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崔家华

2024年05月05日 0人阅读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障碍,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茁壮成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目前正值夏季,全国各地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如溺水等,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幸,同时也给国家目前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水平等带来沉重的压力。意外伤害无处不在,实时可能发生,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家庭的幸福。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就要求家长、老师包括孩子自己掌握意外伤害的发生的特点,在孩子的哪些阶段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都有哪些特点?如何预防?一旦意外伤害出现,该如何规避?如何处置才能将意外伤害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意外伤害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那么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哪些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一生主要经历7个不同的年龄分期: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幼儿期(0-3y)4.学龄前期(3-6y)5.学龄期(6-14y)6.青春期(14-20y)7.成人期。 每个时期的儿童有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特点,学龄前期(3-6岁)运动、认知、情绪发展迅速,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时间短,范围小,易分散,情绪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易模仿,情绪调控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易冲动, 自我控制差。学龄期的孩子(6-12岁)大运动技能如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逐渐提高;青春期的孩子情感和生理易变化,逆反、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从众心理,易受同伴影响。由于受儿童自身的发育和认知程度的影响,和探索性强、好奇心重、同伴影响喜欢尝试冒险行为且缺乏成人监管等原因导致儿童不同时期意外伤害高发。家长(监护人)疏于照顾,居室布局或物品放置使用、管理不合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差;监护人及老师等缺乏儿童意外伤害防护意识和常识,并未意识到意外无处不在,时时可能发生。同时,当意外发生时,缺乏必要知识及处理预案,导致错误处置或错失施救良机,导致不良后果。

儿童意外伤害0-14岁儿童死亡的第1位因素。发病率高达685-941/10万;总死亡率26.1%,非常之高。伤害分为无意伤害和有意伤害。常见原因为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及自杀等,其中 1-4岁儿童最常见原因是溺水、溺粪和交通伤害。儿童意外伤害城市以车祸伤为主,农村则以溺水、中毒为主;我国.南方城市水系发达,溺水、窒息、车祸居多,而北方则窒息、中毒、车祸较多。意外伤害高发的场所:家庭 约占52%;街道 约19%;学校(幼儿园)12%;

其它17%,提示低年龄段儿童注意家庭、学校和街道应注意儿童意外伤害。1岁以内婴儿,窒息或捂闷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形式,应注意避免;错误的喂药方式也可导致窒息,严格杜绝。同时避免跌落。及进食呛咳误吸,小婴儿进食应逐步从流质-糊状食品-固形食品逐渐过渡,锻炼婴儿咀嚼和进食能力,避免呛咳误吸。警惕食物返流窒息,小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数分钟。床旁不放太多毛绒玩具,没有小颗粒物及玩具部件。1岁以内婴儿,应加强看护,管控好视野范围内的小物体;

婴儿衣服尽量用系带式,少用纽扣,避免脱落及误吸;严格杜绝或摒弃错误的喂药方式;避免捂闷,婴儿单睡,或用婴儿床,被子盖到颈部以下,杜绝被褥过厚过严或蒙头;1岁以内婴儿发生异物吸入时应进行急救,将婴儿放于掌心,面部朝下,拍打,助异物排出,急诊送医,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年龄稍大的孩子注意避免烫伤,应加强厨房管理,妥善放置,脱离孩子接触范围。尽量不用易抽动桌布。婴儿洗澡先放凉水,后放热水,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发生烫伤是立即烫伤部位浸入凉水,冷却,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将伤口附近衣服脱掉,如果发生粘连不要强行脱掉,应用剪刀将衣物剪去,严重时紧急送医。

学龄期儿童易发生溺水,这年龄段孩子好奇、探索、冒险、尝试等行为,自控力差,风险把控能力低,受同伴影响出现高危行为;游泳能力差;儿童和家长对溺水认知水平低,家长监管缺失或不足,极易出现溺水,学校和家庭均应加强教育,提高孩子对溺水危害性的认知。

应加强意外中毒防范,农药、毒药应妥善保管,必要时上锁。成人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不随意放置,定点保存,不要当小年龄孩子面服药避免模仿行为,易致儿童中毒药物严禁与儿童喜食食物等混放,更不包装成食品。鼠药等定点投放。对于薰麦药等危害性极大的农药,致死率高,使用时应通风,做好防护,与人畜分离。教育儿童及家长加强防范意识。

要警惕各种各样的食道异物及气管异物,2岁以内注意糖果、果冻、坚果、花生、板栗等食物型异物,教育孩子不要摆弄金属异物,警惕磁力珠、纽扣电池、硬币等异物。学会上气道异物排除方法海姆立克法,同时应注意各种车祸伤、高坠伤、电梯伤、动物蛰咬伤等。

总之,我们应掌握各种意外伤害高发类型,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教育,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孩子;加强宣传和儿童安全教育,牢固建立立体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儿童安全,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