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抗体原委
2018年11月26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很多人咨询我,我封闭抗体阴性是否是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胚胎停育?如果是这个原因能导致的是否一次流产就要检查阴性就要治疗,既然有意义是否孕前检查也要常规去做呢?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
如果每个人都是阴性的为什么医院的医生要给我查?
说几乎所有女性的封闭抗体都是阴性的,即使孕期妇女也只有不到20%是阳性的,难道医院的医生都是坏人用一个所有人都是阴性的指标骗我们?
的确有很多人做完免疫治疗以后顺利的分娩了,又如何解释呢?
女性流产包含了众多可能,胚胎自身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免疫问题等等。排序取自和流产相关性的经验之谈,之所以说是等等有些还是不明确的。所谓不明确包含了现有认识中没有认识到的或者已认识到但是也未必是的。因为我们并不是站在科学的顶峰而无所不知。但是患者很习惯的以为会轻易的得到答案,而得到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的。
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人类的妊娠成功率是以三次妊娠为一次计数单位而非一次。自然使然的规律是让女人在三次妊娠内完成一次成功分娩。但是这个概念并没有像孕酮低可以导致流产一样深入人心。
发生1~2次流产因为卵子携带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大,发生多次流产有母体疾病的可能性大,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流产之后都是没有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测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是否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而对于3次以上发生流产的群体用每次都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去解释显然缺少合理性。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孕期的孕酮检测,开始查一些和流产相关的因素。历史就是这样演进的,为什么人类先意识到了孕激素的问题,是因为孕激素与妊娠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命名为孕激素。
过去发生2~3次流产之后我们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什么黄体酮保胎。之后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依然失败了。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出现概率很高,完全有可能因为黄体酮保胎遇到了胚胎染色体异常,所以依然建议再次尝试黄体酮保胎,结果有人生了又有人流产了。反复多次流产一直被人类定性为是千古之谜,的确没有人能说出来是为什么。这些多次流产的人四处求医。医学的先贤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进取。免疫一派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其理论基础是胚胎因为有一半来自父系的非母体成分存在,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类妊娠得以继续显然是母体的免疫系统没有对胚胎进行攻击,因此而推论“有一些”反复多次流产的人是因为母体的免疫系统对胚胎产生了攻击导致的。因此免疫派的先贤们开始对此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对于“多次流产”的夫妇开始使用丈夫的血(非母体的血)提取淋巴细胞然后皮下注射到女性的体内,以此来试图对母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干预,这就是免疫治疗的开端。但是为什么代孕的女性却不发生排斥,代孕的情况下连来自母体的一半抗原都没有?或许是因为母体排斥理论兴起之初,代孕尚没有开始或者被大规模的使用。就像之前提到的补肾和阳痿,理论的对错并无关系有效才是硬道理,于是实验性的治疗体验就这样开始了。
