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晒晒他的症状,看看有谁能超过他—54种啊!

2018年07月18日 81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此文有三个案例:

1. 晒晒他的症状,看看有谁能超过他—54种啊!

2.为何严重不自知?头脑由意识支配,身体由潜意识支配

3.身体不适求医路漫漫,服药无恒多思心重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第一例:2010年5月11日下午,闵大夫在门诊遇到一位外地患者,男性,33岁,有其爱人陪同前来看病。有很多种身体的不适,因怕门诊忙,说不清楚,所以就诊前把自己的症状总结并打印在一张纸上。轮到他就诊时,他出示了这张症状清单,而且反复强调要闵大夫好好给他诊断和治疗,得病已有2年多了,走了多个大医院,看过不少医生,断断续续服药,病情时好时坏的。闵大夫扫了一眼,让其自己统计一下症状的数量。患者认真盘点纸上密密麻麻的症状,总结出来共有54种。(闵宝权:我时不时会见到某个病人有10-20种症状,他这下可能创了吉尼斯记录了!!无疑是神经(官能)症非常好的素材啊!!)

“我怎么觉得自己浑身是病啊!”患者提着一大包的化验单和片子,“闵大夫,我做什么检查都正常的,我到底怎么了!”

闵大夫调侃道:“你不应该来这里找我看病啊!”

“为什么?哪又该找谁看呢?”患者一脸疑惑。

“你应该被担架抬着,直接去急诊的!” 闵大夫说,“你自己看看这些症状吧!你还能活吗?!但看看您的面部气色,其实比我还好的。”

听罢闵大夫的话,陪同患者来的爱人在旁暗自发笑:“即使看电视,他见谁不舒服,他就会说我也有这些症状啊!”

“还有有好多重复的呢……”患者嘀咕道。

闵大夫答道:“那还有部分你没总结出来的呢。即给使全都重复,砍掉一半,至少还有27种吧。”

经过详细的诊疗,闵大夫确诊该患者为神经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建议其在用抗焦虑症药(至少服1-2年)的同时,需做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效果才会很好。患者说:“您给我开点药,我自己再调一调,不就好了吗?”

闵大夫说:“药肯定该服的。但为何您会有如此多的躯体化症状呢?给您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有关,又与您小时候的成长有关。小时候一直很受爸妈的宠爱吧(画房树人中的人象个娃娃:自己能一直像个小孩一直得到爸爸妈妈那样的无条件的宠爱给多好啊!?类似情况另请参见科普文章心与心的沟通--画图-识别个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养成了非常自我为中心的感知和思维模式啊!长大后外界环境稍欠友好,即很容易会产生内心的不快,时间长后,就越攒越多了。”

“这和小时还有关系吗?我就永远这么难受吗?”

“可以想法减少这种难受的,前提是您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方方面面。光靠自己和亲人的调整是不够的。如何调整心理和性格特征呢?恐怕需心理咨询师的帮忙才行,而且是很有经验的咨询师,做长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才可能有一定的效果。路我给您指出了,走不走由您决定,愿不愿改变也取决与您自己.........”

(当时病人说那么多检查都没发现异常,是不是他得了怪病,医学尚未研究出来或需要开放新的高精尖仪器才能发现异常。我说你在穷尽思维上的可能,说白了,不过是在钻牛角而已。那闵大夫,您能不能改变您的思路,重新考虑其它可能呢?我说这不是我非要这么考虑,是现实的许多案例给了我们经验和思路的方向,教会了我们如何考虑才最有效率和接近最大的正确性。我们大夫要是您这么考虑问题,那对病人来说就是悲哀了,会执着于反复各种仪器检查。故找我看病,其实是很省钱的,省去你们不必要的很多仪器检查。器质性症状自然有其规律,即使仪器查不出来,临床查体也能查出来,或能正确的合理合情的被解释;功能性症状也有其规律,需要大夫开动脑筋去仔细琢磨的。即使您从来没做过任何检查,您的这些症状,应该是功能性的。不管您如何感觉,如何难受,不管您的考虑如何,您刚一开口,刚把纸张一展示,我心里就已有数了,您描述的话,解释的话,3条也好,24条也好,都不改变您得病的性质。只是我不让您说个痛快,您难受,心里不会认可大夫的,而且我知道,您内心一定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提出,还有几个钻牛角的问题等着抛给我。闵宝权20121006)

