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转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新曙光

2020年07月21日 96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35岁,吞咽困难8个月,进食水及食物后均出现吞咽困难,伴反流、消瘦。外院胃镜提示:贲门开放欠佳,考虑贲门失弛缓症可能。外院8通道食管测压提示,吞咽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大部分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LES)无松弛,少数LES松弛,考虑“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LES松弛障碍待排除”。

患者到我院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发现LES静息压为65mmHg,吞咽后,食管体部呈同步收缩,

LES并无松弛,部分吞咽后LES可见上抬(图1),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Ⅱ型)”。

2.png

图1王某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图

左侧为压力色彩标尺,不同的压力采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右侧蓝色背景为食管压力图,可见食管体部中远段呈同步收缩,LES出现上抬约2cm,但LES并无松弛(颜色甚至变为压力更高的黄绿色)。LES上抬以后,以前显示LES压力的感受器监测的实质上是胃内的压力,可以造成LES松弛的假象。



食管测压显细节

贲门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食管测压能显示食管腔内的压力,描绘食管各部分在静息及吞咽时的动力特点,可以直接反映LES松弛以及食管体部推进性蠕动的发生情况,因此食管测压可以展示贲门失弛缓症病理生理异常的细节,是诊断疾病的良好手段。



高清测压更准确

传统食管测压只有4~8个测压通道,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测压通道可以高达36个通道,密集分布的多个通道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

例如,此患者在外院接受传统测压时,食管体部高压收缩导致LES上抬,因测压导管位置未变,在LES上抬以后,原来感受LES压力的感受器所监测的实际是压力较LES低的胃内压,造成LES松弛的假象,导致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不明确。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压力通道密集,可展示食管全段压力,即使发生LES上抬,也可准确显示食管各处压力(图2)。

3.png

图2王某传统测压与高分辨率测压对比

左图为传统8通道测压,可见食管体部多发同步收缩(方框中示),LES可见压力下降(圈中示),提示LES有松弛。右图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见食管体部收缩后,LES存在上抬,实际上LES并无松弛,反而有压力增高(颜色变为压力更高的黄绿色)。



食管测压可分型

传统测压下,LES松弛障碍表现为残余压>8mmHg,可伴有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增高>45mmHg(有时患者LESP正常或低压);食管体部无推进性蠕动收缩,而表现为波幅低下的收缩,有时呈重复收缩,同步出现。根据传统测压方法,医生可根据食管体部收缩波的表现,将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低平型、中间型和高压型3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凭借其精细而准确的性能,可以将贲门失弛缓症依照不同的测压表现也划分为3种类型。Ⅰ型:LES平均松弛压≥15mmHg,食管体部无蠕动(图3);Ⅱ型:LES平均松弛压≥15mmHg,无蠕动性收缩,至少20%吞咽可引起全食管增压[从食管上括约肌(UES)至LES的食管体部全段同时收缩],压力超过30mmHg;Ⅲ型:LES平均松弛压≥15mmHg,无蠕动性收缩,至少20%吞咽表现为早熟型收缩,即食管体部自上而下传递蠕动波、且发生较快(图4)。

Ⅱ型和Ⅲ型为贲门失弛缓症的相对早期,而Ⅰ型为相对晚期,管腔扩张严重。

upfile

图3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所示的Ⅰ型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吞咽后LES无松弛(压力无下降),食管体部未见蠕动收缩波。

upfile

图4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所示的Ⅲ型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吞咽后LES松弛不明显(颜色仍和吞咽前一样为约60mmHg的黄绿色),食管体部近段有蠕动(框中),但中远段为同步收缩,为早熟型收缩波(食管体部中远段的收缩波发生和进行过快),考虑为Ⅲ型贲门失弛缓症。



分型有利选治疗

2008年潘多尔菲诺(Pandolfino)等人随访了83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发现无论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气囊扩张,还是赫勒(Heller)肌切开术,Ⅱ型患者的疗效均优于Ⅰ型和Ⅲ型患者。

2013年,一项来自于欧洲的临床研究随访了176例采用气囊扩张或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得出了更进一步的结论:Ⅱ型患者接受两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Ⅰ型和Ⅲ型患者。在Ⅱ型患者中,气囊扩张的治疗效果更好,在Ⅲ型患者中,腹腔镜Heller

肌切开术的疗效较好。

基于上述两项研究,可见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式和评估预后,Ⅱ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最好,气囊扩张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均可,但前者更优。Ⅲ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若患者为Ⅰ型,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可能均不理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