在这里提醒一下看官。话说免疫治疗始于10多年前甚至更早。当时的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是将信将疑。不要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免疫治疗,而是试着用20年前人们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个时候并没有学术报道去认可或者否定它的成功率。而最早的尝试源自一批无路可走而开始吃螃蟹的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已经多次流产,且经历过多次黄体酮保胎却依然失败,那个时候不常规查甲状腺功能,没有低分子肝素,更没有黄体酮胶丸和地屈孕酮,就是用黄体酮注射液加点阿司匹林,维生素E,强的松可能是有的。那个时候保胎更不用雌激素了,别说用就是查也是极不方便的,而且在当时激素检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激素检测40~50元的费用多年来并没有变过。免疫治疗开展之后无非换来两种结果再次失败与妊娠成功。如果是聪明的医生会同时结合使用一切可能有帮助的方法使用,例如黄体酮,HCG,阿司匹林,强的松,维生素E等等。其实医务人员即使结合检验也并不知道患者真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流产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如此的广泛性的经验性用药。关于一切皆是筛查的理念我在《当习惯性流产遇见复发性流产》一文中阐述过。当然也没有一个指标能够说明是母体排斥与否导致的。
09年中央十台的科技之光栏目报道过一期节目——用种牛痘的方法治疗反复流产,电视节目中个案报道了一名似乎经历了9次还是更多次流产的女性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后成功分娩了健康胎儿的故事。通过引用这个报告我是想告诉大家当时接受免疫治疗的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不论最终接受免疫治疗之后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成功率是否意义明确,最重要的是有人妊娠成功了。而一个发生了9次流产的人我们已经默认为不接受有效的治疗是不可能妊娠成功的。可想而知振奋的消息接踵而至,许多人会因此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
免疫治疗在争议中诞生,质疑中成长。就像随着文明演进中黄体酮保胎由最开始的黄体酮保胎演进到后来的结合孕激素水平进行黄体酮保胎一样。将淋巴细胞提取配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到女方体内的这一治疗过程,因为本身注射的并非药监局监管下的药品,很难保证这一医疗行为在每一批次的可靠性,以及在其它医疗机构复制这一医疗行为后依然保证其有效性,因为治疗方法通常都涉及一些细节的问题,例如注入女方体内淋巴细胞的总数与浓度,与其相关的是不同血液提供者在提供一定体积的血液制品时因为个体差异可提纯淋巴细胞数量的不同以及不同实验室操作者技能熟练程度与手法不同提纯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纯度不同。以及要考虑到面对行业和失败患者质疑时,如何证明将淋巴细胞和生理盐水的混合物肌注到女方的皮下这一行为能够抑制女性怀孕后的免疫系统,起码至少证明这一行为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使人体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封闭抗体由此诞生了。
在女性接受免疫治疗之后产生了封闭抗体,但是假如要证明封闭抗体是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后产生的就必须要证明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前人体是没有封闭抗体的。因此在患者准备接受免疫治疗之前先查一个封闭抗体,证明给患者看此时封闭抗体是阴性的,然后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后复查封闭抗体是阳性的,以此证明给患者看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转阳的过程就是证明免疫治疗引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封闭抗体自此做为免疫治疗对照效果的指标而诞生了。在最初封闭抗体也经常会受到学术界质疑的原因就是封闭抗体使用的检测方法同抗精子抗体,抗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等生殖抗体相同——均为免疫荧光(ELISA)的测定方法,这种方法与生俱来的问题就是检测的不准确,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当然也有假阴性。ELISA测定方法过去通常用于定性而不能用于定量,而近年听说这种检测方法已经能够定量了,不免更让人担忧。
