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内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05月29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斜视是眼科学的重要亚专业,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理论。儿童斜视又与视觉发育密切相关。斜视专业与神经眼科学、视光学、儿科学、影像医学等多学科密切交叉,除少数斜视经保守治疗可以矫正外,大多数斜视需要手术矫正。
内斜视可以分为: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调节性、非调节性)、继发性内斜视和非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角大(>40△),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等,有轻或中度远视,戴远视镜不能矫正斜视,可双眼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单眼注视者斜视眼可有弱视,可有外转受限,A-V征,下斜肌过强。治疗:有交替注视者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正,单眼注视者进行遮盖治疗至双眼视力相等后手术。
共同性内斜视可以分为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正常人由看远转向看近距离目标时,发生调节—集合反射。每一屈光度的调节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形成一定的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即AC/A。调节性内斜视又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因远视未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融合分开不足,引起内斜视。发病年龄多在2 ~ 5岁,有中度远视+3~+6.0D,初期为间歇性内斜视,如能及时和经常戴镜,内斜视可以得到控制。AC/A 比值正常。配戴完全矫正远视度的眼镜可矫正内斜视,不治疗非调节因素增加,可转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屈光状态与同龄儿童相似,AC/A 比值高。非调节性内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知觉性内斜视、继发性内斜视、非共同性内斜视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各不相同,要详细地做专科的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针对不同类型的斜视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才能让患儿获得良好的双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