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神经源性膀胱规范治疗预防肾脏功能危害

2020年03月25日 79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何为神经源性膀胱?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那么,神经源性膀胱对患者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首先,神经受损会导致膀胱尿道功能改变,通常会出现两种下尿路障碍,一种是储尿障碍,最常见的表现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打喷嚏或者突然受到刺激时,会不自控的失禁。另外一种为排尿障碍,常见表现为尿潴留,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无法排出,严重时会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引起肾积水甚至肾衰竭而死亡。

  由于神经源性膀胱伴随着32.5%的尿路感染并发症,所以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被误诊为尿路感染,并未率先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那么当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后,哪种治疗方式最合适呢?医生给患者治疗遵循“无创→微创→有创”的原则,并且在病情未稳定情况下率先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导尿治疗和药物治疗。导尿治疗主要包括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药物治疗主要有M受体阻断剂,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和新药索利那新,都属于这类型的药物,但药物普遍存在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另一种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用来降低膀胱出口阻力,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等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常见的有坦索罗辛、萘哌地尔片等。

  如果药物治疗确定为无效之后,患者又有何种治疗方式可以选择?这时候主要以微创治疗为主,其中有A型肉毒素注射、尿道外括约肌切断术、骶神经调节法、人工吊带。

  骶神经刺激系统(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俗称膀胱起搏器,是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电刺激调节治疗系统,用于改善传统疗法治疗无效的排尿、排便患者的相关症状。

  当微创疗法确定无效,必须借助于外科手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时,常用的有肠道膀胱扩大术、自体膀胱扩大术用于扩大膀胱容量;人工括约肌植入增加尿道控尿能力;膀胱颈切开术、尿道支架置入降低尿道出口阻力等。在实际的治疗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保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