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国人家族性Fahr病

2019年03月01日 74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人家族性Fahr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报道1个家系Fahr病,并复习既往国内文献的14个家系49例资料,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家族性Fahr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减退、锥体外系损害、癫癎发作和精神异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齿状核及大脑皮质钙化。结论 家族性Fahr病临床症状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阳性家族史和头颅CT/MRI检查;微量元素铁、钙、磷等的代谢在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高伟


[关键词] Fahr;家族

 

Chinese familial Fahr's disease  Gao Wei, WU Liw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Shougang Hospital, 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familial Fahr's disease(FFD). Methods We present the family of three patients with FFD and review 14 families with

FFD reported previously in China. Forty-nine patients aged 3.5--69 year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FF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ce on neuroimaging of extensive cerebral calcifications. Results  FFD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or recessive inherit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dementia, extra-pyramidal syndrome, epileptic seizures,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various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Neuroimaging examinations showed massive bilateral calcifications of the cerebral basal ganglia, the dentate nuclei of the cerebellum and the cerebral cortices. Conclusion FFD is rare and its clinical expression varies greatly, whose diagnosis was depended mostly on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and CT/MRI brain scan. Disorders of iron and calcium-phosphate metabolism are thought to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its pathogenesis.

[Key word] FahrFamily

 

家族性Fahr病临床罕见,自1991年王国相描述了第一个中国家系以来[1],国内家系报道不多。我们报道一个新家系Fahr病,并复习既往国内文献资料完整的14个家系[2-10] [24-26],共49例患者,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14个家系中患者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5-69岁,发病年龄2个月-68岁;每个家系三代中有2-6人罹病;伴有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糖尿病1例;生后窒息1例。

2.诊断标准:符合Moskowitz于1971年提出的家族性Fahr病的定义[11]:有对称性的基底节钙化;无假性或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血清钙、磷水平正常;肾小管对甲状旁腺素反应功能正常;有遗传学证据;无感染、中毒和代谢等原因。

3.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血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头颅CT或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头MRI、脑电图或肌电图检查。

4.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新家系报道:先证者,女,17岁,第一胎,足月剖腹产,生长发育良好。16岁开始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尿失禁,每次持续数分钟。查体:计算力下降,左耳AC<BC,右耳AC>BC,Weber试验偏向左侧,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肝功等生化指标正常。电测听:双侧神经性耳聋。脑电图示:散在性慢波节律短程爆发,未见棘波或尖波发放。头颅CT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钙化,钙化直径5cm。

家系调查:3代9人中,无近亲婚配史。患者3例,男1例,女2例,患者的姥爷和母亲的头颅CT均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钙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其姥爷68岁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头眼向左转,每年发作1-2次;伴有发作性愣神和胃气上升感,瞬间即过;其母46岁,无临床症状。

结果

1.临床症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32例,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几种症状,其中智能下降29例(59.2%)、锥体外系症状11例(%)、癫癎发作10例(22.4%)、语言障碍7例(14.3%)、肢体麻木无力6例(12.2%)、精神异常5例(10.2%)、听力下降2例(4.08%)。

3.遗传方式:4个家系为肯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个家系为可能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余遗传方式不能明确。

4.血清学检查:血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代谢均在正常范围内。

4.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显示49例患者中钙化灶位于基底节49例(100%)、小脑及齿状核17例(34.7%)、大脑皮层灰白质交界区15例(30.6%)、丘脑4例(8.16%);部分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为短T1、短T2信号。

5.电生理检查:5例脑电图为散在性慢波,3例可见局灶性棘波。

6.疗效:临床症状和钙化灶改变不明显。

讨论

Fahr病也称为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1930年Fahr报告了此病的尸检资料,其特征为脑血管壁内大量的钙沉积,尤以豆状核和齿状核的血管为甚。Geschwind发现本病的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上[12]。关于基底节钙化的机制,多数研究认为以血管因素为主[13],铁、钙、磷、铝等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起了关键性作用[14]。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分布的变化在Fahr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只起间接性的作用[15]。Schmitt则认为在同一脑组织中各部位微量元素分布无差别,差异存在于不同的脑组织中[16]。组织生化学检查证实血管外膜细胞的损伤在疾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

Ivanyi等进行15000例尸检才发现4例原发性对称基底节钙化[18]。Gomille检查2318例头颅CT,基底节钙化的检出率为12.5% ,其中苍白球钙化的发生率最高,为96.4%,其次为小脑、大脑白质和脑干[19]。常见的症状是智能减退、癫癎发作、运动失调、肌张力障碍和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检查可见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损害的体征。多数国外的研究认为FCBG的主要症状为智能障碍或锥体外系损害,约50%左右,而癫癎发作只占4.5%,还有约45.5%的病例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只有影像学变化[20][21]。

国外研究对于FCBG临床症状与钙化灶的部位及程度的关系结论不一致。通常钙化灶的部位和体积与临症状无关,但当体积明显增大时,似乎锥体外系损害和痴呆更显著[22]。Avrahami认为基底节钙化灶的大小应该在800mm2以上才有诊断学意义[23]。

由于MRI对于钙化的信号辨别差,CT诊断基底节钙化的敏感性要优于MRI。但MRI的T2相显示的信号异常区常较CT显示的钙化灶要多,由于显示的是钙化灶形成前的代谢或炎症过程的慢性进展[23],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FCBG的脑电图没有特异性的表现,伴有癫癎发作的部分患者也只能发现局灶性癫癎样放电,放电的部位与钙化灶的分布并不吻合。脑电图检查只能作为辅助性的诊断手段。

此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疗效不佳。临床上时必须注意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颅内钙化,如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节性硬化、Cokayne综合征、线粒体脑病和Wilson’病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