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预后
2023年11月30日 0人阅读
临床表现及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学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NHL30-40%,我国约占50%,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致性的疾病。根据基因表达分子分析可将其分为三个主要亚型 – 生发中心B(GCB)DLBCL,活化的B细胞样(ABC)DLBCL和第三型DLBCL(Type 3 DLBCL),不同的亚型具有截然不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体来说,DLBCL好发于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包括局部占位和全身症状两方面,无明显原因的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最主要表现,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以及乏力等,DLBCL也可发生于各个结外部位因而产生不同症状,比如原发于脑的DLBCL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局部脑水肿引起头痛、恶心及呕吐等,原发浅表淋巴结的病变可能无明显不适,仅是触及浅表肿物,但若是纵隔大肿块,可能会因为肿块挤压纵隔内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例如胸闷、气短等。
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根据患者年龄、ECOG评分、临床分期、结外受侵部位及乳酸脱氢酶是否升高进行评分,将其分为低危(0或1分)、低中危(2分)、高中危(3分)和高危(4或5分)四组,可以用来判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代表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PART.02
治疗手段及新药进展
近年来,DLBCL的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或治疗有效后复发,如何进一步改善初治和复发/难治(R/R)DLBCL的预后成为了研究重点。DLBC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目前R-CHOP仍是DLBCL一线治疗的主要手段,更多的研究探索主要是在R-CHOP的基础上通过药物调整增加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研究发现,aaIPI=0的局限期DLBCL早期PET阴性者4个周期R-CHOP-21疗效不逊于6个周期R-CHOP-21;对于进展期MYC重排和双/三打击淋巴瘤,R-CHOP和R-EPOCH疗效无差异;DA-EPOCH-R联合HD-MTX治疗II-IV期CD5阳性DLBCL可圈可点。
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来说,研究重点则更多集中于新药的探索上,比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