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转载]孩子护养的三个要点4-孩子的睡眠与排泄

2019年07月03日 90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转载]《小儿王的育儿经》

第一章 孩子护养的三个要点4

孩子的睡眠

      睡眠要占我们一生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孩子的睡眠比成人要占更多的时间。睡眠是身体内大部分器官休息的时间。孩子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因此休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大脑皮质更需要适时的休息。所以,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睡眠需要多少时间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几乎昼夜都在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逐渐减少,一般到成年期8小时睡眠就足够了。

     一般来说,孩子越小,睡眠的时间越长,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同样大小的孩子睡眠时间会有长有短。如果孩子睡眠时间短,但睡时平稳,睡后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均正常,也不是病。

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这对身体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提高学习成绩都是有利的。千万不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给孩子增加大量课外作业,挤了睡眠时间,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既影响孩子的健康,又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正常孩子的睡眠时间

1个月内   18~20小时

2~3个月   16~18小时

5~9个月   15~16小时

1岁左右   14~16小时

2~3岁    12~13小时

4~6岁    11~12小时

7~13岁   9~10小时

孩子在睡眠中常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睡姿

到半岁后,婴儿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婴儿不像以前那样光爱睡觉,醒来的时间和精神愉快的时间增多了。

这时,有些孩子却开始趴着睡,有些母亲就不放心了,因为孩子一直是仰着睡的。其实,这时孩子趴着睡只不过说明婴儿睡觉能自由翻身了。婴儿睡觉时总是采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如果婴儿觉得趴着睡舒服,就可以不用管他。

一般婴儿连续趴着睡一个时期以后,又会改成仰着睡,有的孩子即使到了上小学三四年级,还喜欢趴着睡,也还是健康的。

入睡困难

有的婴儿该入睡时,总得先哭一阵,最后闹到妈妈陪着一起睡,并要拿着奶瓶吸上几口,才会逐渐入睡,妈妈一走开,就醒来哭闹。

入睡情况一般是婴儿的天性,不是教育出来的。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善于将婴儿的天性同家庭的平静气氛很好地调和起来。给孩子吃完饭后,洗个澡,盖上被子,把灯光弄暗一些,电视的声音弄小一些,这不失为哄婴儿入睡的高明办法。还有些父母会选择为大一点的孩子讲讲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入睡。

不容易入睡的孩子,确有个性问题,但是当精神充足时,会更不容易入睡。要使这种孩子早些入睡,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十分疲劳。

要强调的是,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半夜不睡、深夜玩耍的毛病。

夜惊症

到3~4岁时,有些孩子睡了1~2小时左右,突然大声哭泣,不明原因地喊叫,并且起来走动,有时还会叫喊,持续几分钟后,大人抱起来,就会睡去。第二天,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也不记得。这就是夜惊症,5~7岁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此父母不要过于忧虑,这些症状迟早会不治自愈的。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在做噩梦时出现,由于害怕和惊吓会引起做噩梦,所以不要让孩子看惊险、恐怖的电视等。另外,让孩子充分休息。

起床困难

还有一些早上不肯起床的孩子,他们从睁开眼睛到完全醒来,要在床上辗转反侧20分钟左右。这也是每天必有的过程,有的父母会因为赶时间着急连打带骂地把孩子赶起来,其实倒不如等他自己清醒,这样对创造家庭和平的氛围也有利。

尿床

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医学上称之为“遗尿”。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1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此时,父母要细心观察排尿情况,掌握孩子排尿规律,定时把尿,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1岁以后的孩子就要训练定时坐盆排尿,使孩子能逐渐产生控制排尿的能力。3岁以后的孩子就基本不尿床了。

原因

疾病的征兆。大孩子遗尿的原因很多,如男孩包皮过长,女孩外阴炎、膀胱尿道感染发炎,或是因有蛲虫骚扰尿道口等。还有隐性脊椎裂及其他慢性疾病造成的体质虚弱,均可引起孩子遗尿。

精神压力。有些遗尿是精神上的因素,如功课负担重,学习成绩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使精神上产生极大压力,造成睡眠不好以致引起遗尿。若是偶有尿床后受到父母训斥、打骂或别人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思想负担有所加重,反而会使遗尿症状加重。

生活习惯问题。有些孩子会因为打乱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遗尿;有的是因为白天活动量大,玩得太累,疲劳过度,夜间不易醒来而尿床;还有的是因为白天或睡前过度兴奋,造成晚上做梦而遗尿。

