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盲目祛湿,反而伤害身体

2021年01月11日 10680人阅读

坚持喝完一个疗程的药后,在这次换季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复发湿疹的问题,当然还有忌口的重要性,其实我理解的忌口是:服药期间绝对不吃。待到疗程结束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偶尔浅尝还是可以的。



上个月小荷发了张照片给我看,说她又长湿疹了,密密麻麻的。看到照片我也着实一惊,推荐她去我看病的医生那儿看诊。


但是她还是想自己煮点祛湿茶喝喝,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一个多月她喝了好几种祛湿茶,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水泡开始蜕皮后感觉手指都肿的。


有一次加班,公司只剩她一个人,出去上厕所时忘了把大门顶住,回去之后指纹开锁的大门怎么也扫不出,把她急坏了。最后她把每个手指试了一遍,还好有一个还能扫出来。经过这件事,她决心一定要去医院看病了。


通过诊断,她得的不是湿疹,而是过敏。所以之前她的一顿操作都是无效的。其实,很多人都和小荷一样,觉得自己湿气很重,没有去医院检查就自行服用药茶、保健品,或通过拔火罐、做艾灸、用精油推背等方法来除湿。但是,是不是人人都要除湿呢?如何知晓体内有没有湿?


中医讲的湿气,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当中的湿邪而引起的。


另一种是由于内生五邪,就风、寒、湿、燥、火的当中的湿,它主要是由于肺、脾、肾,气的不足,特别是脾气的不足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湿储留,这是内湿产生的原因。


自我辨湿法仅可作参考


百度百科提供了如下自我辨湿的方法。一是观察排便。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用便纸多、便溏且排便不畅就是有湿。二是洗漱时看舌苔。如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三是看刷牙反应。刷牙时有恶心,咽中不适,有痰就是有湿。


把症状与病因绝对关联起来,是不正确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症状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如舌苔粗糙、发黄发腻,恶心,咽中不适,有痰,也可能与胃热、胃失和降有关。


即使看起来与“湿”直接相关的大便稀溏、大便粘腻,也不一定主要与湿有关,湿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很多时候针对“湿”的治疗无效。湿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一种概念,自我辨湿方法仅可作为参考,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最好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诊疗。

应用祛湿药有哪些禁忌


需要提醒的是,盲目祛湿会伤害身体。因为祛湿药或食品要么苦温、要么淡渗,一般都偏燥,使用不当会伤阴、伤津。尤其对于津液不足及血虚、阴虚之人,应该禁忌发汗、活血、利水,若再祛湿,会导致体内津液或阴血更加亏虚,体质更差或加重病情。


对于湿邪引起的疾病,建议以中药为主、饮食为辅的方法治疗。因为药之所以为药,是因为药比起食物来,药性强,偏性大,功效也大。祛湿的食物,如红豆、薏仁米、扁豆、赤豆等性质平和,药性较弱,偏性小,所以可以药食同用。


从保健角度来看,对脾虚易生湿者,在疲劳、饮食不当时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健脾消食化湿的保健食品是有益的,但无需长期、大量服用。“过亦不及”,“保健”过度及对一些没有需求的人进行保健,都是一种伤害。



建议大家经过正规的中医诊断后,再使用下面两款祛湿食疗方:

1、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