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热待查,可千万别漏了这个病因!

2017年11月02日 9117人阅读

发热待查,可千万别漏了这个病因!
原创2017-11-02小慧子儿科时间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发热查因的患儿,常常把慢性特异性感染、隐匿性感染、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逐一排查却无果,此时千万不能遗漏这个病因。

1.病例回顾

患者,男,14岁,因「发热20余天」入院。

患儿以午后、夜间发热为主,体温波动在39℃左右,口服退热药可降至正常,偶诉头晕,变化体位时明显,可自行缓解,无呕吐,无黑便,夜间盗汗明显,无咳嗽,无骨痛,无关节疼痛,无皮疹,当地医院予输液(具体不详)治疗2次,每次治疗后体温可稳定2天后又反复。

自起病以来,精神状态一般,食欲、食量正常,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键,无地中海贫血家族史。

查体:T36.5℃,P116次/分,R19次/分,WT52.1kg,BP100/60mmHg,神志清,精神反应可;颈部、及腹股沟区可见触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右滑车上可触及单个绿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正常,颈部单个淋巴结稍触痛;口唇、甲床、面色苍白,咽稍充血,双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均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

辅助检查:多次完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波动在70g/L左右;血沉增快;CRP基本正常。生化、降钙素原正常。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正常;自身免疫抗体11项+血管炎3项+风湿4项基本正常。

贫血7项:铁蛋白5.0ng/ml、叶酸测定6.46ng/ml、铁测定1.5umol/L、促红细胞生成素100.74mIU/ml、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75.90nmol/L;

病原学:EB病毒抗原(+);流感、腺病毒(-);血培养、肥达试验、支原体抗体等均(-);结核免疫分析全套正常;PPD皮试(-);脑脊液检查、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淋巴结超声:左侧颈部显示多枚增大淋巴结回声,最大3.0×1.2cm,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欠均,部分内显示小片状极低回声区;右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2.分析病情

(1)患儿发热持续时间长,午后及夜间为主,伴盗汗,偶感头晕,无咳嗽,无消化道症状。查体:贫血貌,可触及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稍触痛,质软,活动良好。辅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结合患儿症状特点,但未发现感染灶,一般情况良好,CRP、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均正常,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静滴抗感染治疗3天,无效,结合其临床特点暂不支持慢性细菌感染;

(2)胸片未见异常,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结核免疫分析全套正常,PPD(-),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不支持结核感染;

(3)患儿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贫血,但全是无皮疹、无关节肿痛,完善骨髓穿刺及培养、自身免疫抗体11项+血管炎三项提示均阴性,暂不支持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结缔组织病;

(4)患儿为青少年,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铁蛋白偏低,不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风湿结缔组织病疾病、慢性感染,但单纯EB病毒感染似乎难以解释;

(5)究竟是什么原因?考虑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贫血,经多学科会诊后,完善了颈部淋巴结活检。

结果回报:淋巴结活检提示组织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最后诊断:①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②中度贫血:缺铁性贫血;

治疗:小剂量激素口服,3天后体温稳定,5天后停药,未再反复;硫酸亚铁铵口服,1月后复查血常规,108g/L。

3.讨论

(1)什么是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SNL)也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sdisease),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皮疹等,诊断依靠淋巴结病理检查。

(2)临床表现及诊断

SNL由日本奉学者Kikuchi和Fujimoto在1972年首先报道。综合我国近20年来报道的SNL病例显示,其发病年龄为9个月至15岁,以学龄儿童多见,≥6岁者超过96%,男女比例1.4:1,发病无季节性,10.1%病例有前驱症状。

①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常见,可累及全身浅表淋巴结及深部淋巴结,可伴触痛或自发痛,部分病例淋巴结融合或呈肿瘤型;

发热:热程2d至2年,以2~6周多见,中高热为主,热型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肝脾肿大;

皮疹;

少数病例伴头痛、腹痛、心悸、胸闷、黄疸、关节痛等。

②实验室检查

可有一过性白细胞下降、贫血、血沉增快、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学异常心电图电图异常等。

注意:凡淋巴结肿痛伴长期发热者应考虑本病,诊断必须依靠病理,需注意除外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组织细胞病、结核、伤寒等。

(3)病因与转归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有研究提出细胞死亡的特征是凋亡而不是凝固性坏死,细胞损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由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凋亡;

一般应用激素和(或)非甾体抗炎药病情能得到控制。文献报道激素治疗后约94.9%的患者1~7天内体温正常,淋巴结肿大多在1~2周内开始消退,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者,经激素治疗后好转;

既往认为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从国内一些资料分析,本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肝脏损害发生率最高,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甚至低蛋白血症和腹水,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肌酶学改变、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脑炎的表现,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对病人长期随访。


编辑:周萌萌
题图:shutterstock
投稿邮箱:zhoumm@dxy.cn
推荐阅读:
患儿血小板增多?这6个问题不可不知
主诉发热5天,这个患儿的病因是?
吸入糖皮质激素如何换算?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是?
遇到发热患儿就诊,处理要点有哪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