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儿运动发育落后?家长需警惕是脑瘫!

2018年09月26日 8929人阅读

  在小儿脑瘫患者的评判过程,运动发育落后是其一大主征,主要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

  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另外,患有脑瘫的孩子还会出现主动运动减少的现象。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

  通过我们的长期研究证实,脑瘫患儿越早被发现则其康复治部效果越好。所以,每一位新生儿家长都要为自己的宝宝进行新生儿定期体检,检查中往往能够发现脑瘫的一些迹象。在脑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强调早期治疗。研究发现,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

  小儿脑瘫的早期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这也是最有效的早期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对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抓物能力、语言能力、起坐能力、原地运动能力、跑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治疗,主要训练手段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文体治疗、理学疗法(水疗、电疗、光疗)、教育(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认知教育)、矫形支具等。

  只要有效结合这些康复治疗,就能起到对患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抓物能力、语言能力、起坐能力、原地运动能力、跑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恢复的目的,患儿的语言、运动、行为等方面的障碍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当然,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即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遵循“术前康复-手术-CPMMA手术-术后康复”的治疗途径(这里的手术是指“超微创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一定要在患儿的不同年龄时期采取最适合的方法介入,才能收到最佳的疗效。一般来说中,在患儿6岁之前是最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

  比如说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出生的时候造成了部分脑损伤,导致支配下肢的感觉神经失去控制,所以才会使脚和手越来越硬,也就是说肌张力越来越高,当然就不会正常行走了。由于四肢硬,导致血管压迫,孩子长大后还会有四肢萎缩的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痉挛型脑瘫孩子最适合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进行“超微创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

  部分脑瘫患儿家长认为手术成功后就代表脑瘫治疗已结束,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从而造成治疗效果没有得到保证。其实,成功的脑瘫手术去掉的是病根为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术后康复则是为了把不正确的体型姿势调整过来,避免患者出现畸形,即通过康复增加肢体的肌力、稳定性及协调性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