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膘这么贴,补益又养生
2018年09月04日 0人阅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历经漫长炎夏,身体消耗比较大,而适当的进补则有益于恢复体能并调节脏腑机能,不仅能解秋乏,还能为抵御寒冬做准备。不过秋季贴膘也是有讲究的,若是乱补、猛补、急补,不仅事与愿违还伤身。那么,立秋之后应该如何正确的贴秋膘呢?
1.贴秋膘时需因人而异
贴秋膘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营养过剩的人以及在夏季并未因热而少食的人,不需刻意进补贴膘,和平日一样即可,否则会因贴补太过诱发肥胖或其他疾病。而在夏季过度消耗体力,脾胃功能强,胃口好,平素体健,偏瘦的人则最适宜进补贴膘。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则宜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但以下四类人群进补贴膘时需特别注意:
1)脾胃功能虚弱者:这类人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腹痛腹泻、面色萎黄,若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即“虚不受补”,这类人进补前要先调节脾胃功能,服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淮山药、小米等,再贴秋膘。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煎炒、嗜酒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嘈杂易饥、口臭、便秘、舌苔厚腻。这些人进补前需先清肠胃之火,可适当食苦寒泻热之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或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中药清胃火,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儿童及女人: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多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的表现,故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滋腻的食物;儿童乃纯阳之体,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进补贴膘后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久之则会营养不良;女人的消耗量小,食量小,不宜大补。这三类人只能清补缓补,如进补时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症状,需停补,或者适当吃点山药、莲子、山楂、白萝卜,以消食健脾,再行进补贴膘。注意症状严重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4)“三高”病人或慢病患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肾病、痛风、肝病等,如不加限制的盲目进补,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加重,最好是缺什么补什么,注意适度营养即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2.贴膘进补宜适度、清补为主
入秋后,有不少人仍按传统理念习俗“以肉贴膘”为主,经常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结果因贴补太过,运动不足,热量消耗过低,使体重增加,甚至导致肥胖,而肥胖可诱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痛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所以,贴秋膘时宜适度,并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平衡营养饮食,免得不懂养生“贴”出一身毛病。
而本就肥胖或营养过剩的人,秋补时则需格外注意,首先需注意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冬瓜、竹笋、海带、薏米、蘑菇、赤小豆等;其次需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贴秋膘时宜滋阴润燥、清肺火
秋天以燥邪为主,燥邪伤人常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故秋天应吃些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食品,如梨、藕、银耳、百合、山药、蜂蜜、橄榄等;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等。宜食清润甘酸的食物,甘味食物有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肺气、生津止渴作用,如扁豆、栗子、甘蔗、香蕉、苹果、葡萄石榴、山楂等。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通应,肺气盛于秋,长夏延续的湿热会导致肺火旺盛,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其突出表现是鼻干、鼻腔烘热、流鼻血、咽喉干痛、干咳少痰、口干等。所以,素体易上火之人,平时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少抽烟喝酒,少熬夜,以免耗伤阴精,加重虚火上炎。出现肺火症状时,若症状轻者,可用菊花、金银花、麦冬、罗汉果等甘寒生津之品做茶饮用,若症状较重,建议到医院就诊于中医科,并对症治疗。
此外,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宜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除了上述需注意的事项,在贴秋膘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免食滞肠胃,毒素滞留于肠胃道。其次,需注意体质上不要虚实不分的乱补,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伤身。再次,需注意贵贱同食,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所以缺什么,补什么,而不应以贵贱分高低。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