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

2024年08月30日 1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免疫介导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银屑病的诊疗,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文 | 刘驰



银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

银屑病的遗传倾向非常显著,研究显示,大约31.26%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04%和46.59%。当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2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银屑病,子女的发病率则高达65%。双胞胎研究也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为65%至72%,而异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则为15%至30%。

在遗传研究方面,HLA-C06:02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关联性最为显著。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团队发现了38个银屑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占全球已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的38%。目前,已确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超过80个,包括IL-12B、IL-23R、IL-17A、TNFAIP3等。脓疱型银屑病与IL-36基因位点相关,而银屑病关节炎(PsA)则与HLA-B27位点相关。

0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创伤如手术、烫伤或擦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使受损部位发生银屑病。

03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T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TNF-α、IL-17、IL-22等细胞因子,形成炎症循环,导致银屑病的特征性皮损。IL-23和Th17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IL-23可促进Th17细胞分泌IL-17,而IL-17A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关系最为密切。此外,IL-17A还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STAT3通路,促进角蛋白K17的表达。



银屑病的诊断与分型

银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特征。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01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银屑病病例的80%至90%。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02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临床少见但严重的银屑病类型,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及无菌性脓疱,常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系统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跖部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小脓疱。

03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重症银屑病类型,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大量糠状鳞屑,皮损面积可超过90%体表面积。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等,病程较长且易复发。

04 银屑病关节炎(PsA)

PsA患者除了皮肤表现外,关节也受到影响。大约30%的银屑病患者会发展为PsA,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根据是否存在关节病变,结合皮损情况,诊断PsA。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01 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PASI是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最常用指标。PASI评分根据皮损的面积、红斑、鳞屑和浸润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从0到72分。

02 BSA(皮损体表面积)

BSA通过估算皮损面积占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单个手掌及手指屈侧面积定义为1%体表面积。

03 PGA(医生整体评价)

PGA根据红斑、鳞屑和斑块浸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从无症状(0分)到极重症(5分)进行分类,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04 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DLQI用于评估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范围为0到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影响越大。指南强调治疗不仅要改善皮损,还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治疗选择

01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是轻度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指南推荐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如他卡西醇,以及弱效至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和糠酸莫米松软膏。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鳞屑,并在长期使用中相对安全。

02 光疗

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被推荐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研究表明,NB-UVB疗效较广谱中波紫外线(BB-UVB)更为显著,且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03 系统治疗

中重度银屑病或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系统治疗是主要选择。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酸)、托法替布等。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对传统系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生物制剂。

0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靶向TNF-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阿达木单抗(抗TNF-α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抗IL-17A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抗IL-12/23单抗)均已被证明在改善银屑病皮损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银屑病的共病管理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共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指南详细列出了各类共病的管理策略。

01 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重度银屑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指南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时,如TNF-α抑制剂。

02 代谢性疾病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有密切关联。银屑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69倍。研究显示,肥胖是银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体重指数(BMI)与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指南建议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管理代谢性疾病。

03 精神心理疾病

银屑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银屑病的外观影响和慢性病程密切相关。精神抑郁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指南建议对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银屑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并在必要时转诊至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

04 慢性肾脏疾病

严重银屑病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特别提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融合了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01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对于湿热内蕴证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中药方剂;对于血瘀阻滞证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02 中药的外用与内服结合

中药的外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症状,如炎症和瘙痒,而内服中药则有助于整体调理,预防复发。指南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指南在继承以往版本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诊疗建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遵循指南不仅能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DOI:10.35541/cjd.202208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