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俞雨生主任-腹膜透析患者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应注意的问题

2018年07月21日 48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W))的诊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首先CKD-MBD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当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至50ml/(min•1.73m2)时即可出现钙磷代谢异常,随着残余肾功能的下降,其病变呈持续进展并导致骨骼、心脏、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科周岩


其次,当今对CKD-MBD仍缺乏敏感的诊断方法,因此很难对ESRD患者采取个体化干预。再次,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的药物个体差异较大,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关注腹膜透析(PD)患者治疗钙磷代谢紊乱应的相关问题。


重视钙磷代谢紊乱对CKD患者的危害性


钙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对机体的影响不只局限于骨骼系统,高磷血症还可以介导异位钙盐沉积,刺激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


大量研究表明,高磷血症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如:(1)直接增加活性氧引起血管损伤,导致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2)增加甲状旁腺素(PTH)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两者均可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3)血磷升高可抑制1,25二羟维生素D3[l,25(OH)2D3]的合成,引起血管钙化及心肌疾病。


有研究表明血磷水平每升高1mg/dl,CKD患者死亡风险升高18%。因此,充分降低血磷而又不导致高钙血症是预防CRF患者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大量临床观察已证明,心血管事件已成为导致P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钙磷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但是,目前临床普遍对高磷血症所致局部及全身性损害的关注不够,尤其是钙磷代谢紊乱对PD患者的间接致死性认识不足,突出表现在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知晓率低,更谈不上早期干预和积极有效治疗。


含钙磷结合剂的适应证掌握不严


钙磷代谢紊乱影响甲状旁腺及骨骼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理损害类型多,但临床上通常将CKD-MBD分为两大类,即高转运肾性骨病及低转运或动力缺失型肾性骨病。


除病理损害形态外,两类CKD-MBD最大的差别就是甲状旁腺功能状态不一,前者相对亢进,后者被过度抑制而功能低下。


从治疗角度看,高转运肾性骨病对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VDRA)有效,低转运肾性骨病不仅无效,且使用不当会造成甲状旁腺功能进行性抑制则进一步加重骨病,因此,这类患者禁用活性维生素D3类药物。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等含钙磷结合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CKD-MBD的发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突出体现在高转运骨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而低转运骨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有报道显示,在CKD3~4期患者,表现为高转运骨病特征的纤维性骨炎的发生率高达32%,表现为低转运特征的动力缺失性骨病仅为18%;而PD治疗阶段,前者仅18%,而后者高达50%。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与盲目补钙及滥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密切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动力缺失型骨病的特点为PTH功能抑制导致骨代谢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为过度使用活性维生素D3及高钙血症所致。


此类患者对含钙磷结合剂不仅无效,盲目使用可导致钙和铝的积聚增加,促发或增加软组织、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的风险。


因此,对于ESRD患者在选择使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前应常规评估甲状旁腺功能。K/DOQI指南建议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高于300pg/ml的ESRD患者者才考虑活性使用维生素D3。


对于长期PD患者更应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很多单位使用普通钙腹透液[透析液钙含量1.5-1.75mmol/L(3.0-3.5mEq/L)],此类透析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略高于血液,如果同时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极易诱发高钙血症及机体多脏器转移性钙化。


因此,对于血磷正常或偏高的患者在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时应严格把握指征,iPTH与150pg/ml、血韩>2.5mmol/L时慎用。


关注非铝非钙磷酸盐结合剂


随着含铝含钙磷结合剂不良反应被临床广泛认识,新型磷结合剂的应用备受关注。近年来,已有一些非铝非钙磷酸盐结合剂进入临床,初步的使用报告显示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关注。


司维拉姆是首个人工合成的非铝非钙型磷结合剂,属阴离子结合树脂,主要成分为盐酸多聚丙烯胺,高度亲水性,口服后在胃肠道内膨胀成数倍于原体积的凝胶。


生理pH下其所含胺基几乎全部质子化,通过离子氢键与磷酸盐结合,在胃肠道不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司维拉姆主要在近端小肠与磷结合,胃酸抑制剂不降低结合效率。


司维拉姆与钙盐降磷作用相似,但不升高血钙,从而有益于减少血管钙化。碳酸镧为三价镧阳离子,金属镧与磷有很高的结合力,碳酸镧在肠道通过离子键与磷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其胃肠道吸收少,故不良反应少。


碳酸镧主要通过胆汁排泄,少量经过肠壁进入肠道排泄,经肾脏排泄量极少,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排泄无明显差异,不会引起镧蓄积,其对磷的结合能力与铝相似,但安全性较高。


CKD-MBD是ESRD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将有助于延缓或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