无巧不成书。09年我参加工作之前看了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对免疫治疗的介绍,09年我参加工作我们科室一位年长的大姐开始教我做免疫治疗提取淋巴细胞。她是不久之前刚刚外出学习免疫治疗提取淋巴细胞技术归来。我们在练习提取淋巴细胞技术的时候抽的是自己的血,一次30ml。据说她第一次练习时抽的是我们高主任的血,当然这是主任自愿的,否则谁能有本事放主任的血。后来才知道免疫治疗的基本流程网上是有的,后来也才知道大姐去学习免疫治疗也不过三天,好像还包括了第一天到和第三天回,好像还有一天没有找到人的曲折过程。然后她再细心的把技术传给愚钝的我,直到后来被我改的面目全非。这么说并非自谦,别人学免疫治疗大概看1~2遍就会了,而她教了我5遍。但她教给我的方法单人一上午满打满算只能做四个,5年之后用我改进的方法是单人一上午满打满算能做20个以上。同行别不服气,我们做免疫治疗处理的血量是每人份30ml标本,而许多医院是15~20ml标本,提升速度的窍门就在于将吸管加血清标本改成注射器滴入血液标本,用15~20ml注射器的针头,这样别人一次只能加一个标本我同时可以加8个标本甚至更多。期间我也教过进修大夫我的方法,其实提纯方法并不难进修大夫通常跟我学两次就知道了大体的流程,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道理我自然是懂的,就像当年我教师弟做睾丸穿刺的时候却没有教他打麻药。医学的治疗行为就在这样的曲折中被复制着。的确有一点不论你承认与否,当时做免疫治疗并不需要特殊的资质与验收。进修大夫学回去了免疫治疗的淋巴细胞提纯技术但是并没有开展封闭抗体的检测,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单纯技术上的难度而是封闭抗体的检测试剂盒成本比较高,如果检测数量达不到成本下不来,所以她们经常会介绍病人来我们这里做封闭抗体然后回去做免疫治疗。曾经因为耐不住人情,我还教过莆田系的一家医院做免疫治疗,但是对莆田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厌恶,我教她的方法一天也就是只能做四个。
不用质疑我写这些的真实与否,写这些并不是想描黑谁,只是想给大家演绎一下医学行为复制与传播过程中的可能性。所以之前有人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这一行为提出异议,就是因为即使该技术有效但却缺少客观的评估指标,会不会在不同实验室人员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复制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产生质疑也是完全合理的。因为这一治疗行为不是由一个药厂统一生产出来的能达到一定规格的药品且不利监管,就凭这一点我所演绎的可能性你就必须要考虑到。行业在制定规范时需要重点防范的是我这样的人,不能用一般的道德标准来约束我。把我想成坏人,不要因为我穿上了白衣打扮的像天使就当我是好人,或者即使是一个好人但是却好大喜功、重色轻友、知识水平有限。在医疗行为中要考虑到人的作用,是否会因此导致方法的不可靠,不要抛开实际医疗的可能性谈医学。
以我接触封闭抗体和免疫治疗的经验来说有几点是存在的,即使是稍对封闭抗体有认识的患者应该也能意识到。几乎所有人封闭抗体检查都是阴性的,即使我们利用孕中期妇女在做其它检测时留下的血清标本进行封闭抗体检测时也只有紧紧20%左右出现了阳性。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机制是什么,做完免疫治疗之后的确大多数人的封闭抗体就转阳了。
对于封闭抗体即使没有流产史的孕期妇女大多数人都是阴性,却建议反复流产的女性因为封闭抗体是阴性而做免疫治疗保胎,似乎从情理上说不过去。有医生因此揭开封闭抗体的神秘面纱,说封闭抗体有很多亚型,阴性是因为那些孕期妇女其实有封闭抗体存在只是我们只能针对特定的亚型进行检测,因此那些人阴性却没有问题。但是由此而推论那些反复流产的女性封闭抗体是阴性就能因此而代表是因为免疫因素导致的吗?其他亚型就不会是阳性的吗?
有人信免疫治疗有人不信免疫治疗,单纯我说不要去相信那个肯定是行不通的。何况上是发生过流产的群体,毕竟也有很多人做免疫治疗之后成功的妊娠了。为了探讨下去我们先一起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我们谈封闭抗体-免疫治疗的演变之前,先交代一下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从09年到15年我给很大的一部分群体做了免疫治疗,我可以毫不惭愧的说我们应该是河北省做的数一数二多的,能和我们相提并论的应该只有当地规模最大医院——医大二院的生殖中心。现在我们是河北省做的最多的,因为自从魏则西死后医大二院已经不再进行免疫治疗了。其实据我了解我们当地最早做免疫治疗的是和平医院,或许是因为当时不能查封闭抗体,或许是本院的医生黄体酮用法不得当,免疫治疗并没有火起来。09年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二傻子,就知道用黄体酮注射液肌注保胎因为便宜,当时的我们使用地屈孕酮保胎一天就用两片因为说明书是这么写的。当时我不懂得雌激素保胎,并且反对查雌激素,让人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而且当时我对查雌二醇的医生很鄙视——不就想让人多花一份钱吗?现在我也并不认为当时我的看法错了,因为当时那些给人查雌二醇的医生也仅仅就是查而从不干预。医生也并不是一群无所不知的人,其实医学有的时候也非常的幼稚,尤其是生殖这门新兴的医学。即使在当下,学术界还在因为缺少循证依据而争论孕期是否要关注雌二醇和孕期是否要使用雌激素保胎。还没有一个厂家生产的雌激素说明书在提示孕期可以放心使用而都是孕期禁用。