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说好的一起用脚丈量世界,你怎么得了“跟痛症”?

2024年09月06日 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什么是跟痛症?它影响您的生活了吗?

“跟痛症”其实是一系列疾病的共同表现,这些疾病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脚跟痛”。它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更为多见,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会得跟痛症?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很多,足跟部是人体负重最大的部位,极易受伤和致病。

足跟痛常可追溯到急性慢性受伤史或过度运动负重史。当跑跳运动过多,暴力撞击足跟部易引起跟骨下脂肪垫挫伤和跟骨下滑囊炎。长久地站立,经常穿人字拖、穿宽大的鞋子会都会导致跖腱膜和第一层足跖肌以及跖方肌反复牵拉导致结节出末端病。单纯的跟骨内压增高也可导致跟部疼痛。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


跟痛症会有哪些表现呢?

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起动走路时加重。走几步后疼痛减轻,白天患者相对比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不负重后可以缓解。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负重时加重疼痛。

最常见的体征是跟骨结节内下面有局限性压痛。痛侧与对侧健康足跟比较,可发现有轻微肿胀及发红,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周、数月到数年不等。


常见以下几类:

1.跖筋膜炎:这是跟痛症最常见的病因。走路时,脚趾背伸,足弓升高,足底的跖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刺激,当走路过多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将诱发炎症过程,形成跖筋膜老化、纤维化,可合并骨刺。

2.跟部脂肪垫萎缩:如果把人的双足比作自行车轮,那么跟部脂肪垫就像是车轮充气带,脂肪垫萎缩就像充气带漏气,那钢圈就会受压变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垫的保护,就会受压疼痛。

3.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车轴承的润滑装置,对骨关节具有保护作用,若滑囊出现炎症,润滑装置损坏,就会出现“轴承磨损”,即疼痛的情况,见于长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后,可同时伴有骨刺。

4.跖神经卡压症:由于跖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支配小趾展肌并进入跟骨内侧结节及骨刺内缘附近,可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足被动外展及外翻可诱发疼痛。

5.跟骨内高压症:跟骨就像一块海绵,当久立引起血运平衡失调,跟骨内静脉回流障碍、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透出的“水”被“海绵”吸收,最终引起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患者往往感到跟部持续酸、胀、疼痛,夜间或休息也痛,压痛点不固定,跟骨穿刺减压后,症状及体征立即缓解。


谈谈跟痛症的治疗

概括来讲,跟痛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虽然可以较彻底的松解粘连,但手术瘢痕又会引起二次粘连,导致疾病复发。其中小针刀治疗、体外冲击波属于保守治疗范畴,治疗后患者可立即恢复正常活动,效果好,临床应用广泛。


针刀治疗属于闭合性微创手术,既能对跖腱膜进行有效的松解,又不会出现手术瘢痕引发的二次粘连,可以说是临床上治疗跟痛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以声学为特征传导的压力波,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属于无创治疗范畴。有研究报道,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有效率达34%~88%,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均可缓解跟痛症患者疼痛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如何预防跟痛症?平日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1.改变走路习惯和步态。减缓走路的速度,降低足跟着地瞬间的压强。

2.减肥适当逐渐减轻体重,减少足跟部的负担。

3.穿运动鞋。运动鞋底具有很好的缓冲和弹性,选择有抬高足跟的鞋子,这样可使足部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减少跟痛症。

4.拉伸训练:经常反复地牵拉跟腱 、跖腱膜。



5.足底力量训练。在地上放一毛巾,将您的脚掌用力抓毛巾,10次一组,可重复三组。也可以找一楼梯,将前半脚掌放于楼梯上层,收紧核心身体,持续10次一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