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从中医视角认识干燥综合征

2017年02月10日 125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范畴,中医典籍对燥痹的发生和发展有较为清晰的阐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首次提出“燥盛则干”的燥邪导致津液亏损的病机理论,《医门法律》云:“燥盛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指出了燥邪致病除主要表现为干燥症状外,也表现为多部位多脏器全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燥盛不已,酝酿成毒,煎灼津液,阴损益燥”。燥毒是燥邪的深入,进而形成的强烈致病因素。干燥综合征常见的腮腺反复肿大、目赤眼肿、鼻咽干燥、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等器官受累乃燥毒所害。病至后期,燥毒不除,进一步灼伤津血而成瘀,瘀血阻络,燥瘀搏结,损害脏腑。唐荣川在《血证论》论述瘀血致燥的机理中云:“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可见血瘀会加重燥痹,燥痹缠绵难愈离不开血瘀的致病因素。干燥综合征患者常见的舌质紫暗、关节肌肉疼痛、雷诺现象、紫癜等表现皆由血瘀所害。

       由此可见,“阴虚、燥毒、血瘀”互结为患贯穿燥痹发病的始末。根据病因病机确立的治疗原则中,养阴润燥是干燥综合征的根本治法,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 “燥者濡之”的滋补阴液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常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法。临床常用药物有:白芍、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花蛇舌草、莪术等。其中以白芍为君,配当归,有养血之功;配甘草,亦有“酸甘化阴”之意。黄芪合当归乃传统方剂当归补血汤,有补气生血之效,加之黄芪与甘草相配能“补中气,培脾土”,使生血有源。四药相合,共凑养血生津之功,从“血”治“燥”,充分运用了“津血同源”理论。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白芍的有效成分之一白芍总甙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等作用。针对燥毒,使用白花蛇舌草,其性甘寒凉润避免了苦寒伤阴且解毒力强;针对血瘀,莪术善于破血行瘀,其亦有通络止痛的疗效。现代药理显示,白花蛇舌草和莪术均对免疫网络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抗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下调p-AKT 及NF-KB活性等有关。

       当然,中医典籍对燥痹的论述还不仅限于以上的记载,中医各家对药物的选择还存差异,但现代中医专家对燥痹的治疗原则已趋于统一,相信把握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展规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并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中医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