当下世人热衷于循证,而我眼中的自然却不会创造一件废物,即使是动物的粪便也是滋养大地的佳品。黑格尔的存在即有理,在我们年少时却为了拿到优异的成绩而批判,而我当时只是为了保一个及格。一代天骄的功过是非却被一群鼠辈品头论足,因为层次的不同所以很难被理解。人类设计的社会可以有不合理的现象,但是人体却为自然所设计,孕期评估与补充雌激素是否有意义似乎就是在争论人体到底是在孕期产生了一种无用的且随妊娠进展逐渐升高的激素还是这个激素的存在有我们尚未认识到的价值。但是的确在人类历史的一章中,雌激素保胎屡遭质疑而免疫治疗火了,肝素火了。我个人给患者使用雌激素保胎始于14年,是在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身上摸索的经验,而从事免疫治疗是在09年。也是14年我越来越开始胡乱用药,地屈孕酮开始超说明书使用每天3~4片。15年因为天津出事了我才知道原来黄体酮注射液的说明书是每天肌注20mg用以保胎,我们一直也在超说明书使用。
09年我们开始做免疫治疗,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孕期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在中国推广,中国政府很重视这个指南因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关乎出生缺陷的防治,并且要求各医院推行指南中的标准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摸索各自医院的正常值范围。当时这个通知我们几乎人手一张,当然有人看完之后也是随手一扔,这个通知是我们核医学科领会上级精神后印制的。政府的本意的确是好的,但是在现实中却有些不尽人意。12年我刚刚晋升主治,我只是一只蝼蚁,政府推广这一标准的时候不会直接对我推广,就连我们主任也是靠边站的。最重要的是政府推广的妊娠期甲状腺诊疗标准并不是直接向妇产科群体推广的,以我院为例是通过核医学科医生科普的妇产科医生。核医学是医院负责甲状腺功能检测的科室,之所以他们很热衷推广这一概念或许是因为这里边有蕴藏着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大市场。
12年时我已经看透了孕激素检测,并且开始用测不准的理念去科普大家。因为对孕激素的认识有了前车之鉴很快我意识到一个问题。TSH也是测不准的,因此我们一刀切的推广孕期TSH<2.5的概念是不合理的,所以很快的在思维建立起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两个概念。TSH2.5是甲状腺疾病的孕期控制的标准而非需要干预与否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例如TSH的正常值范围在0.1~4.2之间,当孕期TSH是3.2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假如TSH在4.2以上,例如是5.6,那么需要用优甲乐将TSH控制到2.5以下。这才是最合理最富有逻辑性的诠释,并且可以获得整体人群中的利益最大化。
世界卫生组织孕期甲状腺诊疗指南并非一个版本,这些版本并不尽相同。我怀疑在最早的一个译本的翻译是有错误的,或者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有可能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因为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习惯将筛查结果当做诊断结果来诠释,习惯将检测值看做绝对值而非相对值。就在第二届中国母胎医学大会上北京的学者在台上针对孕期将TSH控制在2.5以下提出反驳意见,但是这位学者的观点是这个标准因为人种的差异更适合西方人不适合中国人。如果不是亲生的经历,唐僧西天取真经永远都只是书上的故事。
对于反复流产的女人来说她们是非常的迷信而不讲道理的。写这些我只想告诉大家,12年以前我告诉患者TSH大于4.2是你流产的原因患者并不相信,她们宁愿免疫治疗。12年以后我告诉患者TSH在2.5~4.2之间不导致流产她们不相信。
在我们一直感叹反复流产是世界性难题的时候。孕期甲状腺功能检测却被悄无声息的普及了。我想又少了一部分世界性难题。只是怪苍天戏能人间,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复发性流产群体中的普及晚于封闭抗体的普及,而今又有几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即使当时部分医院领先于国内医院的平均水准而较早的开展了针对反复流产的女性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但是在治疗上却很难有艺术性的将TSH控制在正常值上限三分之二以内。我写这些只是想让医学的后生知道过去有很多反复流产的女性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并非不解之谜。为什么要将TSH控制在正常值上限的三分之二以内可以参考《从妊娠后甲状腺功能中的TSH2.5谈自然流产辩证法》这篇文章。
