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24年08月30日 1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头癣是一种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引起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头癣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提供了关于头癣的全面诊断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案,旨在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感染的发生。本指南的详细解读将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头癣的防治策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文 | 刘驰



头癣的定义及分类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在中国,头癣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和脓癣四种类型。此外,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头癣可进一步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根据致病菌侵犯毛发的方式不同,头癣可分为发外型感染和发内型感染。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头癣又分为小孢子菌头癣和毛癣菌头癣。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01 主要致病菌及其特点

头癣的致病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这些致病菌可根据其在自然界的生态学及寄生宿主特点分为三类:

亲人性(arthropophilic):如紫色毛癣菌(T. violaceum),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亲动物性(zoophilic):如犬小孢子菌(M. canis),通过接触带菌的动物传播。

亲土性(geophilic):如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seum),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传播。



02 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头癣的致病菌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迁:

20世纪80年代前,许兰毛癣菌(T. schoenleinii)和铁锈色小孢子菌(M. ferrugineum)是主要致病菌。

80年代后期,须癣毛癣菌(T. mentagrophytes)和紫色毛癣菌成为主要致病菌。

90年代末至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这一变化与宠物饲养的普及密切相关。



03 特定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

新疆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头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



04 发病人群

儿童:主要累及学龄前儿童,常因与带菌动物密切接触或接触皮肤癣菌污染物而感染。白癣在儿童中尤为常见,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容易爆发流行。

成人:头癣发病率显著低于儿童,因头皮皮脂中长链脂肪酸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成人头癣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如糖尿病患者、贫血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皮脂腺退化,发病率有所增加。



头癣的临床表现

01 白癣(Tinea Alba)

白癣的特征为头部出现灰白色鳞屑性斑片,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区域头发在距头皮2~4毫米处折断,并形成白色菌鞘。白癣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可能有轻度瘙痒。白癣多在半年后发展至静止状态,并可能在青春期由于皮脂腺发育和皮脂分泌增多而自愈。若无继发感染,白癣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02 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黑点癣的头皮损害面积较白癣小,但数量较多,通常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头发在接近头皮处折断,残留端形成黑色小点状。病程久者,治愈后可能留有瘢痕,引起局灶性秃发。

03 黄癣(Tinea Favus)

黄癣多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和青少年。初期表现为毛囊口的脓疱或水疱,逐渐形成碟状硫磺色结痂(黄癣痂)。痂的基底紧贴毛囊口周围,中间有毛发贯穿,剥去痂皮后,其下为红色稍凹陷的糜烂面,并常伴有鼠尿样臭味。病变的毛发干枯无光泽,严重时可导致毛囊及头皮萎缩,形成大片瘢痕和永久性秃发。

04 脓癣(Kerion)

脓癣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强烈反应,引起明显的感染性肉芽肿反应。典型表现为圆形暗红色的浸润性或隆起性炎性肿块,表面可见群集的毛囊性小脓疱。患区毛发松动易拔出,愈后常留有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实验室检查

01 真菌镜检

真菌镜检是诊断头癣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75%乙醇溶液消毒患处后,拔取断发或病发残根,或刮取头皮鳞屑。白癣的显微镜下可见发外镶嵌性小孢子;黑点癣为发内链状大孢子;黄癣则为沿头发长轴排列的发内菌丝。

02 真菌培养和鉴定

真菌培养是进一步确定致病菌种类的重要方法。取断发或鳞屑接种于含抗生素的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25~28°C条件下培养2~4周。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鉴定菌种,对形态难以鉴定的菌株可用DNA测序或质谱分析法进一步明确菌种。

03 滤过紫外灯检查(Wood灯)

通过滤过紫外灯(Wood灯)照射头皮区域,可观察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呈亮绿色荧光,而黑点癣则无荧光。此方法可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04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可辅助诊断头癣的临床表现,如白癣的摩斯电码样断发、黑点癣的头皮黑点等。皮肤镜检查对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



头癣的诊断标准

01 诊断依据

头癣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点:

临床表现:典型的头皮损害及毛发损害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分离到皮肤癣菌。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的头皮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斑秃、红斑狼疮等。



02 鉴别诊断

头癣的鉴别诊断包括与脂溢性皮炎、斑秃、银屑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区分,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头癣的治疗

01 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是头癣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些药物的具体用法和疗效如下:

灰黄霉素:儿童剂量为15~25 mg/kg/d,成人剂量为1 g/d,分两次口服,疗程为6~8周。灰黄霉素对小孢子菌的作用强于毛癣菌,治疗小孢子菌所致头癣疗程为6~8周,而毛癣菌所致头癣疗程更长,为12~18周。

特比萘芬: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体重<20 kg的儿童每日62.5 mg,20~40 kg的儿童每日125 mg,体重>40 kg的儿童及成人每日250 mg,疗程为4~8周。特比萘芬对毛癣菌所致头癣疗效较好,疗程通常为4~8周,但对小孢子菌头癣疗程需适当延长至6~8周。

伊曲康唑:儿童剂量为3~5 mg/kg/d,成人每日100~200 mg,疗程为4~8周。伊曲康唑对小孢子菌和毛癣菌所致头癣的疗效相当,且儿童耐受性良好。

氟康唑:儿童剂量为3~6 mg/kg/d,成人每日100~200 mg,疗程为4~8周。氟康唑对毛癣菌和小孢子菌所致头癣疗效与灰黄霉素相当,且儿童耐受性良好。



02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用于降低带菌率及传染性,常用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外用抗真菌洗剂或香波每日使用1次,每次局部停留5~10分钟,持续使用2周或至疗程结束。



03 脓癣的治疗

脓癣的临床表现较重,需采用系统抗真菌药物的较高剂量,且疗程适当延长。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1~2 mg/kg/d,疗程为1~4周,以缓解临床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细菌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



疗效评定的标准

    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结果综合判断疗效。一般患者需每2周复诊1次,复诊时通过真菌学检查评估疗效。连续2~3次真菌学检查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健康教育

01 家庭及密切接触者处理

对于致病菌为亲动物性真菌的头癣病例,需对感染动物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继续传播。对于亲人性真菌引起的头癣,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可能无症状携带,建议进行真菌检查,并以外用抗真菌洗剂为主,必要时可口服药物。



02 污染物处理

患者使用的梳子、理发用具、枕巾、被褥、帽子、地毯等物品可能被皮肤癣菌污染。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再次感染及传播。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多发。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头癣的传播和复发。本文解读的《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疗规范,指导头癣的系统治疗和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头癣的深入研究,头癣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引用文献:

[1]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01):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