后将对患者小脑功能进行量表评分,每次评分均由2位神经科医生各评估一次,最终结果取平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仪器:直流电刺激仪(型号DC-Stimulator-22671,德国NeuroConn公司)。具体治疗方法:1) tDCS:刺激部位在左/右小脑半球的体表投影区。具体定位:枕骨粗隆是参考点,在枕骨粗隆下1cm向左/右旁开3cm,以此作为tDCS阳极刺激部位(刺激电极的中心覆盖该刺激点);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肩部。直流电强度为 2mA20min/次,左右侧交替,间歇30min1/天,连续治疗7[11]2Frenkel康复训练:仰卧位练习:患者躺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跟着床面,头部枕起,看到小腿与足。双下肢单独沿床面滑动做各式屈曲运动;双下肢交替沿床面滑动做各式屈曲运动;双下肢单独悬浮做各式屈曲运动;双下肢交替悬浮做各式屈曲运动;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手指运动。坐位练习:练习维持正确坐位姿势2min;正确坐位各向平衡训练;用粉笔在地下划两个“十”字标记,轮流使足顺所划的“十”字向前、后、左、右滑动 按治疗师的节奏,练习从不同高度椅子上起身和坐下。站位练习:侧走:身体重心在双足中轮流转移;在35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向前走,进行1/4步、1/2步、3/4步及一整步的练习;转弯:向左右转弯行走。上肢训练: 指鼻训练,木插板训练,先单手,后双手做拣物训练。训练时间30min/次,1/天,共7[12]

评价指标

1.       记录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既往

病史等进行详细记录。

2.       在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量表评分,评分由两位具有神经内科诊疗经

验的医生分别进行评定,如果两位医生的评分差距很大,则有第三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估,最终结果参考该高年资医生的评分。量表评分包括

a)     主要观察指标:

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评分,一个满分为100分包括19个检查项目的半定量量表,主要包括了躯体协调功能、言语功能、动眼神经功能以及行走能力等项目,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身体协调能力越差[13]

b)    次要观察指标:

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量表[14]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 [15]Barthel 日常活动评分(Barthe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 [16]8米行走时间,情绪认知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7],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18]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19]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20]等认知功能评分。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于频数很少的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位评分者得出的ICARS评分采用kendall协同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接受治疗患者基本情况 共有9位患者接受了tDCS+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其中男性6人(66.7%),女性3人(33.3%)。平均年龄53.3±8.2岁,其中男性52.3±9.9岁,女性55.3±4.2岁。根据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有5位,包括:SCA33例,SCA41例,SCA11例;另有多系统萎缩患者1例,单纯小脑萎缩的共济失调患者2例,原因不明(该患者拒绝基因检测,且不具有家族史)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1例。根据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两位评分者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ICARS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W=0.997)。治疗前后评价数据见表1。又根据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表2)。我们又对小脑共济失调经颅直流电刺激+康复训练患者的治疗前后改善情况(ICARSSARA评分)与治疗前后各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比较:发现 ICARSSARA评分变化情况与年龄、性别、病程等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