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对于复发性流产,风湿免疫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2019年02月16日 99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自然流产多发生在妊娠8周以前。绝大部分的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内,少数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临床上确认的自然流产的发病率为15%-20%。

  我们可以把胎儿看作是对于母体的一种“外来物”,因为胚胎是由两条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半是来自父亲方面,就像是器官移植一样,器官组织来自他人,比如肝移植、肾移植,移植后大家都知道需要常规吃抗排异药物,就是口服免疫抑制剂。那么孩子的“移植”呢?我们可没发现哪个怀孕的母亲吃抗排异药物啊,其实大部分正常怀孕的母亲自身能产生对于胎儿有保护性的抗体,把胎儿“封闭”起来。但是反复不孕的女性,其自身不能产生这种抗体,就会对胎儿产生攻击,导致自发流产。老百姓都知道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比如夫妻双方结婚多年孩子,双方各自都没有问题,分别再次组建家庭后竟然都正常生育了。什么原因,这里面就包含着免疫相关的一种因素,血型抗体或者HLA不相容抗体的存在。经过很简单的免疫治疗后都可以正常妊娠的。

  免疫性不孕包含的种类非常复杂,具体说有自身免疫不孕、同种免疫不孕、抗磷脂综合征、易栓症等等。

  复发性流产按病因分类为5类,1女性解剖结构因素、2感染因素、3染色体因素、4内分泌因素、5免疫因素。其中免疫因素最为主要,占到全部不孕患者的60%以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如果不治疗,很难正常生育,比如SSA阳性母亲的胎儿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概率非常高。并且这些母亲的胎儿在大月份胎停的概率非常高。

  TH1和TH2,这是辅助T细胞的亚群。TH2对于胎儿有保护性作用,稳定宫内环境,利于胎儿生长。TH1产生炎症因子,不利于胎儿着床。正常妊娠时母亲体内TH2细胞需要短期内上升,数量超过TH1,受精卵才能正常着床。TH1过高时,必然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导致流产。所以运用到临床上,我们可以化验这两种细胞,或这两种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直接快速的指导临床用药保胎。

  再比如,封闭抗体(BA),这是对胎儿有保护性的抗体,保护胎儿不被母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如果这个抗体阴性,就起不到保护作用,我们就会想办法,给以激素、环孢素、免疫球蛋白,促进封闭抗体的出现。如果这些药物还是没有作用,那么最后还有大招,就是取他人的血清,打到女性的体内,促进封闭抗体的产生,一般需要做5次。

再比如对于炎症因子,我们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为代表的“坏因子”,这类因子在女性体内产生毒性作用,攻击胎儿,促进流产。另一类是以白介素4、白介素10、Treg为代表的“好因子”,它们抑制炎症的发生,利于着床。所以临床上,我们可以观察这两类因子的计数,所占比值,如果坏因子高,好因子少,怎么可能不妊娠失败呢,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生物制止、免疫球蛋白、羟氯喹、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药物来成功治疗。

  还有,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易栓症。就是体内高凝状态,我们知道外科手术后可能一部分患者会长下肢深静脉血栓,会用到低分子肝素。我们风湿免疫有一种疾病叫做抗磷脂综合征,反复体内血栓,胎儿停育。为什么会停育?因为胎儿在宫内,是靠着母体通过无数毛细血管的血液供给获得养分,可以把这些毛细血管看做是生命通道,但是如果这都生命通道堵塞了呢?易栓症和抗磷脂综合征的女性,其子宫动脉处于高凝状态,微血栓极易形成,从而导致胎儿供给的血流中断,胎儿停育。自从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临床后,这类问题基本很好的解决了。我们需要关注化验指标有,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凝血因子V、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凝血素抗体等等。

  还有,NK对于流产的作用。NK细胞分为两种,CD56 CD16 细胞是母体外周血中的主要亚型,靶细胞具有免疫杀伤作用,CD56 CD16-细胞是子宫蜕膜中的主要亚群,对胚胎有免疫保护作用。我们通多检测这两类细胞,提前预判妊娠结局,及时给与免疫干预,从而给孕妇保驾护航。

  还有生育相关性抗体,比如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卵巢抗体,这些抗体的产生导致反复流产,一旦检测到,可以给与免疫性治疗。

  新的治疗方向:比如生物制剂对于消除炎症因子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胎儿着床,促进Hcg翻倍。免疫球蛋白降低NK细胞、促进封闭抗体的产生。低分子肝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易栓症。他克莫司的在产科应用。

  所以,这样看起来风湿免疫在RSA中的作用真的是无可替代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