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2020年06月09日 86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将大腿后侧并放射到下肢的疼痛称之为“坐骨神经痛”,有些人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些则诊断为其它疾病。那么,这两个称呼到底描述的是不是一种疾病?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来说一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退变的椎间盘或者髓核组织,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节段的脊神经根,引起的临床上一系列的腰部及腿部的症状的疾病,这些症状包括疼痛或者麻木以及无力或者功能障碍等。应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会引起臀部及大腿后侧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常常会合并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行走和活动时症状加重。因为疼痛是沿着坐骨神经的分布区进行的,因此很多患者将其俗称为“坐骨神经痛”,但是,这种叫法是不准确的。

       首先,发生在臀部及大腿后侧的疼痛不一定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引起相类似症状的疾病有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腰椎小关节的疾病、骶髂关节的疾病以及髋关节的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以引起相类似的症状。临床上经常在门诊发现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而鉴别的方法主要是医生的详细问诊和查体,因此,网上的问诊是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现场的体格检查的,这一点请大家要牢记。

      其次,即便是疼痛是由神经刺激所引起的,也需要仔细鉴别到底是哪里产生的疼痛,是何种性质的疼痛。鉴别疼痛的来源与性质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机体分布着伤害感受器,类似于一种报警装置,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它是指伤害性刺激机体的正常组织,比如腰椎及其附属结构所引起的疼痛。一般来说,存在神经支配的组织结构都可能引起伤害感受性疼痛。实验研究已表明,椎间盘、肌肉、棘间韧带、小关节等受伤或者受到刺激均可引起腰部的疼痛。而伤害感受性疼痛除了发生在受刺激的局部,还可以引起其它部位的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牵涉痛。

      牵涉痛大家可能比较模糊,它是指刺激发生的部位和感觉疼痛的位置不在一起,但是由于两者神经传入时,共用了一个“电线”或者两者离的很近,引起了“短路”所导致。公认的解释牵涉痛机制的理论是“汇聚理论”,用学术的话来说就是:病变区域神经纤维与所感知疼痛部位的神经纤维汇聚于同一脊髓节段。 经典的牵涉痛案例是胆囊炎可引起右肩部疼痛,这主要指的是 内脏牵涉痛。腰椎为躯体结构,为了与内脏牵涉痛相区别,腰椎结构所引起的牵涉痛就称为躯体性牵涉痛。

      躯体性牵涉痛的本质:疼痛是由刺激支配腰椎及其附件的传入纤维的神经末梢引起的,而牵涉部位的传入纤维不受病灶刺激。牵涉痛不涉及神经根,不是因为压迫神经根导致,而是因为伤害性刺激腰椎结构,如椎间盘、小关节等引起。因此,牵涉痛不存在神经症状。躯体性牵涉痛一般为钝痛、隐痛,疼痛广泛,难以定位具体位置。一般不按照皮节分布,可延伸至臀部、大腿甚至是足。

      根性痛是由神经根或背根节的异位放电所引发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而受影响神经根的炎症反应是关键的因素。根性痛不是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而是由于受影响的神经根异位放电导致。这种疼痛一般为锐痛、放电样疼痛。

       搞清楚了这些概念以后,我们回头来说说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它是一个古老而且模糊的称呼,那时人们对躯体性牵涉痛和根性痛的发生机制不甚了解。用它来描述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疼痛,而将该术语应用于全部的引起下肢的脊柱起源的疼痛则是错误的。

      神经根受压被认为是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但不应该将下肢许多形式的牵涉痛也错误地归因于神经根受压。这样会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因此鉴别疼痛的性质及来源是脊柱外科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目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疼痛分类建议用“根性痛”一词代替“坐骨神经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