(当时我还说过:根据您上面的描述,哪怕是没学过医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心里都能明了几分。您爱人就是个明白人嘛!她的感受自然比任何周围人都要强的,她要是还不明白,我就怀疑她.....。你看,她在旁格格笑呢!你不明白到情有可原,谁叫您是病人呢?看似身体有病实则病在心里(理)。假如您真的明白,“悟透了,放下了”,何来这么多症状?没有这些症状,何必来京,来医院??闵宝权20121006)

闵宝权20121025:我上面提到的需要大夫开动脑筋去仔细琢磨的,看的病例多了,琢磨多了,经验慢慢就丰富了。但大夫的思维方向要对,要能经得起实践的有效检验。不能盲从书本知识和前辈的知识,要有发散性思维,要能思维和心胸同时保持开放状态,要能反思和自我纠错,唯如此学、思、吸才能有成效,才能进步。

面上这些神经症病人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症状和反复检查,背后是其强迫式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根源是其小时的某种成长模式的“种植”结果。哎!!!一声叹息,天下多少人遭受类似的各种身体不适,陷入其固有的认知和思维模式难以反思和自拔,“哀其不幸,叹其不明(内心的)”啊!!

故我们当大夫的需要练就火眼金睛,需要耐心细致,才有可能正确识别和处理类似案例,但同时我们确实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下面另介绍一例病例,是一个头晕的21岁大一女生。当日下午该病人由科室里另一大夫推荐来找闵大夫临时加号。闵大夫简单询问其症状后,先让心理咨询师给其心理访谈30分钟、后来病人等到旁晚6点半时,他才亲自详细接待该病人。通过简约询问和图画测试,又询问心理助理所了解的信息后,拟诊断是神经官能症/焦虑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 但该患者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无需心理治疗,请闵大夫开药尽快把这些症状消除了,她好尽快返回学校专心学习。

闵大夫粗略的询问病史后,在病历本上简单写了三行字,由于病人的主诉非常多,索性让病人自己在病例本上写下她的症状和感觉(见下图)。

请留意下图中最后一段话:“没有心理睡眠问题,......,痛苦到想去死......”

请留意下图中最上面一段话:“.......没有心理睡眠问题,但症状严重到什么都不能干,不能学习......”

请留意最下面一段话:“6年了,.......,要身心崩溃了!”

(闵宝权评论添加20121026:大家读到此,应该能明白什么是“不自知”“典型的意识和潜意识严重阻隔”“头脑由意识支配,身体由潜意识支配”“身体感觉很多症状,心里否认(回避)心理问题”。

这样的病人在此时此刻,感觉痛苦万分,但内心与身体是隔绝的,何来自察自悟??

没有自察自悟,何来自我(心理)调整??没有自我(心理)调整,何来症状的减轻和消失,更别奢谈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成熟!!!没有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成熟,何谈轻松愉悦富有成效的人生啊!!

这就是为何总有人暗自叹息:看,别人的人生阳光明媚、欢声笑语、简单轻松!思,我的人生为何暗淡无光、痛苦丛生、纷繁无序无趣!!)

闵大夫又给患者做“房树人”画图测试(见下图)。

从该图格局可以分析出,画者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典型的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非现实中。树的外形表明内心有封闭的地方。房子的门窗代表与人的沟通未必通畅。人画成了一个小女孩,心智如小女孩般,有唯美倾向,但内心不自信,希望自己就像小姑娘一样被呵护,四肢的画法表明做事缺乏行动能力。在画者生命中家占了很大比重,而树在人的上面像压着人,树冠都画在纸外,表明来自家庭的一些压力很大,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情绪。树和房子有交叉的部分,可以看出在事业(此处为学业)上有依附家庭的倾向。

据了解,患者15岁前很受宠,15后妈妈又生了孩子,此后开始间断头晕。在访谈过程中,患者提到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并有家庭暴力,当被问到具体指什么的时候,她躲躲闪闪。爸爸对她要求很高,自己也不允许自己犯错或不完美,为此曾休学1年。想到上大学后压力会轻些,但难受依然如此,让她很焦虑。

