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读懂人身体的语言之1――口苦

2018年10月22日 85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前言

身体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器官有序运行的有机体,如身体无任何不适,我们不会感觉到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客观存在,虽说我们在不停地下意识地运用着它的每一个零件,如我们每天都必须进行的事――“吃”这个过程,器官经历了用口摄食,经过咽、食道、胃对食物的传递,胰腺、小肠的消化、肝脏的解毒及整合功能、精华吸收入血营养各个器官,糟粕经过肛门排出体外,这样的过程,机体每天都在做着一样的工作,但从没人在机体工作的这个过程中想到我要用哪个器官来做哪件事,也不会想到它们的存在,只有在器官出了问题时,它不停地提醒着你:“我不舒服,主人你要重视我。”我们才对它的存在有感知。因此,读懂人身体发出来的语言,是作为医生(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必不可少的功课。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内科苏巧珍

读懂人身体的语言之1――口苦

日常生活中,时常听人说:“口好苦”,口苦究竟是怎么来的?要想知道口苦的原因,我们需先了解口苦的生理。

一、口苦的生理病理

口苦为口中味蕾对苦味刺激的一种特殊感受,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吃了苦瓜、黑咖啡、黄连等苦味食品的感觉,不同之处是食苦味食品的感受是短暂的,食物离开口约数分钟即消失,这是生理性的口苦。病理性的口苦是无食任何苦味食品而自觉口中始终有苦味停留。

那此苦味从哪里来?口中除了组织,只有唾液不断地刺激着味蕾,而唾液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唾液腺分泌而来。现代医学看到了有形的唾液分泌,但忽略了消化道中气味的上溢。消化道中的液体包含有胆汁、胰腺、胃及小肠分泌的各种酶,其中唯有胆汁是苦味。而中医学则认为:唾液是体液的一部分,它来源于饮食,通过胃的“游溢精气”、肠的吸收、脾的“散精”而成。因此,口苦应为胆汁上溢所致。如《素问·奇病论》:“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灵枢·四时气》指出“胆液泄则口苦”,《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胆病者,善太息,口苦”,《伤寒论》:“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以上经典的论述则皆将口苦责之于胆,而且在《素问》里提出了胆虚及肝热双重病机。

二、胆汁上溢的机制

胆汁为什么会上溢?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的胆汁经过肝脏分泌,贮存于胆,胆汁再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参与消化过程。中医学认为:胆为中精之腑,为十一脏之主,内寄相火。而相火为人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动力。有人说:“你偷换概念,中医的胆液与西医的胆汁能一样吗?”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两者所讲的胆汁与胆液为同一物。理由如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时,中文并无对应的脏器名称来翻译英文,因此,他们只能从中国医学中找描述相似的物体来对应,而西医的胆汁正好与中医的胆液性状、位置极其相似,即翻译时即译为“胆汁”。西医注重了胆汁的分泌及参与消化的过程,但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同,对中医对胆的功能描述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医学认为,胆液为胆内所藏之精,分布需经肝的疏发、条达,脾的散精功能布达全身而起作用,而肝脏疏发条达的动力来源于胆内所藏相火。如遇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不畅,则相火内郁,热迫胆汁上溢,发为口苦;如寒邪阻滞肝脉,肝气疏泄无力,也可发生相火内郁的而胆汁上溢的情况;体内虚寒至极,虚阳上浮时,也会出现胆汁随相火上溢的情况。正如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指出:“胆热则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

三、口苦的治疗

打开百度,输入“口苦”,大多是中西不分的将口苦则之于肝胆湿热、心火上炎、或胆囊炎、胆结石等,很少有关于口苦可能为寒的分析,因此,很多老百姓也皆认为口苦即为“上火”的表现。鉴于以上分析,口苦可以为寒邪导致,也可以为气机郁滞生热所致,既可为实、也可为虚,临证是不可不细致辨证,以求准确用药。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供以下辨证标准。

1、肝郁化火型:

除口苦外,患者尚有情绪急躁易怒,胁肋胀痛不适,口干,舌红苔黄等表现。临证可辨证使用丹栀逍遥丸;如兼夹湿热,证见小便混浊、尿赤、尿急、面红等表现,可选龙胆泄肝汤加减。

2、寒郁肝脉型:

除口苦外,患者多面色萎黄,返酸、嗳气,无口干,口淡,舌淡苔薄白。临证可选反佐金丸合理中丸或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3、真寒假热型

除口苦外,患者面色少华,乏力懒言,畏寒肢冷,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纳差,食凉则宜便溏,舌淡,脉细弱。临证可选用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理中丸等温性药物加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