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慢性泪囊炎如何治?耳鼻喉科医生有妙招

2024年07月08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图片来自网络)

鼻泪管阻塞是导致慢性泪囊炎的主要原因,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重建或恢复泪液的引流通路。近年来,伴随着激光,内窥镜手术,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医疗器械的进步,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治疗中仍然存在引流通道的再次阻塞而复发的可能,尤其是经反复手术治疗后仍然不通畅的病例,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情况。近几年,我科通过泪囊内侧壁大部切除的方法完成了16例反复手术治疗后再次阻塞而复发病例的修正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我们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历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一次或一次以上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不愿行面部开放式手术。排除泪囊探针无法探入泪囊的患者。其中已行一次手术的7例,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的9例。平均年龄(47±9),最大69岁,最小18岁。男6例,女1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泪囊造影检查,提示泪道至泪囊处均通畅,见下图。

图.泪囊造影评价阻塞位点.双侧同时造影,右侧泪囊,鼻泪管通畅,而未见造影剂潴留,左侧明显可见造影剂潴留。A~C,冠状位CT扫描显示造影剂潴留在左侧泪囊的上半部,而鼻泪管未见造影剂。D~F,轴位CT扫描显示造影剂潴留在左侧泪囊中,而鼻泪管中未见造影剂。


16例患者术后半月,一个月内行泪道冲洗均通畅,术后三个月时有一例出现明显瘢痕增生,创面予以丝裂霉素置15分钟,以抑制瘢痕增生。全部病例至少随访半年,泪道冲洗均通畅(见图)。未再诉明显的慢性泪囊炎表现。随访至半年时,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仅三个月时发现有瘢痕增生的病例一例自觉平时眼泪较多,其余患者均未诉明显的溢泪现象,也无眼干症状发生。

图.经历过1到3次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病人再次手术后形成上皮化良好的瘘孔。A,B,C,分别是经历1,2,3次手术的三例复发病人,术前内镜下见明显的瘢痕。C,D,E,对应A,B,C三例病人术后瘘孔处上皮化良好。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针对再次手术的病例,采用鼻内镜下修正性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了16例,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未再出现泪囊积脓,无明显溢泪情况。仅一例患者自觉平时眼泪较多,其余患者均未诉明显的积泪现象,也无眼干症状发生。由于术中几乎切除了整个泪囊内侧壁,上下泪小管汇入泪总管后直接开口至鼻腔,缺少了常规应发挥虹吸作用的泪囊,理论上应该产生泪液积聚于眼睑,出现“眼泪汪汪”的现象,但术后病人并未出现明显的泪眼现象,这一方面提示泪小管通畅外,另一方面也提示短小的泪小管仍然可以发挥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可顺利将泪液引流至鼻腔。这说明当慢性泪囊炎病人反复手术,泪囊中下份瘢痕化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经鼻内镜行修正性泪囊鼻腔吻合术,畅通泪道,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同时又可避免经皮手术引起的面容改变。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失败原因很多,手术创面处肉芽增生,疤痕挛缩导致创口闭锁,均会导致手术失败,但上次手术骨窗的存在,内镜下再次手术可切除创口增生的肉芽或瘢痕,留置硅胶管可以重建泪囊引流通道。但留置硅胶管可能对病人造成鼻部不适,并可能由于异物存在而导致鼻腔炎症,拔除置管后仍然可能瘢痕挛缩而再次不通,我们门诊检查室观察到多例置管后鼻腔见较多脓性分泌物的病例,拔管后再次不通,因此我们针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失败的病例采用扩大泪囊内侧壁切除的方法,治疗反复手术后泪道再次阻塞而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适用于首次治疗的患者,也适用于多次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本方法无皮肤切口,术后无面部疤痕,尤其适合年轻患者及疤痕体质患者。
(本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