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妇科肿瘤的“后起之秀”——宫颈腺癌

2022年05月08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每当我们提起妇科肿瘤,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宫颈癌。它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类型多样,鳞癌最为常见。

但近些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鳞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另一位“后起之秀”——宫颈腺癌发病率却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宫颈鳞癌的“二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宫颈腺癌,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宫颈腺癌

宫颈腺癌,顾名思义,是宫颈癌家族的一名成员。

这里要纠正的是,我们常说的“宫颈癌”,大部分是指这一家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宫颈鳞癌。而宫颈腺癌与前者区别在于,发生癌变的细胞来源不同。

● 这位宫颈癌家族的“二妹”,更青睐于年轻女性,约30%发生年龄低于35岁。

● 它不容易被早期发现,从而淋巴结转移、深间质侵犯、脉管转移等风险更大。

● 此外,腺癌更是“油盐不进”对放、化疗不够敏感,普通治疗的效果不佳,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

宫颈腺癌的发生,同样多与HPV持续性感染有关。

HPV也是我们熟悉的名词,它是一类病毒的总称,叫做人乳头瘤病毒。这种病毒分为许多型,有一些类型的致病力较强,称为高危型HPV病毒,如 16、18、31型等。

HPV18型和16型是引起宫颈原位腺癌和浸润性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性生活开始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其他性传播疾病史、肥胖、超重等因素,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关系。

这位“后起之秀”,更是喜欢“闷声做大事”。它的临床症状隐匿,而且缺乏特异性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的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阴道排液等。

部分患者则没有任何症状,甚至宫颈外观也没有异常,这可能因为病变存在于宫颈管内,或浸润癌较小。肉眼无法发现的病变,只能由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发现,且检出率显著低于鳞癌。

因此,当出现HPV 16或18感染,或阴道排液、同房出血等可疑症状时,应寻找此方面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

相比于症状明显的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在确诊时可能期别晚于鳞癌,更易发生深间质浸润、脉管浸润等。

详细的主诉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尤其是善于发现蛛丝马迹的高超阴道镜检查,对宫颈腺癌的筛查至关重要,以便提供早期诊断、个体治疗,改善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

已经了解了宫颈腺癌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治疗

总体而言,它需要临床工作者们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分期、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等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既往的各项研究显示,宫颈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略差,属于“油盐不进”的类型。因此,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以及病灶可以切除的话,就应该尽可能争取手术机会

即使一些肿瘤较大的早期患者,也可以考虑先给予新辅助化疗,再接受手术的方法。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消灭肿瘤细胞,争取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多的治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