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吃了阿司匹林能做胆囊手术吗?
2024年05月20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做为最早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凝作用:一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二是通过阻碍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以减缓血凝块的形成。在临床上阿司匹林口服后可以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在一小时内可检测其抗血小板作用,其血浆半衰期为15-20min,停药后48h恢复30%的血小板功能。但由于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且没有细胞核,一次用药可持续整个血小板的寿命周期,即5~7天,直至骨髓生成新的血小板。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凭借其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做为已确定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和某些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许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房纤颤、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也有研究证实小剂量阿司匹林做为冠状动脉疾病一级预防时,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其死亡率。当阿司匹林做为心血管二级预防时,终身不间断服用,能够降低患者的整体的死亡率。而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阿司匹林能显著地降低早期和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率。
3、在普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出血是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人体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正常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其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生理性止凝血的重要成分,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影响正常凝血机制,从而会增加围手术的出血。一项纳入1001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非心脏手术术前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仅不会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还会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而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本身阿司匹林在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同时,也导致胃壁血流减少、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减少,从而相对增加胃酸的量,导致胃粘膜受损。同时在麻醉、缺氧、炎症反应、手术创伤的综合因素下下,更容易引起应激性的溃疡,甚至是消化道出血。研究认为虽然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却是术后出血并发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围手术期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出血的严重程度,与之相反围手术停用阿司匹林不仅不能降低围手术出血,同时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尤其当阿司匹林林做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时,围手术突然停用阿司匹林与持续服用阿司匹林相比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加3倍,研究报道一例因在全结肠切除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而发生急性心机梗死。目前在肺切除、胰腺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疝修补等大多数普外科手术术前不停用阿匹林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贫血、输血发生率没有影响。总之就目前研究结果和指南来看当阿司匹林做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行普外科手术时,不建议盲目停用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替代治疗。
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指南证实当阿司匹林做为心血管二级预防的患者,在围手术趋向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而对于封闭空间的手术,如前列腺手术、开颅手术应该避免在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还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由心血管专家,外科医生和麻醉师共同讨论,权衡利弊坚持个体化治疗,加强围手术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时准确判断凝血异常状态,真正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及精准医疗。
本文选自:韦敏等,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围术期阿司匹林是否停用的前瞻性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围术期阿司匹林是否停用的前瞻性研究(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