在这一切悄无声息的变化过程中,封闭抗体-免疫治疗却越做越红火。因为没有一个医生能告诉患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反复流产。而封闭抗体阴性让这些迷茫的人一下找到了方向。只是这些人不知道几乎所有人封闭抗体都是阴性的。我们针对两次流产及以上的群体检查封闭抗体是阴性就进行免疫治疗,怀孕后再配合孕激素保胎,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方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时的我还没有精准医学首先要群体精准的理念,也没有人类的妊娠成功率要以三次为一个计数单元的概念。就知道生化妊娠很常见,绝大多数不用干预,还没有推论出生化妊娠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价值,但是却奉行着两次以内不处理的原则。也并没有黄体功能不足是除胚胎自身异常之外最常见原因的病因学偏重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复发性流产标准的更改使许多医务人员像患者一样天真的认为流产两次就一定要找到原因或者就必须治疗,或许世界卫生组织的本意是流产两次了除外一下原因,没有问题就在去怀孕,但是没有想到如今演变出了这么多种可能性与如此之多的检验指标,似乎很少有都查完一点问题没有的。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假如一个指标的假阳性有5%,那么你检测了10个指标你累积被假阳性误诊的几率有多高?母体检测只是筛查,所谓筛查其实查出来的嫌疑人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真正有问题的,筛查好比渔网捕鱼,渔网多了自然被捞到的鱼就多了,但是并不是因为水里的鱼多了。而正常值范围就像渔网的眼,因为不同医院检验系统的差距,以及有待于整体提高,也过多的捕捞了一些不应该捕捞的小鱼。广泛检测是把双刃剑。
其实两次流产的群体中最常见的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只是未必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认识和能够如此简单的去认识。因为我们进行免疫治疗的群体放在了流产两次的群体,再加上孕激素保胎因此成功率还是有保证的,所以对于迷茫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是很愿意进行尝试。而迷茫的人不只是患者还有医生,曾经基于可能有益的基本认识我建议过很多人做免疫治疗,很多人即使查出有母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有问题,在纠正甲状腺功能之后他们也基于可能对自己有益的认识而要求进行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盛行之初,如果找出母体疾病就去纠正母体疾病了,而今部分患者本人也倾向于多一份保障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封闭抗体因为检测成本高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两周做一次,封闭抗体阴性不能代表就是免疫排斥导致的胚胎停育。所以上来就给患者检查封闭抗体是不合理的,当时我们给患者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泌乳素,监测排卵了解卵泡发育的情况,排卵后查雌孕激素水平,查血浆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夫妻双方染色体。如果这些有问题就治疗,没有问题就查封闭抗体或者干脆有些人查了这些没有问题自己就提出来要查封闭抗体。但是这样一来二去有很多患者是外地的,还要再跑一趟。很多人缺的不是那260块钱的检测费而是时间。所以上来就直接把封闭抗体和上述检查一起检查了。省的患者责怪你当时为什么不给我一起查。就算和患者解释这是免疫治疗的对照指标而非诊断指标,不能作为病因学诊断还是会有患者说你先给我查一下看看吧。我想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很容易理解我描述的这种场景,你们巴不得把能查的都查一下,或许还有侥幸的心理,万一我的封闭抗体是阳性的呢?其实我最早给我们主任提过建议,三次以上流产的直接建议做免疫治疗不要查封闭抗体,因为封闭抗体有假阳性的可能,如果患者真的需要做免疫治疗岂不是因为假阳性把患者耽误了,我们主任没有同意。我还建议过两次流产因为有50%的群体可以都是因为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给两次流产的群体做免疫治疗不利于评估免疫治疗的可靠性,建议放到三次流产的群体,我们主任也没有同意。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于是封闭抗体就演变成为了复发性流产群体的常规检测项目。可喜的是在我们主任的带领下因为开展免疫治疗技术取得的良好成绩成功的获得了科技厅的科技进步奖。
