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湿热季,泌尿外科专家提醒您三伏天还需警惕……
2020年08月16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众所周知,广东是湿热盛行的地区,所谓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
湿者,又称水湿,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属外邪,也称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雨淋及居室潮湿,使外来的水湿入侵人体所致,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而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者,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为内热。当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湿与热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于体内而产生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三伏天,则是每年湿热最肆虐横行的时期,尤其是广东地区!所谓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阶段,比如: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然而,佛山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林富祥教授则提醒大家,三伏天不仅要冬病夏治,还需警惕“石淋病”(湿热下注证)!
淋病,是中医泌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不尽等膀胱刺激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淋病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历代医家一般将淋病分为5种:即 气淋病、血淋病、石淋病、膏淋病、劳淋病,故合称“五淋”。其中“石淋”相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尿石症”。
林富祥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认为,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泌浊,而膀胱则为州都之官,负责贮藏和排泄尿渣,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合有度,水液排泄正常,人体健康。若膀胱为湿热病邪所侵袭,或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其气化功能失司而水道不利。古有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看气之化与不化。”《证治准绳》有云“膀胱为水脏,热甚则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心主血,气通小肠,热甚则搏血脉,血得热则流行入胞中,过食膏粱厚味,脾受积食之气,积湿生热传入膀胱亦致为淋。因此,当湿热蕴结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就结为砂石,成为石淋。”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石淋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肾虚膀胱热”,由于房事过度或年迈体弱,命门火衰,肾阳衰微,虚寒入内,导致肾气虚,膀胱气化失调,水道不得通利水结石聚而成。其次,如过多食入肥甘厚腻之品,使得体内之热聚集蕴积于下焦,煎熬尿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或滞留于肾或滞留膀胱,或滞留于尿道,形成石淋。三是久病多瘀,尿路结石病程绵长,结石羁留,阻遏络脉,导致气滞血瘀。因此尿路结石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而膀胱湿热,前者通常为本,后者则为标,本虚标实,在本病发生变化中,又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所在。
在此,徐战平主任给我们以下建议:
一、治未病,防石淋
基于上述“石淋病”的致病机理,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习惯:多饮水,少久坐,常运动,均衡饮食,少喝啤酒、老火靓汤,少吃海鲜、动物内脏和菠菜,用药需谨慎避免钙片联合。通过生活调理,预防结石形成。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石淋病的患者通常为久坐不动少饮水、饮食结构不合理、服用药物长结石。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久坐的人,水喝少了,尿液得不到稀释,浓度增高的尿液结晶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工作特殊的人群,应手机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定时活动和喝水,每天饮水应平均分配,切忌短时间大量饮水,然后长时间不饮水。此外,如有职业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检查泌尿系超声,在结石萌芽阶段,采用下述排石汤,早治疗,避免病入膏肓。
饮食方面,如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吃得太咸,人体中钠的摄入量增加时,也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很多饮料含糖量高,喝多了容易加速体内的水分流失,给结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爱吃肉的小哥哥,爱吃甜品、爱喝奶茶的小姐姐们需要注意了,如不注意,很可能被肾结石悄悄盯上了哦。
药物方面,服某些抗生素期间补钙,可能引起结石。比如头孢曲松的代谢物与体内钙离子结合形成晶体,长期服用会在胆囊和肾小管沉积,部分人可能出现结石;甲硝唑与钙离子结合会生成不溶性沉淀,增大结石风险。此外,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中溶解度低,如果同时吃酸性食物、药物,可能形成结晶,增大结石风险。因此,大家用药前需要注意哦。
二、已患病,促排石
如果很不幸,你已经罹患石淋病,那该怎么办了?
临床上常将石淋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湿热下注型〕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溺时涩痛,或尿中挟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
〔方药〕用八正散或导赤散加减
〔气滞血瘀型〕突然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腰腹,待砂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检查肋脊角处叩击痛呈阳性;或侧腹部压痛,痛后伴血尿,尿检镜下血尿,X线摄片腹部可见结石阴影,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紧或沉。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石苇散加减
〔肾阳虚型〕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 脉沉细弱。X线摄片可见结石或伴积液等。
〔治法〕温补肾阳 化石通淋
〔方药〕肾气丸加减
〔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盗汗,心悸气短,五心烦热,精神萎靡, 食少纳呆,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肾阴虚 滋阴补肾
〔方药〕六昧地黄汤加减
以上证型对应治法和方药,需专业人士辨证施治,请大家切勿自行对号入座,建议到我院泌尿外科门诊(1号楼 4楼)就诊后再服用,避免加重病情。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我院还是现代化的治疗方案,比如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3D腹腔镜切开取石术
开放切开取石术
三、石淋净,防复发
1、指压疗法 以右手拇指指压患者背部的压痛点,经过经络传导对尿路结石起到治疗作用,指压疗法对肾绞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可促进排石。
2、食物疗法
(1)玉米须泡水喝
玉米浑身是宝,玉米粒可以食用,玉米须又称为龙须,是中药材的一种,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中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平而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玉米须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玉米须多糖,它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从而达到增加尿液排出的效果。因此,玉米须对于肾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均有不错的防治之效。
(2)木耳 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
3、其他疗法
(1)热敷 肾绞痛能够热敷绞痛一侧腰部,热敷可有助于缓解除肾盂与输尿管的阵阵痉挛性收缩,减轻肾绞痛,用湿热毛巾或热水袋都能起到效果,但要小心烫伤皮肤。
(2)喝热水 喝几口热水,热水刺激消化道后,经过神经反射可缓解肾盂、输尿管的痉挛性收缩。
(3)水质硬度 水质的硬度也是影响肾结石的一个因素。有些实验表明,直接饮用硬度较高的水(烧开后茶垢多)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而水中镁/钙比值可能是引起该地区肾结石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饮用自然硬质水前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即煮沸后饮用(白开水),不喝生水。另外,建议肾结石病人和高危人群,尽量选择纯净水。
(4)睡前饮水 研究还发现,睡前喝水的人群肾结石患病率比睡前不喝水的人群低。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晚上正是尿浓缩的时候,更容易结晶形成结石。因此,为了稀释夜间尿液,最好睡前一杯水,早上起来一杯水最佳。
Tips: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热?
临床上湿热伤及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多见大肠湿热、肝胆湿热、湿热蕴脾,以及膀胱湿热等症。
1、表现分别是大肠湿热,多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多或者是排黄色的稀汤样便,肛门灼热,伴有口渴,舌红苔是黄腻的。
2、如果是湿热蕴脾,可以见到脘腹的满闷、纳呆、呕恶、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舌红苔黄腻。
3、如果是肝胆湿热,多表现为右胁肋部的胀痛、纳呆、口苦、恶心。如果是肝胆湿热下注,男子可以见到阴囊瘙痒、睾丸的胀热、疼痛;如果是女子,可以见到带下黄臭、外阴瘙痒。如果是热偏盛,可以表现为大便干结。湿偏盛表现为大便稀溏不成形。
4、如果是膀胱湿热,还可以见到尿急、尿频、尿痛,以及小腹胀痛或者是腰痛、尿血等等症状。
总之,湿热所居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互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