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孕反应谈孕期营养
2018年11月26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曾不禁的问自己,人类为什么会有早孕反应?人类所有一切自然存在的本能反应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那为什么自然在造人的时候要赐予我们早孕反应?为什么要让每个妈妈在早孕期要如此的难受?让她多吃一点不是对对胎儿更有利吗?而早孕反应最严重的孕12周之前恰恰是胚胎器官合成发育的重要时期,正需要大量蛋白质的供应。早孕反应的存在又有何生理意义呢?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
我们试想,人体每天自身代谢过程中,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人体长期禁食会发生什么?通过对那些不能进食患者的研究发现,当人体不能进食时,首先会出现低血糖,在低血糖的刺激下,紧接着蛋白质被动员分解提供能量,只有最后才是脂肪被动员分解提供能量。当一个孕妇因为早孕反应不能进食时,她自身的“正氮平衡”会被打破,机体从合成与分解的平衡开始转变为以分解为主的代谢。我认为早孕反应的生理意义就是要打破母体的“正氮平衡”,从而在短期内调动母体的蛋白质储备,为胎儿发育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来完成胎儿关键时期的器官发育。 而此时需要的大量蛋白质是不可能单靠母体饮食吸收来完成足量供给的。为了保证胎儿发育,自然界选择了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牺牲母体。
想到此,我不禁的想说声,妈妈谢谢您的哺育。
蛋白质是生物圈的宝贵资源,因此胚胎自身发育异常导致的自然流产大多也都是发生在孕12周之前,这就是节约蛋白的原则。
或许因为12周后胎儿主要脏器发育完成,不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原料,或者此时机体已经处于以分解为主导的代谢过程中。因此人类的早孕反应会变轻消失,此时母体基本可以正常饮食。因此我认为孕期必要的营养补充最大的收益者是母体,其次才是胎儿。母体通过口服补充微量元素与优质蛋白使母亲血液循环中间接得到相应营养物质的补充,来减少胚胎对母体自身营养物质的摄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母体自身营养物质的分解。
【通常我们所说的高蛋白食物主要是指牛奶,鸡蛋(煮),瘦肉(牛肉),鱼,虾等。尤其是牛奶,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且易于人体吸收。但不要空腹喝牛奶与豆浆,因为牛奶和豆浆中的高蛋白和高钙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而牛奶与豆浆以液体形式存在,因此在胃中不易储存而排空过快,从而增加了胃部的不适。牛奶中的动物蛋白较豆浆中的蛋白易于吸收。】
如何让母亲得到更多的益处?
因为饮食过程中蛋白质的吸收率较低,我认为在孕前就开始给予高蛋白食物补充可能是有意义的。因为早孕期让人头疼的早孕反应已经让孕妇无法正常饮食了,因此孕后加强营养很难实现。其次,在孕后12周内通过口服补充是无法满足胎儿发育需求的。目前第八版妇产科教材,妊娠剧吐章节已经指出:妊娠后服用多种维生素可以减轻妊娠恶心,呕吐。
我建议从女方打算怀孕时再开始给予必要的微量元素补充,而非孕前。怀孕后补充最大的好处是直接提高母血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利于胎儿摄取,而不是大费周折的提前储备在母体中再释放出来,而当母体本身营养物质不缺乏时过多的补充也不可能吸收与储备更多。我所倡导的“孕期营养补充的精髓是补充而不是检查,也不是检查后补充。鉴于检查本身的不可靠性,不仅测不准而且是变化的,更受近期饮食的影响。微量元素检测检查的是母体循环系统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并不能反映人体储备的情况。微量元素等检查对于补充多少微量元素,如何补充也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任何测量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应当认识到物质世界测量中不可避免的测不准原则和相对性。微量元素检查项目就像一把不够精确的尺子,不仅测不准,而且被测量值又是变化的,从逻辑上讲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在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生使用的第二版《妇产科学》教材中也明确指出不建议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当然母体营养缺乏或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的确可以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发育异常,例如神经管缺陷和叶酸缺乏的关系。但我认为只有母体营养不良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因为胚胎会疯狂的从母体摄取营养物质。我认为以目前国内大多数国民的生活水平,应当不存在营养不良或者某种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的情况。
