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恐动症对腰痛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4年09月06日 1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世界有65%~80%的人在一生中经历过腰痛,而腰痛和脊柱功紊乱是引起人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在美国腰痛的患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占第 2 位 。据统计,慢性腰痛是造成中国居民伤残的首要原因,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就诊率低等特点,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是目前卫生领域中较为突出的健康问题 。

有学者研究发现,恐动症 (Kinesiophobia) 是慢性腰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可使慢性腰痛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产生非理性的恐惧,同时易引起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甚至会导致废用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什么是恐动症呢?

恐动症是指因身体受到疼痛性伤害或 损伤导致自身疼痛敏感性增强,进而对身体活动或运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的特殊心理现象。


当患者受到疼痛刺激时,一般会出现两种应对方式:一是战胜疼痛,努力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坚持运动和社会活动, 随着疼痛的消失而逐渐恢复至以往的 运动水平;另一种是把对疼痛的感知觉夸大,疼痛信念灾难化,使其对疼痛或伤害过度恐惧,并将注意力转移到疼痛刺激上,导致其关注范围局限, 疼痛敏感性增加,同时对运动产生抵 触心理,回避甚至避免活动,对运动的恐惧感增强 ,由此形成“疼痛→ 灾难性思维→恐惧→回避→运动功能减退→疼痛”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腰部功能减弱,严重者可导致功能性残疾。




国外多项研究表明,慢性腰痛患者的恐动症发生率较高,且与残疾密切相关。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生活质量与恐动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即患者运动恐惧水平越高,患者紧张、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越严重,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生活质量越低。



近些年来,大量学者已经集中在运用非病理性疗法治疗慢性腰疼的研究上,非病理性疗法包括心理疗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和物理疗法(比如,运动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运用不同心 理技术寻求提高慢性腰疼患者疼痛控制的心理干预手段;而运动疗法能提高慢性腰疼患者的肌肉萎缩、改善其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其有氧能力和减少疼痛。


积极主动的运动康复能提高慢性腰疼患者躯干肌肉的力量、耐力、改善其关节活动范围、获得最佳的动态或静止状态的姿势,从而促进脊柱稳定性力量的改善,其中核心力量训练是运动康复成功的关键。核心训练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腰背及腹部肌肉的肌力, 以便为腰椎间关节提供一种动力性稳定。腰部和腹部肌肉一定对称发展。为了避免腰部牵张性劳损,核心训练时伸展的椎间关节运动方向应与日常生活所做 的腰前屈活动方向应相反;为了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少椎间盘的损伤,腰部伸展运动以及腰背部 伸展练习要保持挺腰的姿势。另外,通过核心性练习能够促进躯干肌肉力量的加强,改善腰背部的血液循环,使腰背部积累的炎症能够较快的消除, 同时可以促进肌筋膜炎症状的扩散,从而有效缓解疼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