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治疗
2019年08月15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慢阻肺是以慢性呼吸系统症状,肺功能的逐渐下降和反复发生急性加重为特征的疾病。慢阻肺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上皮屏障功能受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固有炎症反应活化,及T细胞/B淋巴细胞介导的继发炎症反应激活的过程,多种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导致了慢阻肺的病理变化。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急性加重可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再住院率,加速疾病进展。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过程和机制很复杂,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相关,以及与中性粒细胞、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加重,黏液分泌增多和显著的气体陷闭有关。
急性加重的病程通常是7-10天,但多数中重度的患者可能持续更久。若急性加重后恢复缓慢则更可能加速疾病进展。有研究显示,86.1%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后第35天时症状恢复基线水平,肺功能通常也需要4周以上才可恢复至基线水平,所以急性加重患者需经过4-6周症状恢复期。此外,急性加重恢复期存在高复发风险,恢复期系统性炎症的持续,与延长急性加重的持续时间相关。与延误治疗相比,急性加重期越早启动治疗,患者症状恢复越快。
中国的慢病患者病因复杂,如中国人口老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严重、空气污染对疾病影响较大。中国的慢阻肺患者有其特殊的特点,咳嗽、咳痰重是中国慢阻肺患者的主要特征,且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多合并慢支炎,这与频繁的急性加重和恢复期延长相关。同时急性加重频繁、疾病严重程度重、疾病进程快是大部分中国患者重要的特征。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度,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是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而稳定期维持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慢阻肺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时机尤为关键。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一定要早识别早治疗,及早治疗可减少疾病负担、减少有创通气率、减少全身激素使用,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一项对10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记录显示:开始治疗时间每延误1天,患者恢复时间延长0.42天。加重发生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可降低住院风险和加重恢复时间。从症状出现开始治疗的时间已被证明是确定管理策略成功的关键变量,因为延误治疗与增加的急诊访视和住院治疗相关。有一项研究,在症状开始的初期,使用加倍剂量的ICS/LABA联合早期治疗AECOPD,结果显示超过75%的慢阻肺患者(轻、中度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不需要口服泼尼松的治疗。这个研究是一项非RCT的研究,虽然研究设计存在不足,但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依从性更佳。另一项多中心、双盲的RCT研究中,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作起始时使用ICS/LABA的强化治疗10天,可减少严重急性加重的发生,尤其对于病情重的((FEV1≤50%)或GOLDC-D组)慢阻肺患者,各种严重程度的急性加重率均下降明显。以上研究旨在探索简便的早期干预急性加重的有效方法,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合适的防治策略,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度和缩短恢复时间。
急性加重后稳定期的维持治疗药物的使用也应尽早开始,GOLD中明确指出:虽然尚无临床研究评价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或联合制剂)联用或不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在AECOPD中的作用,仍建议在急性加重期维持这些药物治疗或在出院前尽早地开始应用。这样治疗方案的推荐,综合考虑是基于如下目的:1、支气管扩张剂联用或不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应用,可持续的改善患者加重的症状,防止急性加重的恢复缓慢,而导致疾病的加速进展;2、确保患者对维持治疗方案的了解和对吸入技术的完全掌握、装置的熟练应用。一项研究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30天内开始维持治疗比延迟治疗可显著减少治疗费用,降低再次急性加重风险。REDUCE研究也显示,在维持期用药ICS/LABA联合LAMA不停药的情况下,5天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在6个月内的再次急性加重方面非劣效于14天激素治疗,并且5天治疗组能减少激素的暴露量。因此,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支扩剂联合/不联合ICS的药物不应停用或尽早使用。
AECOPD的预防是慢阻肺治疗的基本目标。因中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繁、住院率高的特点,更需积极预防急性加重。GOLD中指出在急性加重后,应立即开始预防急性加重的适当治疗措施。中国AECOPD诊治专家共识也指出,AECOPD是可预防的,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的措施通常有: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应用(一种或两种)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或联合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应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目前ICS/LABA、LAMA、LABA/LAMA等多种药物均被证实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ICS/LABA或者包含ICS的三联药物能较单药应用可以更有效减少急性加重风险。同时,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也是急性加重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在慢阻肺疾病防控及管理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尚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包括评估诊治流程、门诊分流、规范用药等方面。尤其在规范用药方面确保让每一位慢阻肺患者得到系统、全面的专科评估后,针对慢阻肺的不同分期、分级实施相应的规范治疗,遵循早发现早干预、个体化治疗原则,考虑患者特征、可及性等多个因素给予药物治疗的推荐,提高诊治规范的普及率和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控制急性加重风险,实现慢阻肺全程管理目标,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及慢病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