医学和医疗是两个概念,医学是做为一门科学存在,而医疗是经常会受到各种利害关系以及主观认识影响的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可以是群体行为或者个体行为。医学是人们对科学对真理的向往。而医疗行为遵从着一般行业发展的规律——最节省医疗提供方交流时间与精力,追求医疗利润最大化的两大潜规则。说最少的话与利润最大化这两大因素在无形中干扰着医疗的群体行为。这两点在下面的介绍中你会深有体会。个人经验,背景知识水平以及道德观在影响着医疗的个体行为。因此不同的医生会给出不同的建议和方案很正常。我们把医学看的太神圣却忘了我们享受的是医疗而并不是纯粹的医学,医院盖的富丽堂皇并不代表拥有了可以洞察一切的先进科技。
对于检查之后封闭抗体阴性的情况在和患者交待的时候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和患者直接一口咬定这种情况需要做免疫治疗。这种交流方式最为简洁。此时封闭抗体这种免疫治疗的对照指标就默认为了诊断指标。另一种情况就是和患者交待做这个可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不能认为你现在的情况就是因为免疫因素导致的,封闭抗体只是对照指标,即使不做免疫治疗也是有再次妊娠成功率的。例如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说两次流产有50%的可能性都是因为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除此之外还有黄体功能不足的可能性,而患者还在教条的辩解我的孕激素也不是很低,因为他们不理解雌孕激素检测筛查黄体功能不足有漏诊的风险。但是按第二种方式进行交流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反复交流,花费很大的精力,有人接受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接受免疫治疗。对于不接受的患者咨询其它医生除了黄体酮保胎之外没有更好的建议之后有人又回来再做免疫治疗,这或许是因为单纯简单易行的黄体酮保胎不能给人以更多的心理支撑。
当然患者是否接受免疫治疗也往往和推荐医生的级别有关系,总之你交待的越多接受免疫治疗的人就越少。直到后来那些做免疫治疗后成功的患者也在不停的为我们推荐患者来检查封闭抗体进行免疫治疗。花钱能多买一份保障对于流产过的女人他们认为是值得的。
我们做一次免疫治疗的花费是400元,一个星期我们做30~40人次,一个患者从孕前到孕后至少9次,这笔开销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算什么。国家对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开展的确是需要授权的,但是我没有看到授权具体治疗的疾病种类以及细则,例如流产几次做免疫治疗合适。魏则西也在利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治病。国外也做过免疫治疗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做了,人家当时可能也没有咱们现在火。尽管我们的免疫治疗获得了科技进步奖。我还是要提出一些异议,就是假如两次流产封闭抗体阴性就进行免疫治疗。
我不知道我假设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合理。如果我们要针对两次流产的群体进行免疫治疗,而封闭抗体不能作为病因学诊断,那么我们因此而建议群体进行免疫治疗是一种可能有益的经验性推荐。这种经验基于过去多次流产女性经过免疫治疗后成功妊娠的经验。但是其可靠性其实尚需进一步评估。假如这种方法是无效的,那么我们现在针对两次流产的群体进行分析,其中50%都是因为胚胎自身问题导致的我们发现不了原因,其余的假设有30%是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但是我们很难通过当时孕期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轻易的判断当时是因为胚胎发育不好导致的雌孕激素水平低还是雌孕激素水平低导致的胚胎停育,因此也不好去断然评估这些患者就是因为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这两种最常见的原因就在那里只是我们不好拿出诊断的依据。而如果剩余的20%有母体疾病导致流产的群体都通过母体检测被发现了母体疾病转而去治疗母体疾病去了。那么剩下的不明原因流产的几乎都是那80%,包含了因为连续两次胚胎自身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的群体了,然后我们现在在给这些人做免疫治疗,而做完之后我们又负责任的同时使用黄体酮保胎。那也就是说我们做免疫治疗的大多数群体其实都是常规足量黄体酮保胎或者不用黄体酮保胎妊娠成功率很高的群体。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今天的人都相信循证医学的统计结果,却很少去分析统计是否合理以及历史的原因。最终根据治疗的结果自然会进行统计,我们假设统计没有造假。无非也就是用做免疫治疗和黄体酮保胎的群体与不用免疫治疗和黄体酮保胎的群体进行对比再次妊娠的成功率,自然是前者高,因为使用了黄体酮。另一种对比统计的可能是用做免疫治疗和黄体酮保胎的群体与单纯使用黄体酮保胎的群体进行对比,现在很少有单纯使用黄体酮保胎的群体了,因此对比的成功率往往是之前单纯用黄体酮保胎的群体,而不是同一历史时期。