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

2018年09月28日 881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内胆管结石,即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胆管结石,素以其高复发率及多种并发症的难以根治性而成为肝胆外科的"顽疾",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重要的致死原因。肝内胆管结石多发于东南亚等亚太地区,部分地区相对发病率达到30%-50%,其发病机制复杂,人种、遗传、环境、卫生、营养状态、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病毒感染、寄生虫、胆管解剖学异常等均在结石的形成中起着一定作用,己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低BMI(低肥胖指数)、低油脂摄入、井水水源、胆道蛔虫病史和胆道炎症史。肝内胆管结石以胆红素结石为主的色素性结石多见,但近年来胆固醇性结石病例逐渐增多。鉴于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的严重性及潜在的癌变可能,早期、彻底的根治性治疗越来越受到胆道外科学界的重视。
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右上腹不适,偶有轻微腹痛,有时可伴有消化功能减退,易与胃肠疾病相混淆。临床上根据主要表现分为静止型、梗阻性及胆管炎型。肝内胆管结石的实验室检査同样缺乏特异性,检查结果主要与病程早晚及并发症相关,主要检測血常規、肝功能、凝血、肿瘤标志物等协助判断胆管急性炎症、黄疸及肝功能状态,明确能否承受手术及提示有无胆管癌发生等,为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需要强调的是,肿瘤标志物中Ca199及CEA对肝內胆管结石并发癌变的提示作用较强,需要常规检測。
2、影像学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影像学特征在于:数目不一、形态不一的胆管腔内占位或充盈缺损,多伴有胆管扩张,好发于肝左叶和右前叶,也可多个部位共存。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MRI/MRCP、胆道造影等。超声检查无创、便捷,无辐射,不需要对比剂,为初诊首选检查,其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20%-80%,特异性为95%,对胆管扩张也比较敏感。但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大小、数量等判断不准确,不能直接显示胆管树全貌及狭窄病变程度,而且结石的强回声影像往往会掩盖了可能存在的肿瘤和扩张的远端肝内胆管,一般用于初步诊断和定期随访。CT可较全面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胆管系统扩张和肝实质的病变,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増强扫描能够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CT的辐射作用对短期反复检查有一定限制,对阴性结石检出率较低,低密度结石和泥沙样结石易被漏诊或误诊。MRI及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MRCP。因其无创、无辐射、无对比剂,分辨率髙,不受梗阻影响,可多方位显示肝内外胆管全部,梗阻位置和胆管扩张程度,其对胆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2%,特异度达98%。但是MRCP对结石图像显示不如CT或超声清晰,对狭窄细胆管显示不如胆道造影准确。胆道造影包含PTC、术中或术后经引流管造影及ERCP,即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系统,通过X光摄片检查,为检査胆管内部异常的最可靠手段,几乎具有100%的敏感性,同时可以行活组织检査及取石,支架放置等治疗措施。但其难以同时显示肝实质情况,又鉴于其有创性及胆管炎等并发症可能,同时受阻塞影响,胆道造影一般只能显示阻塞上游或下游的胆管,难以显示胆管系统全部。各种检查都存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单一检查往往难以达到诊断目的,常需多项检查合并应用,相互印证。肝胆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一般应联合应用B超、CT及MRI为主,必要时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以利于更完善的手术规划。
本文选自胡建军,肝内胆管结石流行病学新特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