患者对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持反对态度,她也遍查了医学、心理方面的知识,想尽快解决身体不适,提高成绩,如不改变现状,不能安心学习,今后不能找个好工作,只能位于社会底层了,而想到这些她又难免更焦虑了。

闵大夫给该患者的建议是:长期规律服药(至少2-4年),同时在当地找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长期和系统的心理疏导治疗,而且家长要非常配合(言语和行为要做相应调整)才行。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良法。

评论:

一个人有躯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疾病,或者有器质性疾病但不足以导致或解释已出现的症状,就要考虑神经官能症的可能了。一般身体出现多种的不适(超过4种以上后),又有心理诱因,就要考虑功能性问题(当然同时也要排除相应器质性疾病后)。而且上面这2名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闵大夫总结:在生活中常见的神经症——出现的躯体化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部僵硬疼痛、咽喉异物感、肩酸背痛、心慌胸闷、腹胀纳差、四肢酸软发凉、全身窜痛,严重者会有情绪低落、强迫思维/行为、烦躁焦虑、惊恐、濒临死 亡感、记忆下降、失眠多梦等等。

一个人自出生,受先天禀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有心理能量多少的不同,会有思维模式的区别,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心理特征和人格。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都是被各种关系互相影响的。

人有许多的不良情绪,可以用正面面对沟通协调(当事人双方之间)、申诉、倾诉、大喊、大叫、摔打枕头、哭泣等等方式表达出来,否则很可能可以转化为身体的各种不适。即使最近没有不高兴之事,几年前或小时候的负面体验或不良情绪,比如委屈、孤独、害怕、恐惧、不安全等,长大以后也可以经常莫名其妙地表现出来(可以是情绪方面的,也可以是躯体症状方面的)。

会有人对这个说法产生疑问,常见的“晕血症”便是很好的证明,一个很正常的人,但是对于血有恐惧,那么见到血的时候就会出现多汗、呼吸急促、心悸、面色发白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恐惧转化而成的,一旦离开有血的环境,便可自行缓解。心理科上做过试验,即使让这样的病人闭上眼睛,想象有血的场景(或其它不高兴、恐惧之事等),病人即可马上出现害怕、恐惧、尖叫、心慌、头晕、出汗等症状。

与晕血相似,该患者的内心中定有许许多多没有得到宣泄和处理的负面情绪,并且自己没有很好的心理基础,恶性循环使之越攒越多,很容易转换成各种躯体不适。

闵大夫建议:有各种躯体化症状、情绪障碍、长期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等的患者,应尽快找神经内科、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看病,以确定是单纯器质性的或心理性的,还是器质性加心理性的?配合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最好加做系统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感谢门诊助理大津秀女记录整理此案例

第三例:

20100915闵宝权:这是前几日我看的一位北京本地病人,无独有二,她是手写的症状清单(我委婉提出要把此清单放在此处,她没反对)。

李L,女 60 头晕和多种不适5年(20余种)。发病前家庭有多种不利因素让其焦虑担忧。间断服用过某些抗焦虑药,但剂量未足够和规律服用,也未做过正规的心理疏导。今嘱其今后务必按医嘱服用药物,可能中间会视情况调整剂量或品种,同时建议做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闵宝权评论:

躯体话症状,除上述提示的外,任何可以想象到的症状均可以是属于神经症的。比如头颅下陷感、紧箍感、蚁行感、某处皮肤发紧感、突出感等等。但若认为自己不是自己、自己内心被洞察感、思维被控制感、好像谁都对自己有敌意或议论自己,反复声称看见或听见别人没看见或听见的东西声音,等等。这些已超出神经症的症状范畴。那就另当别论,要考虑为精神症状了,应尽快去精神专科看病的。

后来病人又来门诊随诊数次,有次病人问我,所她曾经经历的不痛快事早已过去了,当时很不高兴,可是我现在不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了,为何身体还有很多的不舒服?

