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远离“中风”,从何下手?

2020年03月04日 8246人阅读

        今年刚好60岁的老王,看见多年好友突然中风,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老王不由的感叹“老了,人不中用了,疾病都爱缠身了”,心里也不由的担心起中风这个病。

        其实,老王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任何人都可能会发生中风,但中风的危险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增加,有研究显示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中风的危险性将增加1倍[1]!

        那么,这个令中老年人担心和害怕的“中风”是什么来路?

        “中风”在临床中叫“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它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脑卒中的60~70%。它们发病机制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狭窄、脑动脉内形成了血栓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堵塞了脑动脉而引起的,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2]。


        脑卒中有四大“可怕”之处!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3]!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脑卒中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人死于脑卒中[4]

        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肢体功能障碍比较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病人不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对患者心理也会有很大的重创[1]。


        脑卒中这么“可怕”,而且多为突然起病,让人防不胜防,那是否可提前做好“防备”?

        虽然卒中的发病来势汹汹,令人瑟瑟发抖,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干预,其实是可以大大的降低卒中的发病率的。

        哪些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对于高危人群又该如何去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吸烟酗酒等,所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都是中风的高危人群,都需警惕脑卒中的“偷袭”[1]!

  • 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小于140/90mmHg),有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的更低一些,以<130/80mmHg为最宜[1]。

 

  • 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倍。建议年龄≥40岁的每3年做一次糖尿病筛查,而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运动,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推荐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1][5]。

  • 控制好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尤其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若改变生活方式仍不能改善血脂水平,则应采用药物治疗。

  •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合理膳食,注意补充蛋白质,限盐补钾,摄入糖不要过多,少食油腻食品;戒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建议每周3~4次的有氧运动[4]。

  • 保持良好的情绪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精神放松,切忌过分的喜悦、愤怒及悲伤,良好的情绪对预防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远离”脑卒中,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是根本,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情绪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5.

[2]王继国.如何防治脑卒中:脑卒中的分类[J]求医问药,2011(5):4-5.

[3]袁深涛,何静,陈文芳.脑卒中筛查在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41):331-332. 

[4]万曙.脑卒中的防治[J].健康人生,2019,(3):6-12. 

[5]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2015.


SACN.CLO.20.02.1273 有效期至2021年9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