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糖尿病会影响到排尿储尿功能障碍,及时规范治疗降低肾脏、膀胱的损伤!
2024年10月12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中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病因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均可导致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反射及收缩力减弱或消失、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造成排尿困难或尿失禁,患者日常生活非常痛苦。
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症状特点:
糖尿病导致的排尿困难,主要是神经损伤,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逼尿肌和内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上分布的为M受体,受S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逼尿肌收缩,产生排尿。内括约肌上分布的是α受体,受T11-L2发出的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内括约肌收缩,同时抑制副交感神经效应,达到储尿的功能。当逼尿肌张力过高,内括约肌张力正常或低下时,尿就流出来了,称为尿失禁;当逼尿肌张力低下,内括约肌张力正常或过高时,尿就流不出了,称为尿潴留。当逼尿肌和内括约肌一起出现张力过高时,膀胱失去储尿功能,尿液返流回肾,肾脏受累形成肾积水,严重的导致肾衰竭。
积极治疗,避免膀胱与肾脏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也达到10%~40%,同时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疾病,长期插尿管给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关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多是低压大容量膀胱,对于治疗一般采用间歇性导尿,口服α受体阻断剂、M受体激动剂,以及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骶神经调控电极装置通过局麻下微创手术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经,通过持续、微弱的电流刺激调节骶神经功能,从而抑制异常信号,协调膀胱与括约肌功能,促进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疗或缓解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对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体验、微创、可调控等治疗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西安交大一附院盆底疾病与神经调控专家组,通过骶神经调控手术、肉毒素、间歇性导尿等多种方法联合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李女士来门诊就诊时,看到她每天必须要插尿管,病人非常痛苦,由于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又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出现的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失常,还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与她的症状符合,除了需要做B超检查残余尿之外,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可以通过骶神经调控改善排尿障碍等问题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后安排李女士入院后,完善尿动力等相关检查,发现尿道狭窄,有骨盆骨折等外伤病史。诊断明确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安全容量、双肾功能尚可,建议进行骶神经调控一期体验手术治疗。
术后体验期间,能够明显感到可以自己排尿了。目前二期手术后已经1年的时间过去了,已经摆脱了导尿管,可以自己排尿,现在也不用吃药,夜间也能有个好的睡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
一般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的话,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手术评估的,对于储尿问题,尿频、尿急、尿失禁、大便失禁等问题,通过骶神经调控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尿控专家组李旭东教授介绍:“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并不能通过一种治疗方法就能有效的,一般是多种方法系统治疗,这跟每位患者存在的排尿、储尿或两者都存在的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骶神经调控在解决储尿问题的同时,结合导尿解决排尿困难、尿潴留的问题,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