我的回答是:身体就是个记忆仓库,不管您愿意不愿意面对,曾经的伤痛、无奈、哀怨早已悄息无声地潜伏下来,暗藏在仓库的某一个角落了。否则,身体和内心不该如此难受的。自我调整,直接面对这些负面事件,重新梳理,把负面情绪尽可能处理好,但往往自我调整的效果欠理想,自然就犯病了。怎么办?找心理咨询师做正规心理疏导不失明智之选。她顿了顿,说以后再说吧,先服药看看吧。我自然会尊重她的意愿的。

举例:

2007年某男孩(13岁)刚进了诊室我就认出他来了(3年前找我看病时说头晕,无法正常看书,我当时就考虑为神经症)。此次他坚持认为自己胸部的乳头发胀(外表无任何异常),其父带他到协和医院花了3000多元检测各种内分泌激素和照相,全都正常。我开完药后,建议父子同去找友谊柏晓利主任团队的心理咨询师做心理疏导,当爸的说没钱。我问他:“这3年多,你们到处看病花了多少钱了?”“4-5万了,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要给他治好”。小孩本很机灵的,我动了恻隐之心:“那就等我出完门诊给你们义务聊一聊吧”。“我们还要赶去车站买火车票的”。“那随你们便吧。”做心理咨询与否,要病人那方能主动配合,我们当咨询师的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哪怕是不理解、或断然拒绝等,不能象“剃头担子一头热”的。

(孩子的母亲在诊室偷偷给我提供某细节:孩子在做作业,当爸爸的在旁督促。做作业中,小孩有时稍慢些,还在考虑时,爸爸非常不耐烦,一巴掌扇过去了,骂到:“你怎么这么笨呢?你以后怎么能考上大学?老子白养你了!”。光此场景应该足以说明这对父子关系了,也能提示孩子的病因了。可惜大人不自知啊!类似的案例我已见过多例了)

这孩子的父亲2个月后又专门来找过我一次,说孩子刚服药有效,1个月又不行了,想让我换更好的药,最好是药到病能除那种,贵点也行的(原先的药其实已经是非常正规的抗焦虑药了),也希望能单用中药能治好病最好。其实我知道他早就看过无数医生了(包括西医和中医),试过各种药物和偏方,在家里还请过巫婆和道士。我再次提议他携儿子去做系列的心理治疗(家长必须一同参加)。他又为没钱为由马上拒绝了(有的家长以忙为借口拒绝了,或从心里不认可医生的建议。现实中不少家长还是明白事理的,比如象“父母多责备,少年无语对;父母予尊重,少年笑意浓”里的那对父母就非常知性和明理,非常配合我的心理疏导治疗,效果是事半功倍啊!)。当爸的试过各种方法,那个急啊!儿子是他最大的希望啊!可惜他唯一心盲的、回避的是他自身的问题,别人无从帮他,自然就无从帮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单从智力上讲,是个学习的好苗子,真是可惜了啊!他今后能否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社会人我是高度怀疑的。后来我门诊又遇到几个类似案例,还有一位还是中学的校长,他教育别人的孩子头头是道,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心里满是委屈愤懑,只能破罐破摔了,不愿给任何人交流,每日沉溺于网络。这些问题都出在哪儿?首先是当父母的大人心态出问题了,心太急,言语行为就欠思量了......。事业成功的人,拿自己那套强加给孩子,孩子未必能接受和承受的,故事业成功的人,孩子未必教育得当;事业不太成功的人,对孩子期望更高,孩子的压力太大的话,也容易出心理问题的。养育和教育孩子,谁都希望把孩子养好,培养成才,但宽严慈威如何掌握一个度,实际上非常难的。包括我自己和我爱人在如何对待小女儿的问题上,有时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和做法。好在我俩能经常商量沟通,我时不时也从原来思绪或情绪中跳出来,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是否有不妥当之处,是否自己的心态有些偏差,是否应适当调整等。

每每想起这些比较极端的案例,我是揪心的难受啊!中国的孩子为何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厌恶学习?这么多的不愿同父母交流?这么多的心理脆弱(温室中的豆芽菜)?这么多的小皇帝(是长大后成大混蛋的可能胚料)?希望是一代传一代,教育方式是很不考量,社会大环境又太浮躁、功利性强.....,教育的次品才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啊!这是家庭的不幸,社会的不幸,国家的不幸啊!!!

这也是我无怨无悔在看普通神内疾病的同时,投身于心理知识科普(重点是青少年)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毫无保留地展示我们团队所做个案详细过程的动机所在。

希望这些文章对有心人能有所帮助的。

我心昭昭,其情可鉴,百姓安乐,医者有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