采取措施

孩子遗尿,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由于内脏器官的病变,就要到医院及时治疗;如是精神上的原因,就要努力使孩子卸下精神负担,多鼓励孩子,宽慰孩子,千万不要因尿床就打骂和嘲讽,对生活习惯紊乱的孩子,就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作息规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可以适当减少白天的活动量,避免过于疲劳,晚上睡前不要多喝水,睡前让孩子把尿排净,对那些憋不了一夜尿的孩子,要坚持训练夜间起来小便等能力。

咬牙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夜间咬牙是有寄生虫了,其实寄生虫只是引起孩子睡觉咬牙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白天玩得太疲劳,或是学习紧张,在睡眠后仍处于兴奋状态,或由于消化不良,刚吃饱就睡觉,或是做梦吃东西,以及口腔疾病等,均可引起夜间咬牙。

长期夜间咬牙对牙齿磨损很厉害,甚至引起牙齿松动,吃东西时感到费力、酸痛。

如果是劳累引起的就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和情绪紧张。晚饭不要吃得过饱,要定时定量。有口腔疾患和消化不良的孩子需要找医生治疗。

总之,如果孩子夜间咬牙,父母要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睡眠是生理现象,但睡眠习惯是在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有密切关系,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孩子的排泄 

孩子大小便,出汗和放屁,都是值得父母随时关注的问题。了解这些排出物的色、质、量和时间、次数的变化,对于掌握孩子的消化、吸收及身体状况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便

孩子的大便反映了他们的消化吸收情况及胃肠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

以人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卵黄色,或偶尔呈绿色,或混有凝块,稍带酸臭味,稠度均匀,或带少量黏液,每日约2~3次为正常;

吃羊乳、牛乳或其他食物的孩子,大便常呈淡黄色或带白色,质较坚硬,微臭,每日1~2次为基本正常;

较大的孩子大便呈黄色,干湿适中,每日1~2次为正常。

不正常的大便是:

当孩子的大便次数一日超过3次,并且大便呈水状,或有乳块、或黄绿色,大便味秽臭、或腥臭、或酸臭等,说明孩子患有消化不良或肠炎了;

大便有赤白黏液,肛门坠胀,孩子时刻想解大便,发热、腹痛,为痢疾;

大便纯血,或呈棕褐色,或似赤豆汤,伴急性腹痛,为出血性小肠炎;

大便灰白,可能伴有黄疸;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超过2天解1次大便,属于便秘,当便秘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时,可能为习惯性便秘。

小便

正常的小便应该是:

正常孩子的小便为淡黄色。但在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饮水少,体液浓缩,小便色深而少,也可以视为正常。

不正常的小便是:

当孩子小便出现色、量异常及相应的症状时,要考虑孩子的尿路、膀胱和肾是否有问题了。

当小便呈黄赤色,短少、混浊、气味臊臭,且排尿时有刺痛感,很可能是尿路感染;

小便色深红或呈褐色,是血尿的表现;

小便色深黄,染衣裤不退的,为黄疸;

小便色清而量多,伴口渴饮水,常见于消渴和夏季热;

夜尿不能自控,为遗尿。

孩子肌肤薄弱,较成人容易出汗,正常孩子睡时额前有微微汗出,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些一般都视为正常状态,不属于病态。可详见第三章中的“出汗”部分。

孩子有痰是不正常的,需要对症处理。孩子的痰都是产生在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一般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直接关系,最好请儿科大夫诊治为好。

痰白清稀成液状的,多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

痰黄或白呈黏稠状的,多为咳嗽、气管炎、肺炎;

痰稠不利,咳嗽阵作,有回声的,可能为百日咳;

咳吐脓血,可能是肺脓疡等疾病。

放屁

父母留意孩子放屁,对于孩子的饮食调理和保健是有好处的。孩子放屁经常可见以下几种:

放臭屁或嗝逆(打嗝儿)不断,并有酸臭味,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应减少食量,尤其是减少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空屁,断断续续放屁,但无臭味,多是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强造成的。这种情况提醒父母,孩子饿了,应及时喂食。

多屁,多粪便,常因孩子多食了豆类食物、山药和白薯时引起肠道产气过多而成。这时应减少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类食物。

无屁,若婴儿吵闹不安或出现阵阵腹痛,且始终不放屁,也无大便,此时父母不可掉以轻心,可能有肠梗阻,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