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瘦如闪电的仙女有多少小情绪?以及朋友多的人有什么能力缺陷?

2021年09月07日 80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瘦如闪电的仙女有多少小情绪?
朋友多的人都有这种能力缺陷?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天使
熬夜对多动症的伤害更大!
老年痴呆症在早年或许就有预兆?

瘦如闪电的仙女有多少小情绪?


前阶段听说领居家的小妹,刚上中学,得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吃得很少,稍微吃多一点就会疯狂催吐,而且还控制不住自己去吐,以瘦为美,把自己弄成了“皮包骨”。这是什么原因呢?昨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或许可以解释她得上神经厌食症这一现象,并帮助她改善。

一篇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与青少年的神经性厌食症有显著相关性,且与年龄段有关

研究者收集了9912名青少年数据,包括从3岁到7岁时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是否得过或现患有神经性厌食症,并根据DSM-5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确定了群体中97名神经性厌食症青少年患者。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孩子3岁时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与青春期时的神经性厌食症发生无关,但3-7岁时如果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并且在7岁时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孩子,他们在青春期则很有可能会患上神经性厌食症。学习自我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减轻症状程度。

看着那位邻家小妹长大,由于种种原因,她确实没有很强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在青春期时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或许我应该教她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帮她摆脱病魔,更好生活。

朋友多的人都有这种能力缺陷?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社交能力很强、社交圈子非常大的人?我室友就是,似乎整个学校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但作为室友,我们3个经常叫“小聋瞎”,瞎倒是没有,说聋是因为他听音辨人能力很差,比如总把A的声音对应到B身上去。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发表在《Quarterl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证明了社交圈子大小与听音辨人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研究者招募了64名以荷兰语为母语的被试,通过《社交网络问卷》了解他们社交圈子的大小以及花在社交上的时间;通过语音识别实验(电脑屏幕上有4位相貌不同的讲者,先通过六轮测试实验让被试熟悉这4位讲者的声音,然后在六轮实验,让被试判断某一句话/词汇是哪位讲者说的,观察并记录被试的选择)来判断被试的听音辨人能力。

结果发现,社交圈子的大小与听音辨人的准确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圈子越大的人,听音辨人的能力越差。后续研究者还将这一实验运用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被试身上,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突然有点心疼我室友,我也将这篇研究的一个讨论告诉他“社交圈子越大意味着在每一位朋友身上花的时间越少,所以听音辨人能力较差”,希望他以后想改变时能对他有帮助。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天使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天使:处处为着别人着想,即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也不愿让朋友受到伤害?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样的亲社会行为是出于良好的家教、周围的文化氛围,但没想到亲社会行为还与大脑皮层相关。

发表在《SocialCognitiveandAffective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发现,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大脑左嗅沟的皮质厚度相关。


研究者招募了214名被试参加实验。通过SVORingMeasure评估被试的亲社会行为,该测试方法主要为观察被试在选择奖励时的决策来判断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共有24种选择,比如被试可以选择自己拿28欧元,而给匿名合作伙伴(实际上是虚拟的)22.5欧元;或者自己拿29.5欧元,给匿名小伙伴18.9欧元。相比之下后一种选择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收益,前一种是以牺牲自己的收益为代价增加其他人的收益,相比之下,前一种更是亲社会行为。另外,研究者还通过MRI扫描仪和32通道SENSE头部线圈获取被试的大脑图像。

结果发现该亲社会行为与嗅沟皮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枕叶内皮质厚度、颞叶和顶叶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文章的讨论部分也提到:或许是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了人的亲社会行为,从而让大脑左嗅沟的皮质厚度增加,进而又增强了人们的亲社会行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喜欢周围的天使,也想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那我们就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吧,让自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熬夜对多动症的伤害更大!


由于家长对多动症知识的缺乏,常将多动症孩子看成是调皮捣蛋,不重视其治疗,甚至惩罚孩子,“你在闹晚上就给我罚站,不让你睡觉”,其实这对多动症孩子的损害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

近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发现,睡眠剥夺对多动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物体细节辨认能力的损害都远大于健康对照组。
研究者招募了19名ADHD患者和16名健康被试参与实验。实验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线测试,要求被试在连续5天的夜里均有7小时以上的良好睡眠(通过睡眠手环监测),5天之后参与“TheVisualOddballTask”实验。第二部分为让被试在连续25小时清醒之后参与“TheVisualOddballTask”实验。(“TheVisualOddballTask”实验:屏幕中央会随机出现“中性表情、愤怒表情、空心几何图形、中心带‘+’几何图形”4种因素,被试看到愤怒表情或带‘+’几何图形,需要尽快按下空格键,看到其他图形则不用按键,时间到会自动跳过)。

结果发现,在睡眠充足情况下测试,ADHD组和健康组对“TheVisualOddballTask”实验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睡眠剥夺的情况下,ADHD组对“愤怒表情或带‘+’几何图形”的按键反应时较基线测试显著增长,正确率也显著降低,而健康对照组的数据与基线测试时并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睡眠剥夺对ADHD的视觉辨认能力影响极大,面对多动症患者,不应该采取惩罚措施,尤其不能剥夺其睡眠,而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老年痴呆症在早年或许就有预兆?


你们担心自己以后得老年痴呆吗?患上老年痴呆不仅会给家人增加负担,还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或许从您早期的行为表现和生理变化就可预测出老年是否会患有老年痴呆。

发表在《MolNeurobiol》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学习和记忆障碍之前,就已出现明显的行为不灵活现象和白质症
研究者通过对野生大鼠和转基因APP21大鼠进行实验,转基因大鼠的基因有着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基因。两组大鼠按年龄均可分为4、8、13、22个月,不同年龄大鼠的数量大致相同。并对两组大鼠进行神经炎症检查和行为能力评估,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

结果发现,①不管是野生组还是带有阿尔茨海默症致病基因组的老年大鼠(22个月),均都出现低学习和记忆能力;②但有趣的是,转基因大鼠在8月大时在场景转换、莫里斯水迷宫中就表现出了行为不灵活现象,而野生大鼠在13个月或者22个月才出现行为不灵活现象;③而且神经检查发现,8月、13月大的转基因大鼠胼胝体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数量分别与13月、22月大的野生大鼠相似;④在较老的转基因大鼠中,记忆和学习障碍过于明显,以至于出现行为更不灵活现象。

以上的结果均表明在正常大鼠衰老中出现的行为不灵活和白质炎症,在AD大鼠中均提前到来,并且先于学习和记忆障碍的出现。

或许这一结果可以给人类老年痴呆症研究带来启示,如果您也在步入老年之前出现行为不灵活现象,可能得多加检查,预防会延迟老年痴呆症的出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