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某著名运动员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说明啥?

2018年07月18日 86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某著名运动员直肠癌被误诊接近三年,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其误诊可能原因其一是本人健康意识不强,便血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尽早就医或自以为痔疮按照痔疮进行治疗;其二是其本人饮食习惯喜好荤菜、进食素菜少;其三可能被一些痔疮科的江湖郎中忽悠当成痔疮治疗。

      近年来青岛市肿瘤医院完成的300例直肠癌手术中,竟有220多例此前曾被误诊为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良性疾病,误诊率高达74%。青岛市其他大型医院误诊统计数据也大致相当。所以青岛市肿瘤防治教育基地特别提醒,慢性肠道疾病不可小视,须重视早期体检和筛查。青岛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张小涛

        我国肛肠疾病呈逐年递增趋势,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递增约10%。而一些非肿瘤专业医生对直肠癌疾病警惕性不足或缺乏认识,对直肠癌的肠道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不加分析,而仅凭大便镜检有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就做出主观判断。另外还有些临床医生诊断时未按常规做规范的直肠指检。

       在误诊的患者中,尤其是30岁至40岁的年轻患者,通常误诊为“肛痔伴出血”,其直肠癌肿瘤恶性度高,就诊时多到了晚期,有的已发生了肝肺转移,延误了病情。也有一些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一般肛肠疾病症状不介意,未能及时就诊。部分年轻女性常因羞于检查而贻误病情。

        造成直肠癌误诊率高的原因来自医患两个方面。该病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鉴于早期直肠癌并无明显症状,人们最好定期做健康检查。特别是患过肠息肉、有家族癌症史、盆腔放疗史和患有慢性腹泻者,更应该定期做电子大肠镜检查。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血便和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及时诊治。另外饮食习惯,比如特别喜欢吃肉食(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而蔬菜类长期摄入少、长期有便秘习惯也是高危人群,应定期查体。

 

直肠癌的常见诊断检查

一、直肠肛门指捡

       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 面具有一定帮助。

三、内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

       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四、双重对比造影

        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五、CT诊断

        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此外,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

六、超声显象检查

        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七、磁共振检查

       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八、PET-CT检查

        PET-CT检查包含PET和CT两样设备的复合检查,同时进行。利用PET检查局部肿瘤的代谢活性和CT显示局部解剖结构,两者结合可以鉴别良恶性和进行肿瘤分期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所以成为当今最先进的无创检查手段。

0