【一般孕期补充的复合维生素(药字号产品)都是按照国家推荐标准成比例配好的,没有单独重点补充的必要。关于补充微量元素我推荐使用爱乐维。原因如下:爱乐维是药字号产品,德国拜尔旗下产品,各种成分接近妇产科教材中推荐的补充剂量,且价格合理。其次还有一个药字号产品,惠氏玛特纳,没有推荐这个药物的原因是我不是很了解。】
再一个我否定孕期和孕前微量元素检测的根据是,其实您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在整个孕期也是处于一个随时变化的过程中。以叶酸为例有研究报道,孕期母亲血红细胞中的叶酸盐值平均从孕15周的157ng/ml下降到孕38周的118ng/ml(数据摘抄自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以铁为例,妊娠4个月后,约有300mg铁进入胎儿和胎盘。妊娠晚期,孕妇储存在胎儿体内的钙将达到30g。(数据摘抄自妇产科教材)
但是我反对检测微量元素并不代表我不关注微量元素的补充,反而我很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我反对的是因为微量元素的检查让人们以为自己不用补充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和许多疾病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叶酸缺乏和神经管缺陷的关系,补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妊娠高血压。β-胡萝卜素缺乏和滋养细胞疾病的关系。
孕期应当持续补充叶酸
很多人都知道12周之前补充叶酸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脊柱裂,脑疝等。但其实在整个孕期脐血中的叶酸水平都是高于母体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孕12周之前补充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典故而已。其实叶酸的补充应当在整个孕期给予补充,07年起我国推荐孕妇每日补充0.8mg叶酸。但是绝大多数的孕妇还在补充0.4mg的叶酸,因为这个“妊娠3个月内每天0.4mg叶酸的补充剂量”源自英国一项对神经管缺陷预防的研究。但是我们不应当被这一个研究报告所束缚,叶酸也不应当只在妊娠三个月内补充。叶酸的重要食物来源是谷物而非蔬菜,这是一道经常出现的医学生考试题。
孕期补钙的问题常常被忽视。
妊娠8周时锁骨及下颌骨最早开始骨化,3~4周后四肢长骨,指(趾)骨,坐骨及肩胛骨开始骨化。妊娠12~16周时掌骨,跖骨开始骨化,20~24周耻骨,距骨,跟骨开始骨化。28~35周时出现第二次骨化,主要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肱骨近端。妇产科教材中推荐孕16周后每天补充1000~1500mg钙制剂。同样,我认为孕期补钙最大的收益者是孕妇而不是胎儿。当胎儿在进行骨骼发育时,会从母体中摄取钙。人体的四肢骨是钙储存的场所,这些钙质便会源源不断的被分解释放入血从而供给胎儿发育。因此多产的结果将会造成女性过早出现骨质疏松。如果通过孕期补钙提高母亲血液中钙的浓度,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供给胎儿从而在间接上抑制母体自身骨质的分解。我认为这就是孕期补钙的意义。尤其在孕27周后将设计胎儿第二次骨化,因此在此时增加补钙剂量至1500mg或许更有意义。而人体年龄30岁以后骨峰本身就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再通过孕后的钙质补充再恢复到之前体内钙储备的含量。
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次与“早孕反应”有关的很严重的致畸事件——“反应停事件”(肢体缺陷)。反应停又称沙利度胺,这一药物在早孕期被用来抗焦虑,缓解孕妇的早孕反应。反应停之前曾在很多种动物实验中来进行安全性评估,被认为是安全的。经过许多年的临床应用,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数千名明显畸形婴儿的出生,人们才证实了这种因果相关系。大约有1/3的早孕期应用该药的妊娠期妇女分娩出畸形儿。反应停诱发胎儿肢体缺陷的具体机制尚没有明确,但是我想和抑制了早孕反应从而影响到营养物质的代谢应该有很大的关系,且出生缺陷类型和胎儿蛋白合成有明确的关系。
还有许多对胎儿产生影响的疾病都和代谢有关系,例如糖尿病又导致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的风险。甲状腺是掌管人体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器官,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和自然流产有关,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和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有关。
2006年联合国营养执行委员会提出,从妊娠到出生后2岁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成年慢性病的机遇窗口期。将慢性病的预防提前到生命的开始,围产期的营养可能关系到母亲和孩子一生的健康。
孕期应倡导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妊娠期较理想的体重增长速度为妊娠早期共增长1~2kg,妊娠中期及晚期每周增长0.3~0.5kg(肥胖者每周增长0.3kg),总增长10~12kg(肥胖孕妇增长7~9kg)。
请重视孕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