所谓之前,可能是不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或者其他意义比较明确的相关母体疾病之前使用黄体酮保胎的数据。以甲功为例,假如当时不查甲功而甲状腺功能有问题的群体或者有问题虽然被控制但是没有被控制到2.5(0.1~4.2正常值范围)以下的群体当时经历黄体酮保胎失败了,而现在使用免疫治疗和黄体酮保胎的群体基本已经除外了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已经被更精准的调控,自然妊娠成功率要高于之前历史上单纯使用黄体酮保胎的成功率。也出现少数医生做免疫治疗的群体给人使用黄体酮注射液保胎不做免疫治疗的群体给人使用价格较高的黄体酮胶丸保胎,这其实不是在对比免疫治疗的效果而是在对比黄体酮注射液和口服黄体酮胶丸的效果。再次提示一点地屈孕酮的口服效果是可以和黄体酮注射液媲美的。再退一步讲,假设免疫治疗真的有效,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评估指标很难说辨别谁必须做免疫治疗,可想而知即使有母体排斥导致流产的情况存在这种案例也是很少的,假如基于可能有益的建议要让两次流产的群体进行免疫治疗,不觉得其中混入了太多黄体功能不足的元素吗。
想完全否定一个事物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半知半解的年代,而之前我用了6年的时间和很多医务人员一起去推广免疫治疗。今天也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写几篇文章就限制住它的应用。但是我建议如果你想尝试免疫治疗这种保胎方式最好至少经历过两次正规足量的孕激素保胎,并且总流产次数至少在4次以上。并不要觉得让你流产四次才去治疗很残忍,你首先要想到真正发生4次流产的人会很少。
之前我提到我们不是最早做免疫治疗的医院,但是却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免疫治疗机构。而我当时却是一个因为黄体酮注射液便宜只用黄体酮注射液的二傻子。也许正是这一点才造就了我们免疫治疗的成功。黄体功能不足常见还是免疫排斥常见,我没有数据能够给你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数据,医学只认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必然,因此也只统计了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流产的比例,而其余的筛查指标不能做为病因学诊断,只是随数值的高低程度反映相关可能性的大小,而封闭抗体不是筛查指标而是对照指标。因此至于母体原因哪个才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众所周知孕激素有调节子宫内膜局部免疫功能和改善内膜血供的作用,而免疫治疗能否可靠影响子宫内膜局部免疫表达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如果说做为筛查指标的雌孕激素和做为治疗对照指标的封闭抗体都没有对流产病因学的诊断价值,你如何选择保胎方案才是更明智的?所以不论做不做免疫治疗的医生都在用黄体酮保胎。或许在世人眼里免疫治疗比单纯黄体酮保胎更新鲜,出现更晚自然让人感觉代表了更进步的科技成果。
由封闭抗体-免疫治疗的原委不难看出两大改变,原本封闭抗体做为免疫治疗的对照指标却变成了反复性流产的病因学诊断指标。而最重要的另一改变是与免疫治疗兴起之初接治疗受群体的改变。我在《当习惯性流产遇见复发性流产》一文中阐述了精准医学中群体精准的思维理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角度去选择治疗的方案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学会看病不被指标所束缚应该置身事外站在足够的高度去审视问题,并且最好能够详尽事情的原委。精准医学离不开群体的精准而非检验的精准。也没有必要苛刻的要求封闭抗体不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情况。我们再回顾一下随着历史的变迁接受免疫治疗的群体发生了什么改变。在免疫治疗兴起之初,人们往往是带着否定的态度去看待免疫治疗,接受免疫治疗的群体往往是经过更多次的尝试,乃至更多次的孕激素保胎失败的群体。因为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其次是黄体功能不足。用经历过多次妊娠尝试失败和2次黄体支持的经验性治疗做为推荐免疫治疗的介入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病史的筛选已经将治疗群体局限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多次黄体酮保胎失败大大降低了治疗群体中黄体功能不足的可能性。要知道黄体功能不足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比免疫排斥更可靠的理论,而许多人尽管看到了甲状腺功能有问题因为封闭抗体阴性依然选择免疫治疗。我看到太多发生过两次流产查封闭抗体阴性就做免疫治疗,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孕激素保胎就做免疫治疗。为了提高妊娠的成功率在两次流产的群体中辅助免疫治疗。即使两次流产的群体中真的有些人需要做免疫治疗,但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是阴性的封闭抗体也不能因此而代表流产的原因是因为母体排斥。从精准医学之群体精准的角度出发,诊治的群体变了,所以不论指标有意义与否都变得不再精准了。
