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健脾祛湿”的课代表,我选它!

2021年03月09日 86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春雨惊春清谷天”,此时惊蛰节气已过,回升的气温伴随着惊雷响动,叫醒了越过寒冬,蛰伏于地下的小虫儿,大地渐渐苏醒。那大家呢?有没有受到自然节气的感召,发觉近日早上起床变得容易了些呢?



如果还是觉得早上睡不醒,白天很疲乏,脑袋晕晕沉沉不精神,那可就要给自己“脾脏”做个体检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剂“健脾祛湿”的课代表——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组成:由人参、白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甘草、莲子肉、砂仁、薏苡仁、大枣和桔梗组成。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书为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的,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术地位呢?这样说吧,生活在当代的我们都能明白“大数据”是多么的重要吧,它可以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来推演出个体的喜好特点,生活习惯。



而大宋年间的惠民局就是掌握着“民众疾病谱”的官方机构,因为在宋朝只有官办药局,大家看病、抓药都要经过此书的编撰机构,它们一面收集民间的经方验方,一面反复佐证药方的有效性,周而复始的经验才凝集成这部“官修成药标准”。像我们耳熟能详的藿香正气散、川芎茶调散均出自此书。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剂参苓白术散有哪些过人之处,为什么要在初春时节介绍这样一个方剂呢?


其一:脾虚泄泻


参苓白术散创立之初主要用来治疗脾虚泄泻之症。那大家就要问了:“为什么脾脏虚弱会出现泄泻之症呢?”

 

这就要从脾脏的功能说起。我们脾脏主运化,脾虚会导致消化不良;脾脏主统血,脾脏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但还有一点我们常常忽略,脾脏主升清降浊。一旦脾脏功能失调,机体气机升降就会失调,清气不升,湿浊内生,清浊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这就成了泄泻之症。还有很多人不拉肚子,但主要表现为排便不成型,排便粘腻、粘马桶,这也属于此类症状。所以想要缓解这样的脾虚泄泻,就要健脾与涩肠并举,此方以人参、山药补脾肺肾,莲子肉涩精固肠,白术、茯苓、白扁豆等健脾渗湿厚肠,正是健脾止泻的良方。


其二:很多长肉的原因是脾虚湿盛


大家常问:“中医能不能减肥、中医怎么减肥”。其实,在我看来“长肉”并不等于“不健康”,而只有“长肉”伴随着:困倦,晨起眼睑浮肿,口中粘腻,每日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排便时常不成型甚至会粘便池等等这些症状时,才是需要中医调理的。因为此时长出来的“肉”很可能是脾虚无力运化的“湿”。而调理“脾虚湿盛”的问题,参苓白术散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三:醒脾悦色,长期无虞


大家也知道“健脾祛湿”是一项慢功夫,所以很多人喜欢选择一些茯苓、炒薏苡仁或者赤小豆、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以求“润物细无声”般的健脾、祛湿。而今天这剂参苓白术散,全方十一味药物,除甘草外,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是一剂适合缓慢调理、长期服用健脾之剂。《局方》称其:“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是一味不可多得的益气健脾之剂。

这样一个药食同源又可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想必大家都会很喜欢,但还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由于此方源于宋朝,那时的成药又多以散剂为主,所以此方也延续“散剂”这一剂型,优点是取用方便,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随时加减用药,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难吃”,我一度觉得参苓白术散入口的感觉就像在“吃土”,嚼不了又咽不下,黏在喉咙处,久久都忘不掉那种味道,后来为了能坚持吃下去,我就把这散剂都用空心胶囊装起来吃,这也算给大家一点小技巧吧。


其四:咳嗽痰多


李清照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啊,气温忽高忽低的初春季节最是宿疾复发的关键期了,尤其是体质稍差的老人孩子最容易在这样的季节复发咳嗽、哮喘等症。中医称这样的现象为“幼稚天哮”,而内在原因则是因为脾肺气虚,体内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然后在气候、饮食、情绪等因素下诱发。而今天这首方剂正是“培土生金”的代表方,适合于脾肺气虚所引起的痰湿咳嗽。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载其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忡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这样的参苓白术散是否已经成功引起了您的兴趣呢?脾胃虚弱,纳运失司,一面会影响机体津液代谢,进而凝聚成湿;另一面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运化,而致气血乏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参苓白术散是如何拯救这样的水湿困阻的脾胃吧。


01

补其虚


脾虚湿盛之症,脾虚为本,水湿为标。想要改善脾胃气虚兼夹湿邪的问题,就要首先恢复脾胃的功能,所以此方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为基础,甘温益气、健脾助运。


02

行其湿


脾气充则有化湿之力,而湿浊去才有健脾之功。我们说了此方选用四君子汤为基础以充脾气,那接下来的目标当然是“祛湿邪”了。方中选用一众药食同源的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砂仁等化湿醒脾、健运和胃之剂以淡渗利湿。



《证类本草》言莲子益气止渴,助心,止痢;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薏苡仁下气,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白扁豆和中下气,疗霍乱吐痢不止;砂仁疗虚劳冷泄,宿食不消,腹中虚痛,下气;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


诸药相合健脾化湿效果较强且不热不燥,适用于脾虚痰湿较重者,长期服用无虞。


03

除其滞


大家常言桔梗可以调理腹部胀闷、肠鸣幽幽,又可温中消谷。所以,唐宋时期诸多治疗脾胃病的方剂都会加入一味桔梗,如《太平圣惠方》有治疗“脾脏久积冷气,流走腹内虚鸣,两胁胀满,少思饮食”的桔梗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治疗“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的桔梗汤。


桔梗配伍于此方之中不仅可以运化中焦滞气,还可以开肺气,利水道,载诸药上行,而成“培土生金”之功。



这就是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散了,正如汪昂所言:“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此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淡渗利湿,是调理脾胃气虚兼湿邪的代表方,对于消化不良,食后脘腹胀闷,反酸有口气,甚至出现食后反胃、恶心、呕吐,平素容易困倦乏力、面色萎黄、晨起眼睑浮肿,无血色(贫血貌),排便粘腻、不成型,妇女带下清稀量多,气候突变时容易感冒、咳嗽,舌体淡胖有齿痕等人群,均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调理。


春回大地,树绿了、草青了,小动物们都苏醒了,


而我希望今日份的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唤醒您沉睡的脾胃,摆脱湿邪的束缚,让甜美的睡眠可以常伴左右,伸一个懒腰,享受到久违的轻松。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