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情况及普通放疗的局限性

2018年11月01日 80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tic Radiosurgery, SRS)是以立体定向框架、准直仪及放射源为基础,在CT、MRI、DSA等影像辅佐下,将高能的放射线汇聚于某一局限性的靶灶组织,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效果,它既不同于常规外科手术,也不同与常规的放疗与间质放疗,SRS具有创伤小、无出血,所引起的放射性生物学效应主要局限于靶灶组织,而周围组织几乎不受损伤等特点。早期的SRS主要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随着神经影像学、SRS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日趋完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杰出代表就是伽玛刀、X-刀、光子刀及诺力刀。解放军第309医院放疗科匡山
 头部伽玛刀的历史及定义
    1967年10月瑞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6oCo作为放射源的装置——伽玛刀(gamma  knife),并施行了第一例伽玛刀手术(一例颅咽管瘤病人),它采用179个6oCo放射源,集中照射形成焦点,使脑组织形成一个盘形坏死灶,应用于脑动静脉畸形,恶痛等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1974年,改进后的第二代伽玛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Karolinska医院安装成功并将放射源增至201个,在脑内产生球形破坏灶,除成功用于神经外科外,由于位置误差进一步缩小,更适合于治疗颅内血管畸形与颅内肿瘤。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第三代及第四代伽玛刀,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多个等剂量中心,并可更换多种准直器头盔型号,放射的屏蔽保护有了进一步完善,照射产生的形状更趋复杂。随着CT、MRI等无创影像检查技术用于定位,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使定位更加准确和直观,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及图像处理功能,使剂量计划更加简便准确与安全,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1996年我国设计生产出旋转式伽玛刀,将6oCo源减少到30个,利用旋转聚焦方式对颅内靶点进行照射,射线束以不同的路径穿越周围组织,使健康组织的损伤更小,完全符合放射外科的需要。
    伽玛刀结合了近代神经外科、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物理、医学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是临床医学工程中综合性边缘学科,经过50年的不断完善,形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主流,成为现代神经外科学的一个成熟的重要分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低并发症等特点。
     立体定向放疗的基本要求
 1)、精确的固定和定位技术;2)、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稳定;3)、高剂量区分布和靶区形状一致(适形);4)、多野非共面照射技术(立体);5)、3D-TPS制定放疗计划,是精确放疗实施的基础;5)、靶区边缘剂量梯度锐减;7)、高精度的治疗设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局限性: 1)、乏氧细胞的放射抗拒性;2)、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时相的异型性;3)、靶区边缘对定位精度的高要求性;4)、放射线在靶区内分布的不均匀性;5)、肿瘤细胞在瘤体内位置的不确定性;7)、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放射耐受性。
    普通放疗技术有下列局限性:(1)生物学效应对肿瘤细胞含氧状态和细胞周期时相依赖性大;(2)受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放射耐受性限制,难以实现靶区的剂量升级;(3)治疗固定和定位精度差;(4)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灭作用依赖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subtal lethal death, SLD和潜在致死损伤(potential lethal death, PLD)的修复能力;(5)治疗疗程长,治疗增益小;(6)局部控制率低。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