人类妊娠的成功能率是以三次做为一个统计单元。两次流产的群体中至少有50%的群体都是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因此在此妊娠的成功率在50%以上。一次流产的群体中90%都是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因此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在85%以上。所以才有了过去世界卫生组织习惯性流产——将3次流产作为诊疗介入标准的由来。而今所以人类生育年龄的后移以及医学检测水准的相对提高,为了有问题早发现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产诊疗标准更改为两次——复发性流产。但是并不代表两次流产一定能查出来一个明确的原因。所以同样是封闭抗体阴性孕前检查不查,一次流产阴性不治。反过来讲如果孕前查,一次流产就治疗,即使想却为不敢,这样非挨揍不行。但是假如把这一精神枷锁束缚在两次流产的群体之上,那么这些人往往却是无力反抗的。我们不说这里边谁坑谁,人类的思考模式往往比较简单,假如一个人同样的不幸连续发生两次他就会深深的陷入自我否定当中。例如一个人一年之内连续出了两次车祸,有人说她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就很容易相信,但是假如无缘不无故被一个人说你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你可能会骂他。
其实无论这个技术有效也好无效也罢,重要的是提供免疫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本着什么样的心去提供的。大多数癌症的患者不也是伴随着治疗而走向死亡吗?善恶一念之间。两次及以上流产告诉患者什么才是最大的可能性,免疫因素只是一种并不确切的可能性,多说几句话,愿意做免疫治疗再查封闭抗体为对照是善;不告诉患者即使两次流产也有50%的比例可能都是胚胎自身异常导致的,在没有经历过正规黄体酮保胎及除外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上来就查封闭抗体,阴性就建议患者做免疫治疗就是恶。免疫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与简洁的交流方式很难让人相信这种轻易的推荐能出淤泥而不染。
患者在看了将流产病因学简单罗列的科普贴之后,分不清这些病因孰轻孰重。潜意识中把筛查指标当做了诊断性指标。雌孕激素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栓指标检测都是筛查指标,而封闭抗体是对照指标。只是因为不知道历史的由来原委,潜意识中将筛查指标当做诊断指标去看待,甚至不知道医学中还有对照指标。我们以所见知所不见,如果看透了孕激素的检测意义应该也能看透血栓指标筛查的局限性,而其实那些杀伤细胞检测又岂不是筛查指标,这些指标过于微观根本无法客观评估。而孕激素本身就有改善循环和调节局部免疫的作用。
2016年,我才意识到反复多次流产其实是往往多病因导致的而非单一病因,而且大多数反复流产都伴有黄体功能不足。2016年我意识到人类的妊娠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只是我们给它起了不同的名字,就好像苹果并不都是长熟了才落地。2016年我意识到我和患者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她们依然相信孕激素检测而我不再相信,她们依然将妊娠的成败以一次为计数单元而不是三次。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你,不是不想告诉你封闭抗体的意义,而是一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楚,这篇1万多字的文章我不可能在每个患者来我的门诊之后都给你复述一遍,试问现实中有几个医生能够做到。医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说最少的话挣最多的钱。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医学,而是现实的医疗。当然有些医生会尽量多说一些挣适当的钱。好医生很多,但是很多时候她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能明白。现实中的确也发生了一些迫不得已发生的现象,就是当一个女性因为反复流产并没有发现明确因素时医生一口咬定是封闭抗体问题导致的情况,但其实如果不这么做,不告诉患者这就是病因这个女人可能会因此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